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桃花潭按

Libra 2.0白皮書發佈之後,筆者回顧了自己的第一篇Libra主題評論《從貨幣金融體系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評價Libra》。這是筆者的成名作,2019年6月28日發表於巴比特,巴比特閱讀量迄今超過22萬。對比Libra新版白皮書,此文表達的核心觀點並不過時,且對諸多現在重要結論進行了準確的預判,包括Libra代表了美元的利益,全球監管實際上很“喜歡“Libra並最終將允許其上線,Libra存在較高金融穩定性風險(包括儲備池管理的缺陷、影子銀行的風險等)、Libra的治理結構並不民主,Libra不可能轉向無許可公鏈等。雖然2019年6月底筆者已經表達過Libra不可能創造一種新的記賬單位,但遺憾沒有明確寫入此文。筆者在2019年10月將這一結論明確寫入《美元的Libra,美元的未來》(首發於《財經》)。這仍然是中國最早明確說明Libra單一掛鉤美元的聲音。筆者也於2019年7月底受邀參加北京海淀區某頂尖商學院的內部研討會,會間”Libra代表美元霸權“的觀點被某著名金融學者駁斥為”陰謀論“。世界很奇幻,大半年後的2020年4月,筆者的新著《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

被《清華金融評論》所推薦,並且筆者的時評《數字貨幣金融理論的正本清源》即將發表於《清華金融評論》。

在這個信息爆炸、魚龍混雜的時代,一篇好文章最重要的特徵是擁有時間價值。每個人很容易手裡握著一把喇叭發聲,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雖然大眾很容易健忘,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有心人。一個作者,是在隨意的忽悠,還是嚴肅的研究和寫作,時間是最好的裁判

為什麼筆者能用僅僅數篇文章講清楚Libra和央行數字貨幣的實質,並且無需隨著時間向前做重要改動?因為我對數字貨幣金融相關的問題建立了正確的學習、分析和思考的框架,所有的這一切,筆者都已經完整、系統地寫入了新作《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如果您感興趣,請猛戳文末的“閱讀原文“,歡迎購買成為讀者,謝謝。

原文近3萬字,因此分上、下兩部分發表,第一部分介紹“貨幣金融體系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第二部分專注於“Libra項目評估”。


Libra項目評估

主流貨幣監管當局的態度很明朗,美英銀行的監管者已經表達了明確的支持態度。代表G20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觀察和政策制定建議的機構是BIS贊助的FSB。FSB現任主席是美聯儲副主席,同時英格蘭銀行行長是前任FSB的主席,FSB最近的有關加密數字貨幣的報告稱,“因其(加密數字貨幣)市值規模不大,目前對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性沒有影響”。FSB聲稱,“引入Facebook的穩定加密貨幣Libra需要一個新的監管框架”。所以可以謹慎樂觀預期,即使FSB發佈針對Libra的評估報告,也是正面的。BIS/ECB的態度也會是。

Libra項目確實是天才設計,它將一個宏大的穩定加密貨幣金融體系構築於傳統貨幣金融體系的脆弱基石之上,不僅百分之百保護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利益也滿足了央行針對穩定加密貨幣的監管訴求,還成功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新世界激發了廣泛熱情和共鳴。在Libra貨幣體系中,代幣持有者獨享整個Libra經濟體全部或主要的貨幣收益,約佔Libra經濟體總量3%,而儲備物則全部來自用戶。Libra項目架構者捻熟地通過治理架構設立,滿足形式上去中心也保證了對項目的絕對掌控。Libra金融穩定性存在較多缺陷,其開放性、民主性亦不盡如人意,中國的應對措施應該是學習和超越。

Libra發行機制

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根據白皮書,Libra的發行“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如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債券-進行抵押“。所以很明確Libra採用了基於資產抵押發行穩定幣的機制,且抵押物是現金和政府債券。根據白皮書,Libra公鏈上每個用戶可以擁有多個匿名賬戶,賬戶之間可以直接轉賬、支付和清算。

