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臨翔區:聊家常聽情況 村組宣講暖民心

“今天來和大家開這個群眾會,主要是和鄉親們聊聊家常,說一說近期黨委、政府正在開展和關注的一些工作,也聽聽大家近期的生活情況”,4月23日晚上,平村村大寨組的活動場所上,掛鉤平村鄉平村村的區委辦幹部張紅梅以及鄉村幹部和群眾圍坐在一起,講政策、聊家常、聽情況。

和平村村大寨組一樣,23日、24日連續兩天,全區1120個村民(社區)小組都以召開群眾會的形式,或在活動場所,或是圍坐在小組長家,區直部門掛鉤單位幹部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交流座談,結合各村組實際,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內容進行宣講,並現場聽取群眾的想法建議。

俸貴香是平村鄉平村村大寨組村民,他說,鄉村幹部和區裡的工作隊入戶時講,每個月開群眾會也講,村裡喇叭也經常放,自己對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政策更加了解,以前覺得什麼都要找村委會、找政府,現在想想,人還是要靠自己呢,黨和政府幫助我們蓋了房、修了路,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像俸貴香一樣的村民在各村都不少。

“以前牆挑梁、大磚房、土基房、油毛氈房,現在是澆灌房、小別墅,安全又舒適。我們的生活好過了,不能忘記原來的苦日子,不能忘記是誰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不能忘記幫我們的人”

“遇到事情能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解決,實在無法解決的,大家來搭好研究解決,不要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糾纏不清,‘三下不合適’就吵著上訪”

“家中每個人都要加入新型農村醫療保險,不要以為平時身體好就不參保,萬一哪天生病住院,後悔都來不及,大家千萬不能大意。”

群眾會上,黨員幹部用通俗的話和群眾講政策、說道理,或是以村裡帶頭人為例子學典型,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形成脫貧光榮、光榮脫貧的良好環境。這也是臨翔區進一步將村民小組臺賬及村級工作手冊落細落實的具體舉措。

區、鄉村幹部每月一次深入掛鉤村組織開群眾會,“話脫貧 頌黨恩”就是《脫貧質量鞏固提升村民小組(自然村)工作規程提醒臺賬》中的一項內容,《提醒臺賬》中明確:每月23日,村民小組(自然村)召開群眾工作會議,宣講“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自強、誠信、感恩”,開展“農村大講堂”“三講三評”“自強自立培訓班”等教育實踐活動,收集整理群眾訴求等。為使群眾會宣講內容有效果,區裡還專門梳理了各項脫貧攻堅政策及脫貧成效、梳理了群眾生產生活的變化,同時,根據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增加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方面的知識。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臨翔區制定完善了《脫貧質量鞏固提升村民小組(自然村)工作規程提醒臺賬》《臨翔區脫貧質量鞏固提升村級工作手冊》,列出切合民生的15個清單,明確村級工作規程提醒臺賬和村民小組(自然村)工作規程提醒臺賬,按“周、月、季度、半年、年”進行任務分解,讓村組有了明晰工作的“課程表”。最先啟用“清單式臺賬”的螞蟻堆鄉一水村支書楊金蘭大姐說:“開始,村民還是有不理解不配合,開會需要催,通知的時間不準時等等問題,現在大家都慢慢有點習慣了,都說群眾會上學政策,也可以自己把想反應的問題在會上提出來,有效果呢,群眾各顧各的現象也越來越少,大家積極向上齊心協力發展產業的精神越來越濃”。楊金蘭支書介紹,三年前,村裡環境髒亂差,群眾懶惰散漫,產業發展不起來,讓人非常頭痛。無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在區、鄉掛鉤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努力下,當時摸索著建立起管理臺賬,清單式地列出村裡每週、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所要開展的工作,各項工作嚴格清單式管理,現在,區裡把清單臺賬更完善更全面,我們每個時間要領著群眾做什麼事都清清楚楚,也方便提前安排謀劃,效率也更高了,幾年下來,一水村不但順利脫貧,各項工作還走在了前列,全村的面貌得到實質性改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王勇是融媒體中心的幹部,掛包鳳翔街道竹蓬村的農戶,在這次村民小組(自然村)宣講中,她參加竹蓬村一組的群眾會。她說,自己開始到掛鉤戶家裡,總覺得政策講解的不透徹,參加好幾次村裡的群眾會後,自己對政策有了全面深入的瞭解,和群眾交流也越來越和諧,以後每個月23號都要開群眾會,我們群眾都越來越認得“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意義了。

臨翔區發揮“機關支部+村民小組黨組織”結對共建作用,每月23號,區直各掛鉤單位黨組織書記(負責人)、副書記、支委委員都主動參與結對共建村民小組的群眾會議,利用兩天時間宣講脫貧攻堅、人居環境、“自強、誠信、感恩”、農業農村生產、生態保護、疫情防控、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內容,教育引導群眾算清、說清家庭收入,同時還要收集群眾訴求,及時幫助協調解決,收集問題的辦理情況還必須在下一次群眾會上通報,形成村民小組群眾會宣講工作常態化。

雲南網記者 黃翹楚 李春林 通訊員 彭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