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羨慕社交網絡中別人的生活?

為什麼總是羨慕社交網絡中別人的生活?

範西西問:

每天刷朋友圈、微博、抖音,看到別人可以到處吃喝玩樂,可以走出舒適圈開啟新生活,為什麼總是忍不住羨慕?

總是羨慕社交軟件上別人的生活是一件壞事嗎?算不上。相應地,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的心理活動。羨慕的心理不同於嫉妒,更不同於覬覦,它是一種對他人生活懷揣欣賞之情並期待自我擁有而產生的情感,而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或者“原本不屬於自己卻還想要”的這類狹小而偏激的想法。

值得羨慕的社交網絡中別人的生活大概的樣子,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自由與美的集合。所謂美,無非就是三美:顏美、景美、食物美;所謂自由,也可總結三種:財務自由、時間自由、精神自由。

旅行是最容易激發人羨慕欲的項目。就以本人的生活體驗而言,平日裡哪怕再有哲理再有乾貨的朋友圈都不及自己去旅行拍下九圖來得點贊數多。大概,不以出片和騙贊為目的的旅行都是耍流氓。最主要通過照片,精明的互聯網塑料兄弟姐妹可以從笑容、體態讀到發佈者快樂的生活狀況;可以從妝容與服裝,服裝與配飾的搭配讀到發佈者精緻的審美品味;更可以從照片背後的風景推測出發佈者財政自由的程度。總之,上傳旅行日記到網上就是三美、三自由的集中體現。特別當自己結束一天的疲憊工作,回到家吃著外賣,翻著手機看到別人在別處的生活,羨慕之情總會從腳趾升騰到頭髮梢。

只是,積累的羨慕之情多了,難免有時候會自我懷疑和焦慮。幾年前從英國回來的朋友,現在是銀行的一枚普通櫃員,每天重複的工作和只夠喝水的工資令她常常和我抱怨當初自己不該回國,該留在英國開個奶茶店的遺憾。提起從前和她一起讀書卻選擇留在英國一天天過得風生水起,快樂自在的朋友,她的話語和眼神間織滿了憂愁焦慮和對此刻生活的不滿意。當她不停地將自己不盡如人意的生活和別人令人羨慕的生活做對比時,羨慕社交軟件上別人的生活不小心就成了一件壞事,這件事影響了她自己本該有的生活態度,也破壞了本該有的生活節奏。

沒錯,有時候別人在別處的生活確實令人羨慕。但是要搞清楚的是,作為社交網絡中的分享者,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更傾向於把好的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外界的,可以說在社交網絡中我們都在為自己塑造一個我們理想中的自己和一種我們理想中的生活。這樣的自己和這樣的生活雖大多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但絕對都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化。社交網絡中自己和現實生活中自己的關係就像是劇本寫作中的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所謂的人物塑造就是一個人的一切可以觀察到的素質的綜合。通過社交網絡,我們自己完成了對自我的人物塑造。而人物真相則指的是,一個人在壓力之下做出選擇時才能得到的揭示,選擇即是人物最真實的本性,且壓力越大,揭示越深。而在這一方面,我們卻無法通過社交網絡獲得洞察。舉個例子,在社交網絡上你可能看到的是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鍾情旅行、財政自由的她,但現實中的她有可能處於為了某次旅行需要償還超過半年卡債,剛剛失業,對未來無望,對自我恐慌的落魄狼狽處境。

回頭想一想,社交網絡能展現的令人羨慕的生活興許只是片面的,只是美化,而大多數人生活的全部模樣大概都逃不過的是:沒有誰真的過得比誰好,彼此不過都是水深火熱中一朵堅強的浪花。

擁有社交網絡的我們,可以有機會看看別人在別處的生活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幸福。羨慕之情可以有,因羨慕而生的攀比心卻千萬要剋制。畢竟,自己的生活從不應該以別人的生活為指引,而比關注別人生活更多地關注自己的生活或許能達成“胸無點墨,袋無分文,卻心懷山河”之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