根據第一章有關“芝加哥計劃”的描述,如果把Libra協會看做是穩定加密貨幣的央行,那麼Libra屬於全儲備銀行,其儲備物是法幣或政府債券,Libra亦向全社會開放了儲備金賬戶。這意味著:在Libra貨幣金融體系當中,Libra是唯一的“鑄幣”機構,其他機構都沒有了鑄幣權。傳統的金融服務,如支付/存貸等業務都面臨根本性的變化。因為用戶在Libra公鏈地址即可視為央行儲備金賬戶,用戶賬戶支付和清算即時在公鏈完成,支付服務商將不再有創造資金池的機會,也無法控制用戶的賬戶,無法創造金融槓桿。這迫使服務商更專注為用戶提供賬戶管理服務並發展其它類型的盈利業務。存貸機構(Libra銀行)將無法再創造貨幣,只能貸出已經存在的存款,存款可以是Libra銀行的股本、累積未分紅利潤和借入的其他資金。協會作為央行,將不再為Libra銀行提供存款保護計劃和救助計劃。Libra破產將導致儲戶自己的損失。

芝加哥計劃強調儲備物必須是非債務類型的貨幣,Libra儲備物雖然是基於債務的法幣或政府債券,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零風險的信用資產,但他們不能被視為無槓桿。法幣體系的商業銀行或影子銀行能夠攜槓桿資金進入Libra體系進行套利,Libra儲備物也可通過貨幣市場基金進入影子銀行體系,這是Libra最大的系統漏洞。

F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巨頭擁有的龐大用戶群和社交行為數據,結合Libra項目的金融行為數據,將可能形成最完整最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並且所有金融行為數據在Libra區塊鏈上可追蹤、審計和不可篡改。這完全符合央行鍾情於區塊鏈的全部理由,提供給了央行前所未有的控制力,特別是KYC、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等。

Libra作為數幣世界的全儲備銀行,壟斷了貨幣創造的權力,一方面不會為法幣體系帶來額外的系統風險,一方面極大簡化了針對加密貨幣體系的監管。在加密貨幣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面前,Libra項目為央行提供瞭如此多的便利,筆者實在找不到央行阻礙其發展的理由。

雖然Libra不會為傳統金融體系帶來額外系統風險,但因無法阻止商業銀行或影子銀行攜槓桿資金進入Libra體系進行套利,也無法阻止Libra儲備物通過貨幣市場進入影子銀行體系,所以Libra仍然是全球金融系統風險的一部分。

Libra貨幣體系的鑄幣稅和鑄幣稅歸屬

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會的美元儲備通過貨幣市場成為商業銀行的資金提供方,不過這只是技術細節,不影響對全局的理解。

授權分銷商的角色是什麼?是從協會“批發”Libra然後增加一定價格差後“零售“給Libra用戶。因為Libra定位為法幣等價物,Libra用戶承受的貨幣使用成本不應該超過法幣體系(即使超過也必須是極小幅度)。用戶在使用法幣兌換Libra時,已經承擔了”足額“的法幣體系貨幣使用成本(即5%部分),因此授權分銷商的價格差必須是”窄幅“的,要麼由協會從自己的鑄幣稅額度中”讓利“,要麼由授權分銷商施加於用戶。

小結一下,Libra用戶每使用一美元法幣兌換一枚Libra,他需要承擔現實貨幣金融體系中5美分的貨幣使用成本。這5美分中的3美分被分配給商業銀行作為其創造一美元貨幣的利潤(鑄幣稅),協會因為向現實貨幣金融體系提供了一美元資金因此獲得了2美分的利息收入(鑄幣稅),授權分銷商作為協會和用戶之間的金融中介,賺取窄幅價格差。授權分銷商的利潤可以由協會讓利,或者額外施加於用戶。

