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这是中唐韩愈,在晚春时节一番闲游中,看到的眼前景象,有感而发的一句。

这时候的诗人,大概是很轻松的,所以他接下来,又用戏谑的口气吟诵出:“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然后,这动人的画面,就镌刻在了若流水的古今人的眉间心上,美好了我们一千多年。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无独有偶!大宋才女李清照,也在“一夜雨疏风骤”后的晚春早晨,不忍看到海棠花谢,落红满地,忐忑的试问自己的侍女:“外面可好?”

侍女大概是怕她伤春伤心,安慰她道:“海棠依旧!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李清照也知道侍女的心思,但春将尽,夏将至,不会因为侍女的安慰,就停下脚步的。

才女叹一口气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大概是宋词中最美的一幅晚春图像了,同样,在之后人的心中,变成了永恒。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时光继续流淌,大明才子汤显祖的妙笔,勾勒描摹着杜丽娘出场了!

豆蔻年华,怀春季节,一踏进园林,杜丽娘就看到了“春色如许”,然而一园子的“姹紫嫣红”,竟然寂寞的“都付与断壁残垣”。

睹物思情,也是一番伤春伤心,杜丽娘轻轻的叹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如今,又到了一个“开到荼靡花事了”的时候,所有的“百般红紫”,所有的“姹紫嫣红”,接下来都要“绿肥红瘦”,这是自然变化,这是草木成长的自然规律。

但抚今忆昔,我们今人眼前的“春夏之交”,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个季节更迭呢。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因为有中国的“诗词曲”,中国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形象,是摇曳多姿,是动人心魄的。也让我们很多人邂逅了,一些人类精华生命体的从容和优雅!


有很多人这样说:“中国的山水在碰到王维之前,只是山水,但是碰到王维之后,就活了,他的诗文,仿佛给我们的山水,点了一双最明亮的眼睛。”

然而我们再把范围放大一点,再把视野放广一点,再把想象加深一些,我们会发现。

不但中国的山水,还有中国的草木,中国的季节时序,中国生产生活,在碰到我们的文人之前,是一个样,在碰到后,又是一番境地!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中国文人,用他们的诗词,用他们的文字,也是给我们地大物博,做着点睛的工作。

因为有他们的书写,我们这片土地有了色彩,有了从古到今的灵动和炽热。

无论何时,我们中国要想灵动活泛,要想生机勃勃,离了我们的文化,都是万万不行的!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文化上的影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由表及里,深入骨髓的。

作为一个新的大时代的国民,享受着我们古今中国人心中之夙愿的“盛世光景”,我们更不应该忘记我们的经典。

我们想要我们这个时代,对得起祖祖辈辈前赴后继的上下求索,并且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并且把它写成永恒,离不了从先贤文人哪里,吸收精华。

中国的经典文化,浩瀚如烟,我们无论从哪里入手,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然而人生是短暂的,在中国文化的浩瀚中,任是我们再废寝忘食,再头悬梁锥刺股,终究也不过学到九牛一毛。

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生命有限,我们当然要用有限的时光,去接触我们中国经典文化的最最精华部分。

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什么呢?

我想到这里,很多人已经都要脱口而出了。没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诗,词和曲。”

但是,记录我们这种经典的版本,又是那么的多,我们究竟该从哪个版本入手呢?

本人不才,经过筛选后,给大家推荐这样的一套书。那就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这套《精装版三百首》。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它有四大特点。

第一点:精选原版,专家点评,足本无删减。

第二点:注释注译,详细生动,还有赏析,都是从诗文本意入手,紧扣背景,非常全面透彻。

第三点:锁线精装,随便翻阅,不会掉线掉页。

第四点:注重史学典藏,把古今名家的推荐和体会,都一并列出。

经典不失,文化不亡!在唐诗宋词元曲里邂逅,生命里的从容与优雅

这套书,让我们学习我们的诗词曲,是没有一点障碍的。

这套书,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送人,或者典藏,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现在又搞活动,购买此套书,还送精美《诗经》一本。所以说,有此一套在手,是中国文化全有

最最关键,是如此一套好书,如今只卖69。

69,会干什么啊?69,是会让大家把中国文化拿到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