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 | 人生不过三场雨,你正在经历哪一场?

诗话 | 人生不过三场雨,你正在经历哪一场?

失耕园 前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纪青春 ,作者文俊壹


诗话 | 人生不过三场雨,你正在经历哪一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 蒋捷 / 虞美人~听雨

昨夜落雨,直至天明,略停数刻,继续大雨如注,书房的瓦顶,每逢下雨便噼啪作响,要知雨大雨小,只需听声分辨便知。或许是沾染了古人的嗜好,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下雨天,记得十六岁时就写下过《定风波~观雨》,年轻时,听雨,观雨,甚至淋雨,只觉得很是畅快,如今,不敢再淋雨,临湖观雨的机会也少了,幸而这屋顶,还让我经常能感受听雨的乐趣。

说到听雨,便自然想起了这首虞美人。蒋捷,又是一个生在南宋灭亡之际的诗人,但凡有骨气的文人,大多再南宋灭亡之后选择了归隐,这蒋捷也是如此,所说我一向认为人品好坏不代表作品好坏,可让我推荐解析人品不好的作者的作品,也还是暂时做不到的。


诗话 | 人生不过三场雨,你正在经历哪一场?

蒋捷的这首听雨,便是写于南宋灭亡,隐居乡野之后。作为“宋末四大家”之一,他的词做多半是抒发忧思故国情怀、山河破碎之恸 ,文笔以悲凉清雅、寥落疏爽为主。尤其在用字遣词造句上,常有奇巧之作,也算独具一格,这首虞美人,便是代表之作。

听雨这一题材,已被历代文人描写甚多,且多半都是抒发淡淡的忧愁。蒋捷在这首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空间变换、环境各异而让听雨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作者从“听雨”的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转换,依次描绘了三个时期的三幅“听雨”画面,将一生的悲欢离合,倾注到了这五十六个字里。


诗话 | 人生不过三场雨,你正在经历哪一场?


第一幅画面,是作者少年得志也是年少轻狂的时候,“歌楼”、“红烛”、“罗帐”,这三个词已经表明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情景、心态,少年时流连青楼,无限春光,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奢靡无度,这是在说自己年少不识愁滋味,更是在说南宋在家国倾覆的前夕,还依然是夜夜笙歌,根本不管明日的死活,一个“昏”字,道尽了一切,君昏,臣昏,民昏,不知亡国危机,不正和这少年不知愁一样么?

第二幅画面,是一个中年人在漂泊的孤舟中听雨的画面,水波辽阔,风急浪大,还有一只离群孤飞的大雁声声哀鸣,此时,元兵南下,南宋朝廷最后的时光几乎都是在船上漂泊的,此时,没有了歌舞升平,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逃亡的苦痛,就像之前的少年终于真正知道愁了。这是写作者自己的羁旅逃亡颠沛流离的悲凉,也是写南宋最后的时光,此时,贤臣辈出,就像是懵懂少年长大懂事了,可是,这一切似乎都晚了。


诗话 | 人生不过三场雨,你正在经历哪一场?


第三幅画面,是如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踽踽独行,来到清净的僧庐之下,安静的听雨。此时,故国已忘,江山为外族所占,少年的轻狂无知和中年的立志奋进此时都已不再,一切也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悲欢离合总无情”,就是追忆这一生经历的结论,既然已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自然就可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饱经沧桑之后,却欲说还休,这幅画面尤为萧索落寞,苍凉悲壮。

这样的三幅听雨的画面,即连贯衔接,又前后照应,一个风流少年到古稀老人历程,由春到秋的四季变换,作者写自己的身世,却分明写下了一个朝代的历史兴衰,而且,没有空叹兴亡,还给出了前因后果。不知道内情的人,看这首词,会有人生的感悟,知道内情的人读这首词,还可以感受作者的哀叹故国的,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体味,这就是好的作品,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处啊!


2017年9月21日发表于《纪青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文俊壹,男,78年出生,曾用笔名傲世孤芳、东篱若尘。自幼酷爱学习古诗词与历史,读书破万卷,有着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化功底,并且对许多历史事件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写了许多历史和诗词类的解析文章。

毕业后开始从事商业工作,从底层员工奋斗到集团高管,也曾数次创业,充分体会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和博弈之道,对于写作中人心和人性的剖析又有了更深的感触。

文俊壹写作风格构架庞大,逻辑严谨,细节到位,文笔细腻。自2015年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已完成长篇小说《大明危局》、《大明危局前传之大明鬼才》、《西楚》、《相思引》和中短篇合集《梨花落处君莫问》、《惊天骗局》,诗词解析合集《发现诗词佳作》,历史新编杂文集《当历史遇上现实之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