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件是如何通信的?揭祕ARouter路由機制

面試官: 有沒有使用過組件化,組件化通信如何做到的,ARouter有用過嗎

心理分析:組件化一般在架構經常被考到,組件化的內容比較多,跟我們平時的開發mvc的單體應用不一樣,組件化是團隊作戰,需要設計複雜的組件通信與交互

求職者: 從組件化的由來,優勢 弊端開始,最後引出組件化的劣勢,組件通信

1 組件化

1.1 組件化初衷

  • APP版本不斷的迭代,新功能的不斷增加,業務也會變的越來越複雜,維護成本高。
  • 業務耦合度高,代碼越來越臃腫,團隊內部多人協作開發困難。
  • Android項目在編譯代碼的時候電腦會非常卡,又因為單一工程下代碼耦合嚴重,每修改一處代碼後都要重新編譯打包測試,導致非常耗時。
  • 方便單元測試,改動單獨一個業務模塊,不需要著重於關注其他模塊被影響。

1.2 什麼是組件化

組件化就是將一個app分成多個Module,如下圖,每個Module都是一個組件(也可以是一個基礎庫供組件依賴),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單獨調試部分組件,組件間不需要互相依賴,但可以相互調用,最終發佈的時候所有組件以lib的形式被主app工程依賴並打包成一個apk。

1.3 組件化優勢

  • 組件化就是將通用模塊獨立出來,統一管理,以提高複用,將頁面拆分為粒度更小的組件,組件內部除了包含UI實現,還包含數據層和邏輯層。
  • 每個工程都可以獨立編譯、加快編譯速度,獨立打包。
  • 每個工程內部的修改,不會影響其他工程。
  • 業務庫工程可以快速拆分出來,集成到其他App中。
  • 迭代頻繁的業務模塊採用組件方式,業務線研發可以互不干擾、提升協作效率,並控制產品質量,加強穩定性。
  • 並行開發,團隊成員只關注自己的開發的小模塊,降低耦合性,後期維護方便等。

2 組件化通信

2.1 組件化通信

​組件化互相不直接依賴,如果組件A想調用組件B的方法是不行的。很多開發者因為組件化之間通信比較複雜 則放棄了組件化的使用

組件通信有以下幾種方式:

1.本地廣播

​本地廣播,也就是LoacalBroadcastRecevier。更多是用在同一個應用內的不同系統規定的組件進行通信,好處在於:發送的廣播只會在自己的APP內傳播,不會洩漏給其他的APP,其他APP無法向自己的APP發送廣播,不用被其他APP干擾。本地廣播好比對講通信,成本低,效率高,但有個缺點就是兩者通信機制全部委託與系統負責,我們無法干預傳輸途中的任何步驟,不可控制,一般在組件化通信過程中採用比例不高。

2.進程間的AIDL

​進程間的AIDL。這個粒度在於進程,而我們組件化通信過程往往是在線程中,況且AIDL通信也是屬於系統級通信,底層以Binder機制,雖說Android提供模板供我們實現,但往往使用者不好理解,交互比較複雜,往往也不適用應用於組件化通信過程中。

3.匿名的內存共享

匿名的內存共享。比如用Sharedpreferences,在處於多線程場景下,往往會線程不安全,這種更多是存儲一一些變化很少的信息,比如說組件裡的配置信息等等

4.Intent Bundle傳遞

Intent Bundle傳遞。包括顯性和隱性傳遞,顯性傳遞需要明確包名路徑,組件與組件往往是需要互相依賴,這背離組件化中SOP(關注點分離原則),如果走隱性的話,不僅包名路徑不能重複,需要定義一套規則,只有一個包名路徑出錯,排查起來也稍顯麻煩,這個方式往往在組件間內部傳遞會比較合適,組件外與其他組件打交道則使用場景不多。

2.2 目前主流做法之一就是引入第三者,比如圖中的Base Module。

組件是如何通信的?揭秘ARouter路由機制

3 ARouter組件通信框架

3.1 ARouter 簡介

是ARouter是阿里巴巴開源的Android平臺中對頁面、服務提供路由功能的中間件,提倡的是簡單且夠用。主要用作組件化通信

GitHub:https://github.com/alibaba/ARouter

前言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Context, Xxx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key","value");
 startActivity(intent);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Context, Xxx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key","value");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666);

上面一段代碼,在Android開發中,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功能就是頁面的跳轉,我們經常需要面對從瀏覽器或者其他App跳轉到自己App中頁面的需求,不過就算是簡簡單單的頁面跳轉,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1. 集中式的URL管理:談到集中式的管理,總是比較蛋疼,多人協同開發的時候,大家都去AndroidManifest.xml中定義各種IntentFilter,使用隱式Intent,最終發現AndroidManifest.xml中充斥著各種Schame,各種Path,需要經常解決Path重疊覆蓋、過多的Activity被導出,引發安全風險等問題
  2. 可配置性較差:Manifest限制於xml格式,書寫麻煩,配置複雜,可以自定義的東西也較少
  3. 跳轉過程中無法插手:直接通過Intent的方式跳轉,跳轉過程開發者無法干預,一些面向切面的事情難以實施,比方說登錄、埋點這種非常通用的邏輯,在每個子頁面中判斷又很不合理,畢竟activity已經實例化了
  4. 跨模塊無法顯式依賴:在App小有規模的時候,我們會對App做水平拆分,按照業務拆分成多個子模塊,之間完全解耦,通過打包流程控制App功能,這樣方便應對大團隊多人協作,互相邏輯不干擾,這時候只能依賴隱式Intent跳轉,書寫麻煩,成功與否難以控制。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需要一款能夠解耦、簡單、功能多、定製性較強、支持攔截邏輯的路由組件:我們選擇了Alibaba的ARouter,偷個懶,直接貼ARouter的中文介紹文檔:

