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此文是在团队内部做的一次线上分享,因为得到了很多共鸣,尤其是很多不得不在家的妈妈们,因为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人的身体、精力和情绪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分享出来,希望,也许能对你有那么一点点触动。


玩转三娃的全职妈妈


我是一个有着三个孩子的全职妈妈,三个孩子分别是11岁的姐姐、8岁的哥哥和5岁的弟弟,这个年龄正好是一个等差数列,都是学龄儿童,年龄差距也不大。通常,大家一听到“三个娃的妈”这个标签都会深深的同情我:你辅导作业一定很累吧?


身边的同事也特别关心我:那你有时间管孩子吗?客户更会好奇:那你怎么还能抽出时间来做保险呢?我也是全职只有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都忙得不可开交,你是怎么搞定的,有时间陪他们吗?


确实,“三宝妈”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目前人生阶段中最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大量的陪伴:陪伴学习和成长,教导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孩子年龄再大一些进入中学阶段了,妈妈的陪伴就会减少,更多的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了。我另外还有两个重要标签是妻子和女儿。这也是生命中非常重要、无法放下且责无旁贷必须去做好的人生角色。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优秀的职业经纪人+优秀的团队长


在“自我”这个社会标签上,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和顺利。本科毕业后都在金融圈任职,并且几乎都是业内最顶尖的公司,直到准备生老二了,才发现无法再兼顾职场。所以从一个消费者开始,到成为这个全新行业里的佼佼者。


就在前两周,收到了团队助理的贺报,告诉我在疫情期间的开年,已经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2021年度MDRT,这是寿险行业的一个重要标签,在业内不到千分之三,而TOT顶尖会员不到万分之一。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在职场这个社会标签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并不是成交了多少客户,赚了多少钱,而是认识了多少有趣的人,帮助了多少家庭解决他们的需求,帮助多少小伙伴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二职业,这种被接纳被喜欢被信任被认同的感觉可以很大程度上帮我缓解带孩子过程中的琐碎和焦虑。


我也一直认为,唯有我们不那么功利心的去看待我们的职业,而是享受过程,才能一直保持初心,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久更远。同理,如果我们不那么功利心的去以培养一个藤校娃为唯一目标,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更看重孩子完整的人格素养和价值观,更享受当下的点滴美好,也许会收获育儿路上更大的惊喜和成就感。


养娃和职场的技能可以相互迁移吗?必须可以!


我常常和团队新人说:如果你自认是一个优秀的妈妈,甚至是一个全职妈妈,你一定也可以做好一个保险经纪人。


如果说,过去7年的职场经历让我在专业度,在整个金融领域的知识方面成长的特别快,那么接近11年的做妈妈这个角色,则是让我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蜕变,对自我内观的更多,对自己的核心家庭思考的更多,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思考的更多;这些经验和思考对于保险经纪人这个角色来说是有非常非常多的优势。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一、全职妈妈的小骄傲

equals 对职场新身份的强烈认同


我家老大刚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开始教各种职业的英文单词,比如工程师,司机,医生什么的,小朋友回家就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现在的职业就是你的妈妈呀,她就高高兴兴的去跟幼儿园老师说,我妈妈就是每天都在家里陪伴我,随时陪我玩的。其实那个时候,我正在备孕二宝,对当时还不太时髦的全职妈妈这个角色既有憧憬,也有小小的担忧。但是面对小朋友,当我把这份自我认同感传递给她之后,孩子也能感受到我的这份自信。


所以,我常常对新人伙伴说,当你对自己的身份有了高度的认同感,你在这个角色上就一定能做的很好。很多新人如果说做不好,不好意思去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开始做保险经纪人了,不愿意去做这样的宣传,那多半是因为她还没有树立起对行业的认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认同来源于认知到自己会给别人创造巨大的价值。


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是我们做好每一个社会标签的前提,如果还没有形成,那么思考一下,这个标签,是我自己真心想要的吗?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二、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

equals 每一次给客户的需求分析都不同


每个娃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一位客户也是。如同我很尊重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她从来不看任何一个娃的妈妈写的所谓育儿经验,看过教过几百个娃,从小学直到初中、高中、大学,逐渐发现,娃的天赋和与生俱来的气质、行为方式,都不一样,这决定了妈妈该采用哪种教育方式,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所谓成功育儿法来说,很可能仅仅是因为拿到了一张好牌,样本数量不够大;