把上面的例子做略微改動,現在Libra的儲備池為美元(短期)國債。假設用戶已經根據即時價格將法幣兌換為等值國債,這個兌換過程不涉及到鑄幣稅的產生,手續費也可以忽略不計。短期國債收益率約等於政策利率,設定為2%。現在協會無成本地獲得了一美元等值債券,並且把它委託給有資質的機構生息,到期後協會收到2美分債券利息,這視為協會收穫鑄幣稅的一部分。這一美元債券利息收入其實是用戶持有一美元債券的機會成本,因此視為用戶承擔的貨幣使用成本。

看起來用戶將承擔更小成本,但這將在法幣體系與Libra體系中間形成套利機會。Libra是法幣等價物,如果兩個等價的貨幣體系最終資金使用成本有差距,必將存在市場參與者進行套利,以驅使兩個體系的資金成本趨向相等。這個套利者即是授權分銷商。在Libra經濟體容量沒有大到能夠影響傳統經濟領域之前,最終處於均衡狀態的資金成本將是5%。因此即使在選擇政府債券做儲備物的情形下,用戶最終的資金成本仍將回歸到5%。我們已知,其中2%歸屬Libra協會,多餘出來的3%將由協會和授權分銷商分享。在與授權分銷商分利過程中,協會可能會強勢攫取更多的份額,也可能讓利於授權分銷商。爭利還是讓利,這由協會酌情決定。這3%的鑄幣稅在協會和授權分銷商之間分配比例將是動態的。一般地,央行為抵押發行貨幣的債券設定抵押折扣率(haircut),協會可以針對相同債券設置不太有利的抵押折扣率來攫取超額鑄幣稅(指超過2%的那一部分)。

把上面的例子繼續擴展到一籃子法幣和政府債券的組合,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重要結論:

  • Libra系統創造Libra(貨幣等價物)的過程伴隨鑄幣稅的產生,所有鑄幣稅都由Libra用戶承擔;這個成本等價於法幣體系中全社會平均貨幣使用成本;
  • 如果創造Libra所需儲備物是法幣組合,則鑄幣稅可以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收益,與銀行的息差水平相關;另一部分是商業銀行為創造貨幣支付的成本,與央行政策利率有關,協會因為無成本獲得法幣儲備物而成為凈儲蓄者收穫這部分收益;
  • 如果創造Libra所需儲備物是政府債券組合,則協會將享有大部分鑄幣稅,並分享少部分給授權分銷商;
  • 授權分銷商收益來自分銷Libra的窄幅價格差,價格差可以來自協會的讓利,或者轉嫁給用戶;在儲備物是債券組合的情形下,協會享有更大的空間分利於授權分銷商。

與法幣體系(主要指商業銀行)的關係主要由儲備池的組成決定,法幣還是債券。兩個極端,全部選擇法幣將100%保護商業銀行既有利益,後者甚至無需顯式參與聯盟,Libra經濟體的貨幣收益也可無一遺漏被轉移;如全部選擇債券,Libra體系實際上等價於法幣的平行體系,自然就沒有商業銀行什麼事情了,商業銀行那一部分鑄幣稅收益實質上被分配給了協會,商業銀行在Libra貨幣體系中一口湯都喝不到。所以儲備池中債券的比例,取決於Libra協會的訴求,需要商業銀行配合還是與之爭利。

可以預期,在初期,儲備池選擇將以法幣為主,待Libra翅膀硬了逐漸會更多選擇債券做儲備物。無論選擇法幣或政府債券作為儲備物,協會都“空手套白狼”從Libra用戶處獲得了儲備物因此獲得了儲備物的利息收益(作為自己的鑄幣稅),不同的是在選擇債券的情形下,之前分配給商業銀行的鑄幣稅被轉移給了協會。

這是非常重要的結論,對我們評估Libra項目與商業銀行和央行的關係,以及Libra體系的利益格局、治理和民主化程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那麼商業銀行參與Libra聯盟的動機在哪裡?商業銀行參與Libra聯盟能夠激發用戶使用Libra的需求,因此轉化為更多法幣使用需求,增加商業銀行鑄幣稅收入。此外,因為法幣和Libra的兌換/交易涉及到比較多監管合規問題,商業銀行的參與能夠顯著降低合規和交易成本。Libra白皮書也提到,“正積極與主要的銀行協商把他們變為授權的分銷商”。商業銀行如果成為授權分銷商,可能出於創造更多Libra使用需求的目的來減少/甚至取消Libra分銷價格差,以減少用戶獲得Libra的成本但擴大了商業銀行(法幣)鑄幣稅收入。