3.2 ARouter 優勢

從 ARouter Github 瞭解到它的優勢:

支持直接解析標準URL進行跳轉,並自動注入參數到目標頁面中 支持多模塊工程使用 支持添加多個攔截器,自定義攔截順序 支持依賴注入,可單獨作為依賴注入框架使用 支持InstantRun 支持MultiDex(Google方案) 映射關係按組分類、多級管理,按需初始化 支持用戶指定全局降級與局部降級策略 頁面、攔截器、服務等組件均自動註冊到框架 支持多種方式配置轉場動畫 支持獲取Fragment 完全支持Kotlin以及混編 典型的應用:

從外部URL映射到內部頁面,以及參數傳遞與解析 跨模塊頁面跳轉,模塊間解耦 攔截跳轉過程,處理登陸、埋點等邏輯

跨模塊API調用,通過控制反轉來做組件解耦

三、典型應用場景

  1. 從外部URL映射到內部頁面,以及參數傳遞與解析
  2. 跨模塊頁面跳轉,模塊間解耦
  3. 攔截跳轉過程,處理登陸、埋點等邏輯
  4. 跨模塊API調用,模塊間解耦(註冊ARouter服務的形式,通過接口互相調用)

四、基礎功能

  1. 添加依賴和配置
  2. apply plugin: 'com.neenbedankt.android-apt'
 buildscript {
 repositories {
 jcenter()
 }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neenbedankt.gradle.plugins:android-apt:1.4'
 }
 }
 apt {
 arguments {
 moduleName project.getName();
 }
 }
 dependencies {
 apt 'com.alibaba:arouter-compiler:x.x.x'
 compile 'com.alibaba:arouter-api:x.x.x'
 ...
 }
  1. 添加註解
 // 在支持路由的頁面、服務上添加註解(必選)
 // 這是最小化配置,後面有詳細配置
 @Route(path = "/test/1")
 public class YourActivity extend Activity {
 ...
 }
 
  1. 初始化SDK
 ARouter.init(mApplication); // 儘可能早,推薦在Application中初始化
  1. 發起路由操作 // 1. 應用內簡單的跳轉(通過URL跳轉在'中階使用'中) ARouter.getInstance().build("/test/1").navigation();
 // 2. 跳轉並攜帶參數
 ARouter.getInstance().build("/test/1")
 .withLong("key1", 666L)
 .withString("key3", "888")
 .navigation();
  1. 添加混淆規則(如果使用了Proguard)
 -keep public class com.alibaba.android.arouter.routes.**{*;}

五、進階用法

  1. 通過URL跳轉
 // 新建一個Activity用於監聽Schame事件
 // 監聽到Schame事件之後直接傳遞給ARouter即可
 // 也可以做一些自定義玩法,比方說改改URL之類的
 // http://www.example.com/test/1
 public class SchameFilter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 外面用戶點擊的URL
 Uri uri = getIntent().getData();
 // 直接傳遞給ARouter即可
 ARouter.getInstance().build(uri).navigation();
 finish();
 }
 }
 // AndroidManifest.xml 中 的參考配置
 
  
 
 
 
 
 
 
  
 
 
 
 
 
 
 
 
  1. 使用ARouter協助解析參數類型
 // URL中的參數會默認以String的形式保存在Bundle中
 // 如果希望ARouter協助解析參數(按照不同類型保存進Bundle中)
 // 只需要在需要解析的參數上添加 @Param 註解
 @Route(path = "/test/1")
 public class Test1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aram // 聲明之後,ARouter會從URL中解析對應名字的參數,並按照類型存入Bundle
 public String name;
 @Param
 private int age;
 @Param(name = "girl") // 可以通過name來映射URL中的不同參數
 private boolean boy;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name = getIntent().getStringExtra("name");
 age = getIntent().getIntExtra("age", -1);
 boy = getIntent().getBooleanExtra("girl", false); // 注意:使用映射之後,要從Girl中獲取,而不是boy
 }
 }
 
