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十八世紀之後,英國稱霸世界的時代開始了,這時中西差距就已經拉大了。十八世紀末,中國和英國發生了一次直接的碰撞,就是馬嘎爾尼使團來華,中國這個時候是乾隆末年。

乾隆可以算作中國歷史上最驕傲的皇帝,他自稱“十全老人”,不僅君臨天下,甚至一度想壟斷對經典的解釋權。在中國傳統政治下,士大夫一般秉持這樣一種觀念,即皇帝是政治權威,而思想、理論的權威是孔子,士大夫則扮演著孔子思想的闡釋者這一角色。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但乾隆卻剝奪了士大夫的這種權力,他不認為士大夫有資格“治國平天下”,這種事情應該交由皇帝處理。乾隆自己闡釋經典,然後一幫士大夫拍馬屁,說皇上聖明,皇上說的是最對的。

當然今天來看,作為個人,他的確很牛,但到了乾隆統治末期,其實國家已經不行了,國庫虧空得很厲害。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思想倒退的大清

英國派馬嘎爾尼勳爵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來華,他不是來打仗,而是來跟中國人談判通商的。他們的艦隊來華後停泊在廣州,當時廣州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口岸。

在清朝官員眼裡,那些來中國的外國人,商人就是來經商的,官員就是來上貢的。當時東南亞的各個國家,暹羅也好,安南也好,都是由廣州進入內地上貢的。但現在來的英國卻不是一個傳統的進貢國。在此之前,中國人對英國的確不太清楚,我們只見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但從來沒見過英國人,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雖然在明朝的時候利瑪竇已經把世界地圖和地球儀帶到了中國,也有一部分中國人知道了這些西方地理學知識,但是到了清朝,中國人對於世界的感知以及觀念又發生了倒退,其開放程度對比明朝大大退步,當時很少有人知道地球是圓的了,更不知道地球上除了中國以及周邊的朝貢國之外,還有其他什麼國家。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利瑪竇來的時候已經為中國人畫了一幅《坤輿萬國全圖》,就是地球的平面展開圖,那個時候部分中國人對於世界的觀念已經很清楚了。但是清人對於世界的認知卻沒有繼承明朝的遺產,他們在繪製世界地圖時,就胡亂地把當時聽過名字的國家放在中國的腳下,隨便畫幾個海島,完全不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可見當時國人對世界的瞭解已經發生了嚴重倒退。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弱小的鄰國 自大的滿族人

清朝這個王朝很有意思,它看起來是一個很強大的帝國,因為其版圖比明朝大多了,如果最後一個王朝不是清朝,那麼現在中國不會有這麼大的版圖,國土也許會少一半兒。

但是,恰恰是清朝,它在開放程度上不如明朝,在吸收先進技術、引進先進設備方面更是不如明朝,甚至差得很多。清朝看上去武力很強大,因為它遇到的都還是傳統的、處在冷兵器時代的對手——內憂外患都是如此。它的那些對手,比如準噶爾部等不服從清朝統治的蒙古人,以及大小金川的那些藏民,其武器水平都是較低的。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附帶槍叉的火繩槍

而清軍一方面繼承了明朝的許多火器裝備,另一方面八旗兵的確能戰,又有臣服於清軍的蒙古騎兵相助,所以他們確實很有優勢。

其唯一真正強勁的對手是俄羅斯人,但是那個時候的俄羅斯並不夠先進,在當時的歐洲,東歐還是很荒蠻、落後的地方,當時俄國人的火器也不見得比中國人的裝備高到哪裡去。所以中國可以跟它打個平手。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但即使如此,當年的雅克薩之戰也並非中國人大獲全勝,因為戰爭後期雅克薩城曾被哥薩克人奪回去。關鍵是,哥薩克人從南歐長途跋涉到遠東,當時還沒有西伯利亞大鐵路,而中國遼東一帶是滿人的龍興之地,地勢平坦,中國人出兵要比他們容易得多,所以打了個平手。