Libra儲備池管理

Libra白皮書提到,會“投資於一些低風險和高流動性的法定貨幣和政府債券”。從目前美國加密貨幣合規要求來看,美國財政部要求穩定加密貨幣將美元儲備金置於FDIC保護的銀行。如果依規執行,Libra美元儲備物在銀行只能獲得0.01%的利息收入,即使第一批100個創始人節點成功募資10億美元,銀行年利息收入只有10萬美元,不可能支撐Libra項目的財務計劃。因此推測Libra可能會把美元儲備金投入貨幣市場基金。隨著近1年美國宏觀經濟轉好和加息預期,筆者謹慎樂觀預期協會能夠獲得1.5~2%的年化收益,這將給Libra項目提供充足財務支持。貨幣市場基金雖然可以定義為“低風險高流動性”投資,但Libra白皮書缺乏明確說明,讓筆者對Libra項目的透明程度打上問號。如果儲備金進入貨幣市場,將不再受FDIC保護。在黑天鵝來臨之時,貨幣市場基金可能就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2008年GFC最早就是因為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枯竭所觸發的)。

在過去大部分穩定加密貨幣項目裡,大家對儲備物管理的普遍預期大多要求“鎖定“儲備資產,以保證資產安全性避免人為挪用。即使像Tether/USDT這樣聲名狼藉的項目,其白皮書也只是提到”將法幣資產託管到合資格銀行“中,而非明確說明要將儲備物進行投資。如果Libra實施激進投資策略,儲備物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錯配和期限錯配的風險,惡化其流動性甚至清償能力。(下一節有詳述)

Libra項目金融穩定性

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Libra項目作為穩定加密貨幣項目,其潛在金融穩定性有較多缺陷。

雖然發行Libra基於100%法幣儲備物,但對比香港金管局的貨幣局制度,Libra存在明顯差距。港金局支持貨幣基礎的是高達4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其流通貨幣總量的七倍以上。此外,如下文提及,為維持Libra與掛鉤一籃子法幣的穩定,Libra需要維持在一定範圍內與儲備貨幣的兌換承諾,這種兌換承諾一定成為投機者套利工具;Libra還需要經常在市場中逆向操作,因此也帶來額外的財務成本。所以Libra可能缺乏足夠的財務資源來應對即使是Libra正常的市場操作。

Libra項目聲稱“能夠抵禦通脹維持價值的穩定“,這體現了Libra項目團隊對挑戰缺乏敬畏心。貨幣金融理論和實踐發展到現在,尚未有一籃子掛鉤的貨幣方案,或者貨幣局制度,被證明能夠抗通脹。香港金管局在職能描述時,也只是把”維持貨幣穩定“列為自己的主要職能之一而不涉及有關通脹/價格穩定的目標。Libra項目的”能夠抵禦通脹維持價值穩定“的聲明,體現其項目團隊可能對問題和挑戰缺乏正確的認知,缺乏最基本的敬畏心。貨幣金融體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Libra項目團隊表現出來的輕慢和無知,讓人懷疑項目的前景。如果連問題都看不清,就不要指望能夠解決問題了。

Libra的“貨幣穩定採用被動政策,貨幣兌換/贖回由分銷商的需求驅動“。這種完全被動的匯率自動化跟蹤機制過於草率,難以達到Libra與掛鉤一籃子法幣相對穩定的目標。市場針對Libra的需求可能存在短期投機需求,加密貨幣市場投機更為嚴重。對比港金局自近30年的貨幣實踐中,發展出多種工具,來主動積極維持匯率穩定,包括強方兌換保證、弱方兌換保證和通過回購為銀行提供緊急流動性等技術手段,來主動積極維持匯率穩定。包括19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金局採取非常規措施停止港元自動浮動來抵禦金融風暴的衝擊。Libra缺乏類似的制度安排,引發懷疑Libra項目團隊對貨幣金融和政策專業度。

