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后看到有些评论说那个女孩活该,如何看待这样评价的人?

俞大柱


你好,我是文越剪影,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关于你提出的看《一个母亲的复仇》后评论说女孩活该的人,我觉得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的,仔细的,用心的,全面的去看这部电影,或者说他们没有思考就得出了结论。下面我将阐述我的几点个人观点。

一、女孩的年龄

电影中女主的女儿是一名学生,换句话说她是一名未成年者。在她这个年龄段她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同时她还应该处于叛逆期,虽然在电影中无法体现,但是我们想一下我们在她的那个年龄是否对待父母,老师,长辈言听计从。很多人认为女孩被害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不听她母亲的话去参加了派对,可是从小编的观点看女孩并没有完全做错,她告诉了父母她的朋友们都去参加这个派对,然而她的父母却没有马上同意,这在她的心里会潜意识的认为她的父母不近人情,别人都可以而自己不行,从影片中也看出来女孩马上产生了对母亲的反感,她并没有想到她父母考虑的自身安全问题,所以这让女孩更加渴望参加这个派对。

二、母亲的身份

影片中女主不仅是女孩的母亲,同时还是她的老师。在当天上课时,女孩收到同班的男同学的一个淫秽视频,这对一名女同学来说本身就是很厌恶的事,当她的同座告诉了老师后,老师第一时间并没有责罚那名男同学,而是告诉她的女儿上课不准玩手机,这对她来说心里肯定有怨言,从剧中女孩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对这名老师的做法并没有认同或者说并不满意。回到家后,母亲也没有跟女儿谈谈今天所发生的事,这让女儿在晚饭时跟母亲翻脸有直接关系。一个是冰冷的老师,一个是伟大的母亲,双重身份女主没有完美的合二为一,这也是晚饭时女儿只征求父亲的意见而不征求母亲的意见。对了,还有一点不知道观众有没有注意,女孩只管女主叫夫人而不叫妈妈,说明女主是后妈。

三、法律不健全

在印度这个国家,印度的法律对强奸犯的判定非常不明确,这与印度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印度对强奸罪的判罪率是有26%,其中根本的原因也是因为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而造成的。影片中在派对上莫西特的表哥说“看好了,我是怎么做的”然后在酒里下了药,这也说明在印度男性对女性的态度。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给我留言,共同交流这部作品。


文越剪影


这部电影深刻地批判着印度性侵事件,一些尴尬的情节,巧妙地带过,让人明了而又不失礼,蛮高明。

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也叛逆过,让人深思女性保护自身的安全。该被检讨的是这个不安全的环境,但无论犯人有无得到惩罚,受到伤害的被害者都已付出代价,并且永远带着这个伤口,在接下来的人生…。

看完电影谈谈其中感触最深的三点

1.人民经济优渥 也无法力抗政府法治的无能

受害者的女性,出生于一个家庭非常优渥的白领阶层,可从住家环境等观察到生活水平属于印度阶层比较高的,但是就算是这么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在证据、以及受害人自白等等证据力算是非常充足下,仍然无法将加害者绳之以法,给予相对的惩罚。证据证人确凿,法院仍是轻放无罪开释,连一个家境优渥的白领阶级都无法对抗印度法治的不公,加害者甚至最后无罪开释,更别论连律师费都负担不起、没有时间精力对抗的其他穷苦家庭,“人民的无力感”是本片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之一。此处讽刺印度法院对于性侵犯的纵容,深刻地藉由人民的失望,谴责政府的无能,更呼吁大众要自觉。

2.出门在外 女性自身安全的注意

片中女儿受害的过程,也是让我感到相当地胆战心惊,青少年叛逆以及追求玩乐是很正常的事,有同伴的陪同下仍然发生憾事,加害者只是因为被拒绝的面子问题,居然成为这件事的导火线,落单的女性根本无力反抗三个男人,暴露出声色场所的危险也让人深思,有时候一个错误造成后续的伤害之大。

3.女性主义崛起 女人柔性的复仇计划

虽然是探讨着法治社会案件如此沉重的议题,但仍然不时在片中带入片刻幽默的点缀,让观者不至于陷入一种心情不佳的忧郁,整部电影显得一点也不单调, 完全没有冷场。有趣的是,就是因为凸显看轻女性的社会价值观,办案方向整个完全漏掉了母亲的存在,而全力集中在父亲身上,滑稽又带着讽刺,这里也同时呈现出走司法正常的途径,已不能弥补受害者的痛苦,以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最终在面临司冗长法判决的挫折之下,受害者已身心俱疲被迫接受结果。同时,母亲果断而乾脆的行动,採取以私刑来达成所谓的正义。把身为母亲的心境诠释地出神入化,本片也将母爱分为了:生育之恩vs养育之恩。原本女儿不能接受继母取代母亲的位子,更不愿称继母为妈妈,在知道继母为她做的一切之后,而深受感动!两人放下心中的疙瘩。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探讨虽然是沉重的议题,但全片节奏明快,不时带着幽默感,片虽长了点,但一点都不会感到沉闷或拖泥带水…拍摄画面取角跟音乐都很不错。






影视最前方


首先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在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中,阿丽娅(萨佳·阿里 饰)接连遭受暴力性侵以及司法不公,愤怒的母亲戴维基(希里黛玉·卡普尔 饰)不得不依靠自己寻求正义。戴维基的绝望和悲伤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正义的缺席让人无奈”,母亲却在巨大的悲痛中选择负重前行,将女儿从自我封闭的黑暗中解救出来。

戴维琪视艾莉亚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但艾莉亚并不接受这份爱,还以女士来称呼戴维琪。艾莉亚在一次派对活动中遭到强暴,事后凶手却被法庭判为无罪。孤立无援的戴维琪只好依靠私家侦探,靠一已之力惩治了四位罪犯,戴维琪家人与最后一位罪犯博斗,最终劫后余生的故事。影片没有继母对女孩的虐待与刻薄。相反,从始至终讲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刻骨铭心的爱。作为继母,却视女孩如己出,在女孩遭受侵害,而犯人却被无罪释放时,在她对警察和法律失望时,在不对和错取舍时,她选择了以暴制暴。

作为一名母亲,戴维琪看透了荒唐的现实,悲哀地明白司法体系与警方势力极其不可靠,而背后那些看不清底细的权钱势力随意兴风作浪起来,即便是他们这些中产阶级也难以招架片刻。更何况在印度,大多数人活得比他们更加不堪。悲痛不已的她决定私下复仇,以暴制暴。

不可否认,影片有一些粗糙之处,却因为故事有力、情节有力、主角有力还是能够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比如,电影里,痛不欲生的受害者阿丽娅不是躲在拉近窗帘的房间里,就是在浴室里发狠地擦拭自己的身体。直到看到不法之徒遭到惩罚,才一点点拉开房间以及精神世界的窗帘。她走出来了。而我们多么希望,更多遭受到这些暴行的人都能够驱散阴霾,而且不用行使极端的私刑。

影片似乎也在警醒世人深入思考,面对强权、霸权之时,作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不能坐以待毙,任人鱼肉,要奋起反抗,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影片也在警告违法犯罪分子,切勿以身试法,心存侥幸,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