除俄羅斯以外,清軍的確沒有一個等量級的對手,所以看起來很強大。同時,因為已經是東亞最強的了,所以清軍也沒有什麼技術變革的衝動或壓力。當時清軍的精銳部隊有一半兒已經是使用火槍了。清軍還有炮,尤其是仿製或購買的紅夷大炮,這就已經足夠了,許多對手什麼都沒有。所以清朝並沒有什麼壓力去主動開放,也沒有什麼學習的衝動。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明朝的對外開放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傳教士,而到了康熙年間,禮儀之爭的問題開始出現並激化。早先來的傳教士都認為,中國人祭祖不算是偶像崇拜,這個禮儀是可以被包容的,但是後來的羅馬教廷卻不這麼認為,他們堅持祭祖就是搞偶像崇拜,中國人凡是入教就不能祭祖,這就一下子把交流的渠道掐死了,雙方均無法做出妥協。

最後的結果就是,清朝在雍正時期完全禁教,而羅馬教廷以及西方傳教士的勢力也基本退出了中國。傳教士基本撤走了,雖然中國的皈依者還在秘密信教,但東西方的主要交流媒介卻沒有了,所以清朝也不可能開放。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他來了,卻不是踩著七彩祥雲

清朝靠著內陸的經濟增長也達到了一個傳統社會的高峰——康乾盛世,掩蓋了它的封閉和守舊。而在康乾盛世的尾巴上呢,英國人來了。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英國人當時來華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來炫耀一下他們的工業文明,他們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他們帶了大量的禮物,不僅有中國人特別喜歡的光學儀器(中國人特別喜歡光學儀器,當年利瑪竇就是靠這玩意兒打開了傳教的門路),還有玻璃製品、各種鐘錶,以及最先進的槍炮。他們把這些都送給中國人,讓中國人看看英國人有多厲害。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其二就是商量通商事宜,英國人希望中國可以按照西方規矩進行交流和貿易,希望能跟中國平等經商,通過行商來開展貿易,希望中國人能給英國商人提供一些據點,不要總是限制在廣州一個地方。

但很顯然,這兩個目的都沒有達到。關於第一個目的,乾隆連禮物的包裝都沒有打開,看都沒看就直接放到圓明園的倉庫裡了,後來英法聯軍還搶走了一部分。也就是說,英法聯軍從中國搶走的不僅僅是中國貨,還有他們自己造的。

據說當時馬嘎爾尼曾送給中國幾門速射炮,中國人居然也連看都沒看,呃,中國人還是很牛的啊!至於看都沒看的緣故,其實在於後面的原因,英國人要建立平等通商的關係,這個議題從一開始就障礙重重。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英國人剛從廣州登岸的時候,正好趕上乾隆的八十大壽。這個時候一大幫西洋鬼子來了,還帶來了一大堆禮物。當時的兩廣總督認為這些洋人肯定是來拜壽和進貢的,這是好事啊,於是就上報說有遠夷來為乾隆上貢祝壽。

乾隆聽說這麼遠的人來給他祝壽,也很高興,就同意他們來了。於是馬嘎爾尼一行就進了內地,他們攜帶的禮物都被插上了貢使的旗幟。馬嘎爾尼通過通事翻譯也知道了插旗幟的意思,其實他哪裡是來祝什麼壽的,但他裝作不知道,因為若是一開始就把來華的真實目的說破,那麼他們也許就見不到皇帝,啥事也辦不成了。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後來一部分禮物走大運河北上,另一部分則走海路,從大沽上岸,再走陸路一直到承德,因為乾隆的壽辰慶典是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行的。