如果為追求投資收益Libra項目實施激進投資策略(如更多高風險長期限或低流動性資產),當Libra面臨大量贖回或“擠兌”時,可能缺乏足夠高流動性資產來應對。因此,Libra協會可能需要折價“火線出售”儲備資產,這將惡化Libra體系的流動性風險甚至清償能力。傳統央行有“最後貸款人”機制來提供緊急流動性,港金局的貨幣局制度也有超過流通貨幣七倍的外匯儲備資產來臨時創造所需流動性,但Libra項目缺乏類似的安排。一個可能的方案是通過增加股本、積累Libra未分紅利潤或借入資本等,增強Libra項目吸收損失的能力。

Libra實質上強化了國際金融一體化,在Libra受支持的經濟體內放開了資本管制並允許全球資本自由流動。但全球金融一體化可能帶來的僅僅是幻覺而不是可量化的明顯好處。Adair Turner在《債務與魔鬼》中已經指出,“國際金融一體化並非好處無限…某些類型的資本流動一旦過量,將產生經濟危害”。全球資本市場如果過度自由,可能創造出太多錯誤資本流動。全球債務資本流動可能破壞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穩定。資本在極短時期內大規模流進流出,將使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實施和流動性管理更趨複雜。即使是美英歐等發達經濟體內部,資本流動所支持的也可能是不可持續的消費、鋪張浪費的投資以及已有資產投機,因此增加了不可持續的債務創造規模,加劇了後危機時期的債務積壓。

從Libra貨幣體系內部來觀察(即不考慮與法幣體系的關聯),Libra實現了全儲備銀行,取消了Libra生態所有參與者獲得金融槓桿的能力。但法幣體系中,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擁有金融槓桿的特權,他們有動力進入Libra體系參與Libra鑄造。協會的儲備池(無論法幣或債券)也有動力通過貨幣市場進入影子銀行體系獲得槓桿。與商業銀行比較,影子銀行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監管。FSB工作報告[i]就影子銀行的核心機制-融券和回購,概述了市場和金融穩定問題。所以雖然Libra本身不會增加已有金融系統的風險,但它將會是現有金融系統問題的一部分。歐洲議會德國議員MarkusFerber表示,擁有逾20億用戶的Facebook可能會成為一家“影子銀行”,監管機構應保持高度警惕。

Libra治理機制

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Libra項目實際是一家股權制企業,Libra代幣持有人擁有企業的分紅權和決策權。理解Libra貨幣體系的利益格局有助於理解其治理機制,因此先從前文鋪陳已久的文字理解Libra體系鑄幣稅及其歸屬。為便於理解,以美元體系作為對比來說明。

美國貨幣金融體系中,(在不考慮影子銀行體系前提下),美聯儲創造了紙幣現金和儲備金,商業銀行創造了近95%的流通貨幣,淨儲蓄者、美國政府和商業銀行成為鑄幣稅主要的受益者。2018年,淨儲蓄者、美國政府和商業銀行分別被分配了近2000億美元、800億美元和3500億美元的鑄幣稅。美國前5大商業銀行佔據了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的近54%,因此他們的股東和高管實質上是美元體系鑄幣稅的最大受益者。美國2018年GDP為20萬億美元,因此(支付給美國政府之外的)鑄幣稅約佔據約3%的GDP。這可以理解為全社會(包括政府、企業和家庭)使用貨幣的成本。