  1. 開啟ARouter參數自動注入(實驗性功能,不建議使用,正在開發保護策略)
 // 首先在Application中重寫 attachBaseContext方法,並加入ARouter.attachBaseContext();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attachBaseContext(Context base) {
 super.attachBaseContext(base);
 ARouter.attachBaseContext();
 }
 // 設置ARouter的時候,開啟自動注入
 ARouter.enableAutoInject();
 // 至此,Activity中的屬性,將會由ARouter自動注入,無需 getIntent().getStringExtra("xxx")等等
  1. 聲明攔截器(攔截跳轉過程,面向切面搞事情)
 // 比較經典的應用就是在跳轉過程中處理登陸事件,這樣就不需要在目標頁重複做登陸檢查
 // 攔截器會在跳轉之間執行,多個攔截器會按優先級順序依次執行
 @Interceptor(priority = 666, name = "測試用攔截器")
 public class TestInterceptor implements IInterceptor {
 /**
 * The operation of this interceptor.
 *
 * @param postcard meta
 * @param callback cb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Postcard postcard, InterceptorCallback callback) {
 ...
 callback.onContinue(postcard); // 處理完成,交還控制權
 // callback.onInterrupt(new RuntimeException("我覺得有點異常")); // 覺得有問題,中斷路由流程
 // 以上兩種至少需要調用其中一種,否則會超時跳過
 }
 /**
 * Do your init work in this method, it well be call when processor has been load.
 *
 * @param context ctx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Context context) {
 }
 }
  1. 處理跳轉結果
 // 通過兩個參數的navigation方法,可以獲取單次跳轉的結果
 ARouter.getInstance().build("/test/1").navigation(this, new Navigation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ound(Postcard postcard)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Lost(Postcard postcard) {
 ...
 }
 });
  1. 自定義全局降級策略
 // 實現DegradeService接口,並加上一個Path內容任意的註解即可
 @Route(path = "/xxx/xxx") // 必須標明註解
 public class DegradeServiceImpl implements DegradeService {
 /**
 * Router has lost.
 *
 * @param postcard meta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Lost(Context context, Postcard postcard) {
 // do something.
 }
 /**
 * Do your init work in this method, it well be call when processor has been load.
 *
 * @param context ctx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Context context) {
 }
 }
 
  1. 為目標頁面聲明更多信息
 // 我們經常需要在目標頁面中配置一些屬性,比方說"是否需要登陸"之類的
 // 可以通過 Route 註解中的 extras 屬性進行擴展,這個屬性是一個 int值,換句話說,單個int有4字節,也就是32位,可以配置32個開關
 // 剩下的可以自行發揮,通過字節操作可以標識32個開關
 @Route(path = "/test/1", extras = Consts.XXXX)
  1. 使用ARouter管理服務(一) 暴露服務
 /**
 * 聲明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IService extends IProvider {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
 /**
 * 實現接口
 */
 @Route(path = "/service/1", name = "測試服務")
 public class ServiceImpl implements I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
 return "hello, " + name;
 }
 /**
 * Do your init work in this method, it well be call when processor has been load.
 *
 * @param context ctx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Context context) {
 }
 }
  1. 使用ARouter管理服務(二) 發現服務
 1. 可以通過兩種API來獲取Service,分別是ByName、ByType
 IService service = ARouter.getInstance().navigation(IService.class); // ByType
 IService service = (IService) ARouter.getInstance().build("/service/1").navigation(); // ByName
 service.hello("zz");
 2. 注意:推薦使用ByName方式獲取Service,ByType這種方式寫起來比較方便,但如果存在多實現的情況時,SDK不保證能獲取到你想要的實現
  1. 使用ARouter管理服務(三) 管理依賴
 可以通過ARouter service包裝您的業務邏輯或者sdk,在service的init方法中初始化您的sdk,不同的sdk使用ARouter的service進行調用,
每一個service在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會被初始化,即調用init方法。
 這樣就可以告別各種亂七八糟的依賴關係的梳理,只要能調用到這個service,那麼這個service中所包含的sdk等就已經被初始化過了,完全不需要
關心各個sdk的初始化順序。
 

六、更多功能

  1. 初始化中的其他設置
 ARouter.openLog(); // 開啟日誌
 ARouter.printStackTrace(); // 打印日誌的時候打印線程堆棧
  1. 詳細的API說明
 // 構建標準的路由請求
 ARouter.getInstance().build("/home/main").navigation();
 // 構建標準的路由請求,並指定分組
 ARouter.getInstance().build("/home/main", "ap").navigation();
 // 構建標準的路由請求,通過Uri直接解析
 Uri uri;
 ARouter.getInstance().build(uri).navigation();
 // 構建標準的路由請求,startActivityForResult
 // navigation的第一個參數必須是Activity,第二個參數則是RequestCode
 ARouter.getInstance().build("/home/main", "ap").navigation(this, 5);
 // 直接傳遞Bundle
 Bundle params = new Bundle();
 ARouter.getInstance()
 .build("/home/main")
 .with(params)
 .navigation();
 // 指定Flag
 ARouter.getInstance()
 .build("/home/main")
 .withFlags();
 .navigation();
 // 覺得接口不夠多,可以直接拿出Bundle賦值
 ARouter.getInstance()
 .build("/home/main")
 .getExtra();
 // 使用綠色通道(跳過所有的攔截器)
 ARouter.getInstance().build("/home/main").greenChannal().naviga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