但在快要見皇帝之前,有個關鍵問題解決不了,就是跪拜的問題。

中國人堅持,外夷見皇帝必須下跪。英國人不願意下跪,他們認為自己見本國的君主也只跪一條腿,若是要跪兩條腿,還得磕頭,這絕對是無法接受的。於是雙方之間就起了摩擦,拼命交涉,和珅親自出面都不行。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後來馬嘎爾尼想了個辦法,讓了一步,稱英國使節到朝中覲見皇帝時可以行三跪九叩禮,但是和砷也得按照英國的禮節向英王行禮——馬嘎爾尼隨行帶了英國國王的畫像,要求和珅代表中方大臣向英王的畫像行禮,這樣兩國就扯平了。但在當時的中國,怎麼有人敢給一個夷人的國王下跪呢,誰也不敢,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中國人當時的世界觀是天下觀,天下的中心是中國,而中國亦是天下共主,所有國家都應該向中國朝拜,不來也就算了,來了就必須得朝拜。當時沒有外交部,這些事都歸禮部管,這些朝貢禮儀都是國家禮儀,是不可動搖的。所有的外藩在名義上都是中國的臣子,哪裡會有一個朝中大臣,特別是像和珅這樣的人物,會給一個夷國國王的畫像下跪呢?所以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最後只能拉倒。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最後,馬嘎爾尼一行還是見了乾隆,乾隆也就沒有要求他們必須雙腿下跪,權當他們是化外之人不明禮儀,唱個大喏就算了,這樣禮儀之爭才基本告一段落。

但是有些人,按現在的網絡語言來講,特別喜歡意淫,而且超級會意淫,硬說英國人跪了,還說他們本來不想跪,但後來見到乾隆天威,馬上就撲通一聲雙膝跪倒。話說回來,乾隆沒有迫使英國使者按照中國的禮儀下跪,還接見了他們,並和他們說了話,這似乎很大度,但事實上他是非常不高興的。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所以後來英國使者的要求全遭到了拒絕。乾隆給了他們一些賞賜,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乾隆御筆書寫的“福”字,然後傲慢地告訴他們,我們天朝物產豐盈,不需要和你們通商,你們回去吧。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暴露

雖然雙方到最後仍然客客氣氣的,但實際上,馬嘎爾尼的這次訪華徹底失敗。

不過,馬嘎爾尼也收穫了一批副產品——他在內地走了很多地方,當時沒有照不過,馬嘎爾尼也收穫了一批副產品——他在內地走了很多地方,當時沒有照相機,但是他隨行帶了很多畫師,他一路觀察過去,做了很多記錄。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他甚至還去了許多海防要塞,那些炮臺什麼的,他都看過了。在馬嘎爾尼來之前,歐洲還流傳著關於中國的神話。馬可·波羅以後,歐洲關於中國的神話很厲害,東來的傳教士也一直在建構這個神話。

歐洲有段時間盛行重農主義,因此中國的神話傳得更為厲害,歐洲人一直以為中國很強大、很富足。但馬嘎爾尼在中國經過細心觀察後,發現根本不是傳言中的那麼回事兒。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馬嘎爾尼使團隨行畫家筆下乞討的兒童

中國並不富足,窮人非常多;而且也沒有一種合理的審判制度,官員喜歡貪贓枉法、胡亂斷案,國家沒有嚴格的法律制度;軍備則是一塌糊塗,雖然說八旗和蒙古士兵的裝備看起來還是有模有樣的,但海防的炮臺和那些守炮的士兵等都是擺設,這些炮既不能升降,也不能瞄準,要打的話,只能打一個地方——後來在鴉片戰爭中,英國軍艦也見識到了中國海防炮的這個特色。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馬嘎爾尼使團隨行畫家筆下的中國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馬嘎爾尼使團隨行畫家筆下的清朝官吏


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英國發現落後和貧窮的大清,乾隆還在自滿

馬嘎爾尼使團所繪天津景色

馬嘎爾尼一行回國後,依據在中國的沿途見聞整理出版了大量的筆記、圖畫和資料,這讓西方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外強中乾的中國。

所以,如果沒有馬嘎爾尼使團的這次來華,那麼鴉片戰爭還不會那麼早地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