作為對照,在Libra體系中,Libra協會壟斷了貨幣鑄造權。如果儲備物全是政府債券,那麼假設Libra經濟體與美國對等,則Libra協會將會獲得淨儲蓄者和商業銀行的全部鑄幣稅,2000億美元+3500億美元=5500以美元,佔整個GDP 的2.75%,商業銀行獲得0;如果儲備物全是法幣,那麼Libra協會將會獲得淨儲蓄者的鑄幣稅,2000億美元,佔1%整個GDP,商業銀行仍將獲得3500億美元。雖然在兩種情況下,Libra協會都獲得了淨儲蓄者對等的鑄幣稅,但與法幣世界不同的是,法幣世界的淨儲蓄者是真正擁有自己的貨幣,而Libra經濟體中,協會儲蓄來源自Libra經濟體的全體用戶。唯一能夠參與Libra體系鑄幣稅分成的是Libra代幣的持有者。

所以Libra協會創造了一個基於Libra的穩定加密貨幣金融體系,Libra代幣持有者能夠獨享整個Libra經濟體的全體或主要的貨幣收益,約佔Libra經濟體總量3%。而Libra體系的儲備物來自Libra全體用戶。

具體到Libra治理架構,只提出幾個觀點。

作為金融資本主義的頭號強國,美國在公司治理方面已經非常發達。一個機構可以很捻熟地設計公司治理結構,使其滿足表面的民主化而實際上權力集中。每個人對開放/封閉、民主/集權、影響/遊說和賄賂、領導/操控的理解都不一樣,所以去評價一個治理體系的好壞缺乏實際意義,也超出本文的範圍。所以本文更多給出一些啟發性的例子和說明,供讀者進一步分析參考。從所有主流貨幣金融教科書都可以查閱到美聯儲治理結構,很好地滿足了分散、制衡、具有廣泛代表性等特點,甚至有人評價美聯儲架構是通證經濟體去中心自治體的典範。那麼是否大多數人都感覺美聯儲確實被某種神秘力量所影響?是否有人能說清這個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貨幣政策機構的實際控制人是誰?一般人,甚至美國國會議員努力幾十年都無法查閱到在美聯儲擁有超然地位的紐約聯儲的基本註冊信息。

Libra白皮書聲明Facebook將於2019年底放棄Libra項目的領導地位,而實際上Libra的白皮書明確規定了協會執行團隊負責人“常務董事任期三年”的條款。白皮書聲明,Libra 協會理事會將阻止相關實體以兩個不同創始人的身份投資,以免他們規避上述措施。這是世界性的難題,如果Libra能真的實現,他們確實值得收穫全世界的膝蓋。白皮書聲明,協會理事會也把三分之一的理事會的總投票權分配給SIP和研究機構,而成為此類機構的門檻,或者是全美前100的慈善/非盈利機構或其年度預算超過5000萬美金。這意味著什麼?

出版40多年再版七次的著作《誰統治美國》,以社會科學視角分析了美國的權力組成,作者是美國著名精英研究領域的領軍學者,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心理學和社會學教授G. William Domhoff。

駕馭全美經濟的幾千家大公司、銀行以及其他金融公司可看做某種形式的共同體,由所有通過重疊董事連接到某一單一網絡的盈利性組織組成公司共同體。公司共同體中的所有者和高管即公司富豪。公司富豪資助並掌握著多種多樣的非盈利組織,如免稅基金會、智庫、政策研討團體,用來幫助他們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選擇。這些組織屬於政策規劃網絡的一部分,通過共同的捐贈人、理事以及專家顧問聯繫在一起。政策規劃網絡中級別最高的員工,即各種組織的理事會成員,與公司共同體的領袖以及上層階級共同組成了公司富豪的領袖團隊。這些領袖被統稱為權力精英,他們通過有公司富豪控制的公司和非盈利組織的董事會效力而獲得權力。

公司共同體因此成為《財富》500強公司以及與這些公司相關的私營公司和金融公司的領導核心。但是,《財富》500強公司以及六大商業團體完整數據庫中的5044位董事才是總的領導團體。2010年,處於公司共同體核心的那幾千位《財富》500強公司董事大多是公司經理、商業銀行家、投資銀行家和公司法律師,但也有少數是高校行政人員、基金會主席…[i]

