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是一個小人嗎?臥薪嚐膽是隱忍蟄伏還是沒有底線?

古語有言,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戰爭就是用最不道德的手段去破壞原有道德框架,國家存亡時刻,根本就沒有什麼人性道德的立足空間。現在很多人做事都是利益至上,不擇手段,殊不知尊嚴這東西其實是不能簡單用金錢來衡量的,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再找回來,即使是勾踐後期貴為春秋霸主,也沒有人會從內心欽佩他,就是因為他做的事並非別人做不到,而僅僅是大家不想做而已。

勾踐是一個小人嗎?臥薪嚐膽是隱忍蟄伏還是沒有底線?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只記載了勾踐嘗膽的故事,即"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由於勾踐讓夫差滿意,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之後,勾踐與文種被釋放回國。

勾踐回國之後,立志發憤圖強,不讓舒適生活消磨銳氣,所以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這就是臥薪嚐膽故事的前因後果。

勾踐是一個小人嗎?臥薪嚐膽是隱忍蟄伏還是沒有底線?

在勾踐滅掉吳國之後就定都琅琊,開始與中原各國開始爭霸,作為春秋時代最後一位霸主,他對中原施加影響的情況下,越國的實力也在上漲,對外戰爭也多以勝利為主。而且將越國成功延續了下去,可謂英主。


當內心陰暗,行徑卑劣的勾踐,褪去外面那層偽善的羊皮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屠戮當年的有功之臣。范蠡算是極聰明的,一早就看出勾踐其人絕非善類。只能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所以越國復國之時,便提前開溜了。後來在齊國做生意,這就是著名的陶朱公。范蠡走的時候也勸過文種,文種不聽,果然最終被勾踐殺了。

范蠡和文種等復國功臣的結局是確定的,可以說從他們認為君主會補償自己那一刻就決定了自己死亡的結局。這個結局自以來從未變過,與其責怪郡主們刻薄寡恩不如說是自己不善度進退,過度自我膨脹的結果。

勾踐是一個小人嗎?臥薪嚐膽是隱忍蟄伏還是沒有底線?

但任何人都不足以評論其他人,因為你不能完全認識他人的立體影響和人格特點,人的性格在不同環境下是會產生不同影響的,所以利弊也應該視情況定之。 與其說文種是被勾踐殺死了不如說是被自己的行為所害死了比較妥當,大多數謀臣期望建功立業青史留名,所以報效君王國家是正常的,春秋戰國期間謀臣大家紛紛出現縱橫各國,但基本的國家制度和思想並沒有統一設定下,對君王的觀點是不同的。

我清楚的記著,在我上人生的第一堂歷史課的時候,我的歷史老師告訴我們說:面對任何歷史問題我們都要一分為二,要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去看待歷史問題。政治家的"優劣"評判與人品私德無關,只需要看他是否能為本利益集團內的最廣泛階層帶來最大利益。馬丁路德金通姦、嫖娼還抄襲剽竊學術成果,但一個民權運動足以奠定他的歷史地位;曹操搞愛人妻呢,但跟"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比起來,勾踐"兔死狗烹"的又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