我家的三只娃虽然都是同一个血型,但是分别是天蝎座,水瓶座和狮子座,有的是谨慎型的孩子,一定要心中有了完美答案才举手发言的那张,有的是无所畏惧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他们每一个人的养育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你需要去狠狠的推一推,效果会特别好;而有的孩子却需要静待花开,等待她慢慢长大。


其实对于客户来说,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销售法宝和技巧,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可能就是对每一个客户个体的尊重和换位思考。


每一个客户家庭的需求分析从来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公式可以偷懒,必须私人定制,而你为每一位客户单独做的需求分析,Ta一定能感受到。


每一个家庭的方案也是完全不同的。每个客户的面谈方式也都不尽相同。有的需要在面谈过程中不断递送投保单,可是有的却喜欢“等一等,想一想”;有的喜欢被追着问,追的过程让TA觉得自己很被重视,可是有的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再来找你;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需要选择Ta最喜欢最舒服的方式,也让自己的状态是最舒服的。


对孩子来说,个性化的教养方案是王道;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私人定制的方案也是体现我们最高专业度的地方。


、正面管教中的悦己

equals 客户和团队伙伴的吸引力法则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重要的话:感觉对了,才能行为对;这个直白说就是,当你认可自己当下在做的事情,处在非常舒服自然的状态时,你的一切都会很顺畅。“育儿先悦己”这个理念,只有你开心了,娃才能开心,只有自己舒服了,孩子才能舒服。


那么在销售过程中,也是同样的吸引力法则,你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吸引什么样的人,当你自己是一个以终身学习为信念的人,你就会吸引到这样的客户,并且这样的客户,他的圈层一定是比较高的,我们这里说的圈层,并不是金钱或者地位上的圈层,而是价值观和学习力的圈层,那么反过来,当一个人有了比较好的学习力,他在金钱或者地位上的圈层提升也一定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把自己与别人区分的关键。如果你自己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那么你吸引的团队伙伴也一定大概率上是这样的人或者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四、等十分钟再吼,练习接纳

equals 与客户的共情能力


你有没有遇到过明明很着急出门,娃却磨磨蹭蹭?明明是一个简答的数学题,娃却一错再错,怎么都讲不明白?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即使一个大吼大叫的母亲也好过一个放任不管的母亲,这句话曾经给了我极大的安慰,面对一个临近青春期的女孩,和两个5岁、8岁、处于极度调皮捣乱期的男孩,我如果每天放开了吼,不知道要多少次。


但是正面管教里面说:当你的情绪盖子打开时,给自己10分钟,然后再看看该怎么处理?所以我给自己一个界限,每天只允许吼一次,当然,实在忍不住了,对男孩儿也可以多吼一次,等十分钟再说。


做任何一行都难免遇到非常奇葩的客户,明明约好了时间,为什么没有准时出现?明明所有方案都做好了,谈的差不多了,找我们要返佣?尤其是有些新人伙伴会抱怨说,为什么我辛苦做的方案,客户突然消失了?虽然我的客户99%都是超优质客户,以上这些情况我其实都或多或少遇到过,或者是团队小伙伴的亲身经历。


而事实上,无论我们自己还是对方,我们现在的情绪、想法和行为,都是最近和过去累计诸多因素的结果,也许最近的生活状态可能太累了,能量值并不高,也可能跟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是行为模式束缚了,也有些是受到了集体意识文化观念的影响,也有些是跟基因有关......各种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需要练习接纳。当遇到某个事我有情绪了,我练习接纳我的情绪,好好地观察它注意它理解它。


我也觉察过自己曾经很多对别人的抗拒,“你怎么会这么做”“这人怎么这样”.......这些都是抗拒,抗拒的潜台词是对方是故意的。其实我们可以积极一点,对客户的行为有更多的理解:可能太累了,可能太紧张以至于忘记了,也可能就是没怎么当回事。


因为有了面对三个孩子的经验,我能够比较快的走出这种负面情绪,并且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五、把冲突转化为机会

equals 每一道坎都可能是人生机遇


作为三孩子的妈妈,每天都要经历三孩子大大小小的冲突,每天也在冲突中观察孩子,其实,也反过来向孩子学习那种天然地放下的能力。冲突存在的意义在于,孩子们会从中收获面对冲突的心态和能力。因为,人的一生,大大小小的事,即便没有事,我们的内在也可能时不时地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学着和这种冲突相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排行的秘密》一书里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们比独生子女更容易展现出社交能力。战略上藐视它,允许冲突存在,因为冲突并不意味着咱们的孩子有问题,这种战略上的藐视让我有耐心有能量实现战术上的重视,把冲突转化为支持孩子培养品格和能力的机会。