筆者建議讀者進一步分析目前成為Libra協會“創始人”首批組織(包括非盈利機構)的董事會成員組成,看看Libra背後真實的影響力。

筆者有理由相信,Libra核心團隊能夠設計好表面上足夠民主化的治理架構,但同時保證他們對項目長遠的影響力和絕對控制。

Libra的民主性和開放性

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前文已經從鑄幣稅的角度考察了Libra的本質,筆者可以謹慎得到結論,Libra的民主化程度不盡如人意。

Libra沒有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參與者的貢獻。Libra體系是全體用戶貢獻儲備物用於鑄幣,但鑄幣稅收益被全部分配給Libra代幣持有人。雖然要承認並獎勵Libra代幣持有人對項目早期財務投資和其他方面的貢獻,但拿整個體系全部鑄幣稅去獎勵顯然已經有失公平。儲備物賦予了穩定加密貨幣具有真實、長久和穩定的價值,儲備物的貢獻並不比參與早期Libra基建更少。Libra用戶使用Libra也讓其擁有了更廣泛的接受度,對提升Libra體系的價值也有貢獻,完全剝奪Libra普通用戶參與鑄幣稅分享的權利有失公正。

成為Libra代幣持有人也有很高的門檻。已知成為協會的首批創始人都是成功大型企業、知名多邊組織和非盈利機構,且都擁有很好的財務資源。Libra協會也限制了100個創始人的數量。在區塊鏈世界已經發展出基於廣泛參與人群的代幣融資模式的前提下,還刻意抬高門檻把Libra體系長尾用戶排斥在外,這與區塊鏈普遍倡導的廣泛和民主格格不入。Libra的代幣投資不代表區塊鏈的民主精神,只是用於傳統股權投資的一個工具。

Libra體系的設計也刻意地將參與者做了區分,通過“制度化”安排形成了“階級”並保護傳統金融機構的既得利益者。授權分銷商被授予了賺取窄幅價格差的特權,而普通Libra用戶被安排為繳納該體系全部鑄幣稅。這種分級分銷機制設計並沒有合理的技術理由,與目前倡導的開放金融理念背道而馳,更多的是為照顧傳統金融機構的既得利益。Libra體系的全儲備銀行設計,取消了Libra生態中除協會以外所有參與者創造貨幣和獲得金融槓桿的能力。但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在法幣體系擁有合法的槓桿能力,有動機進入Libra體系進行套利,他們或者成為Libra代幣持有者,或承擔授權分銷商角色。所以Libra”制度化“地維護了法幣貨幣體系中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體系使用金融槓桿的特權,卻限制了普通用戶的槓桿能力。

不可以過渡解讀Libra所宣稱的“開放性”。協會壟斷了Libra經濟體中貨幣鑄造的權力,並且把Libra貨幣體系的權力和利益分配集中到很小的一個群體-Libra代幣持有者。雖然其它金融服務,包括支付、存貸等,都開放給所有Libra用戶,但鑄幣權是這個經濟體最重要的權力。更廣泛的鑄幣權是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權力,它超越了所有政府和軍事的力量。美國一個銀行家曾經說過,我才不管誰統治這個世界,我他媽的只要鑄幣權!

Libra公鏈轉向無許可網絡的計劃沒有意義。因為Libra生態是與法幣體系緊密耦合的,英格蘭銀行行長Mark Carney說“Libra將面臨最高標準的監管”。因此所有Libra生態的參與者,包括協會、用戶,授權分銷商、以及未來基於Libra開發的各種金融服務(如支付、存貸、保險等)都不可避免受各個主權國家行政、法律、監管和合規的約束。

Libra的技術

討論Libra技術的評論比較多,本文不班門弄斧,只是從Libra系統業務的需要來看對技術基礎設施的需求。

Libra是一個完全受控的體系,共識機制只需要存在於授權的驗證節點之間(即使存在少量非驗證節點也不影響)。短期來看,驗證節點的數量在100左右,即使未來擴大到數千驗證節點,也屬於小規模網絡。這種規模網絡的共識機制,即使Libra需要服務數十億用戶,一般的聯盟鏈技術已經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注意區分,在Libra的場景中,需要形成共識的只是受控制的驗證節點,而非最終用戶。所以支撐Libra的底層區塊鏈技術只要能夠滿足這樣的目標即可。

對Libra的應對機制

Libra 2.0:人人都是預言家,我來重發第一篇Libra評論(下)

Libra體系設計,很好保護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既得利益,也同時滿足了央行針對加密數字貨幣監管的預期,所以可以預期Libra在美英歐等各國國內不會遭遇到重大監管障礙。

從超主權角度來看,美元作為目前全球儲備貨幣王者,英鎊作為曾經的王者,歐元作為排名第二的全球儲備貨幣,他們各自都有極強全球化訴求,他們內部確實會存在一定利益衝突(美元和歐元衝突最大),但他們價值觀趨同,並在更大格局上(應對人民幣的崛起和將本幣影響力延伸至更廣泛的發展中和欠發達國家/地區,以及應對加密貨幣的挑戰等)有一致的根本利益,因此他們能夠形成現實妥協,IMF特別提款權就是明證。所以只要Libra在超主權方面不突破IMF已有格局,在美英歐體系內部就不會遭遇到超主權方面的障礙。在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行長,以及FSB持續、相對高密度發表對Libra有利言論的大環境下,最終BIS/ECB也會支持。其實FSB的態度就是為G20定調了。

因此問題被拋給了貨幣體系的另一極,如何應對?

對於另一極的強勢主權貨幣來說,參與Libra有比較多的障礙。第一,人民幣仍屬於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如允許境內用戶參與Libra將對目前中國貨幣金融體系造成巨大沖擊。相當於一夜之間實現資本項目自由化和國內金融市場自由化等,全球金融體系和中國金融體系不穩定雙向傳導可能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第二,中國不可能在Libra協會內部取得有影響力的地位,取得有影響力的地位的標誌是常務董事、董事會席位、理事會投票權、Libra代幣規模、一籃子儲備中的人民幣資產的比例等;中國2018年GDP規模已接近美國的70%,從美英歐角度來看,不可能給予中國在Libra體系這種影響力;第三,基於Facebook的應用生態體系和用戶群基本不在國內,當然這屬於細枝末節了。

如果是對抗,那麼中國的策略是什麼?抄一個Libra並且針對Libra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可改進之處包括:

第一, 改進Libra鑄幣稅分配機制,從少數群體壟斷擴展到更廣泛的群體,如Libra用戶可參與分配鑄幣稅,激發更廣泛的人群使用和推廣Libra的積極性;

第二, 提升Libra體系參與度,允許更廣泛的主權政府/機構/人群參與Libra基建(即Libra代幣持有更加分散和偏長尾);

第三, 儲備池以債券為主,減少法幣,這樣可以減少用戶資金使用成本,把真正的利益讓渡給大眾,但存在法幣體系與Libra體系的資金套利風險(不過考慮到中國政府對外匯和貨幣管理的有效性,這種風險是可以控制的,這是美英歐不具備的優勢);

第四, 增加非債務資產進儲備池,如黃金和比特幣(筆者視比特幣與黃金為等價非債務資產,不過本文不展開討論),減少Libra主權國家主導的色彩;

第五, 加強Libra儲備池風險管理機制,例如限制商業銀行/影子銀行槓桿資金進入Libra體系套利,更具體一些,如果儲備池都是債券,限制Libra協會僅從債券利息中收益(不允許其進入影子銀行體系),這樣的結果就是Libra變成真正的獨立央行和更穩定的類全儲備銀行(儲備物是限制了槓桿的債而不是非債資產),能夠有效降低金融系統風險;

第六, 限制Libra體系中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維持Libra生態內不同經濟體之間金融體系一定程度的分割(這符合中國現有人民幣和外匯管理政策)。減輕Libra帶來的國際資本自由流動便利破壞相關經濟體金融穩定性,保證已有貨幣政策實施和流動性管理的有效性,防止不可持續的債務創造。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