我曾经遇到过客户常年忘记缴费,每次缴费提前几个月提醒,也依然会漏交;我其实特别能理解那种情况,因为我知道TA不是故意的,因为那几年创业压力比较大,所以每年我都会不厌其烦的提醒他,现在这个客户生了老二,每年都会找我加保。


最近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疫情期间,每天要陪着孩子在家学习,这其实也是我遇到的一个坎儿。我的团队伙伴里有很多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有哺乳期的妈妈,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内部培训都转为晚上10点以后,就是为了白天给大家更充分的时间陪伴孩子,同时也各自和孩子约定好,10点是妈妈的下班时间,你需要早点上床睡觉哦!


同时,也因为不堪重负的帮娃交作业这件事情,我也尝试了把交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两个学龄儿童直接去跟老师沟通,似乎也提升了他们交作业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六、时间管理

equals 建立个人效率清单


成年人要“自律”“说到做到”真的都不容易,孩子“说到没做到”时,可能也是普遍而正常的现象,以我的亲身体验来说,越被体谅,即使没做到依然相信我,越被理解,越能重新拾起信心出发。


疫情之下三宝妈的带娃与职场能力迁移魔法


1 建立我们的第二大脑: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里我有好多个文件夹,分别是关于生活、孩子、工作,简单清晰。基本客户资料,需求分析的内容记录。之前是手写,后来用印象笔记之后就放弃了手写。通常是聊完之后我会直接同步到电脑里,直接同步手机上,需要查找什么时候特别方便,每个客户家庭一个笔记。


通过印象笔记建立起自己的搜索系统,无论是教育类精华文章,还是财经类分析数据,都在他们各自的文件夹里各自安好。我也一直对新人强调,从入新人班第一天起,就需要建立好你自己的搜索和记录系统,最终在这个里面不断完善、补充,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当未来某一天,你也会成长为一位主管,可以培训、可以带新人,这些就是你最坚实的素材库。


2 日程管理推荐嘀嗒


结合了日程表和备忘录,记录我的代办事项,把本周或者下周要做的事情进行分配,比如今天是培训,明天是见客户,后天需要写公众号。比如我下周准备见的客户记在下周一,本周五看一下,是不是忘了和谁联系,忘了给谁发计划书。这个管理起来就非常有效。


相关的比较特殊的事项,比较重要的事项我也是在嘀嗒里搞定,因为我有另外一个日程表是管理孩子的课程,因为他们每周有固定的课程,但是孩子们也会经常有这个特殊情况,比如说这个月有比赛,下个月有演出,我也会记到嘀嗒里,可以方便自己安排工作的时候看一下孩子这周是否有重要的事情,不至于漏掉;如果孩子这周有重要事情就会减少工作量。


如果是周期性的安排,就统一记在每周的周一,和每个月的1号,到了每个周日晚上,每个月31号可以固定的去翻一下,期初的所有是不是都完成了。


3 关于沙漏


3分钟沙漏:小朋友刷牙洗脸,中场休息;

30分钟沙漏:自己写东西。


很多人向我抱怨自己的执行力差,想读书、想看学习视频、想写作,但总是静不下心来。其实,如果对自己少点苛责,少点完美主义,先把标准降下来,对自己说:先给它一个沙漏的时间。


对于小朋友来说,3分钟的沙漏足够他静下心来进入到稳定的状态,对于成人来说,30分钟的沙漏其实也足以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的一部分了。很多时候,完成这件事情大于完美本身,先给自己一个沙漏的时间,这样执行力不知不觉上就上升了。


最后我想说,谁都是身兼数职,谁都有好几个社会责任需要完成,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与其去要求自己事事完美,不如聚焦于眼前最重要的事情;与其被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如适当放手、适当示弱、适当抽身出去,最近每个周末,因为不需要带娃奔波于课外班之中,我总会找出一些独处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小时,但和好友打打电话,尽情的吐吐槽,一次次的心灵马杀鸡会让我用更好的状态面对孩子的琐碎日常。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三娃的全职妈妈+优秀保险经纪人,在这两个重要标签上的能力迁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欢迎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