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兒子剛上小學老師老說沒有好的學習習慣?

用戶111618676493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例如某某學生他平時學習的時候也並不會特別的刻苦,課後也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複習,但是每次考試的時候,他的成績卻考得很好。這讓很多人非常的羨慕。其實這並不是某某孩子特別的聰明,而是人家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1、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學習更加的輕鬆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會強調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好的學習習慣,因為這一因素非常的重要。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會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事半功倍,他自己也會覺得非常的輕鬆。從長遠的意義上來說,孩子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家的孩子就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因為我們夫妻倆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所以在教育孩子學習的方面就欠缺了很多。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只要刻苦努力,他的成績一定會很好。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我家的孩子非常的聽話懂事,每天回來之後所要做的事情是先完成功課,然後再複習。可是每次考試他的成績都並不會很理想,這也讓我們非常的鬱悶。時間長了孩子的情緒越來越不好,因為他覺得自己努力了,成績還是不好。別的孩子不努力,反而考試會考得很不錯,他心裡面的落差感很大。

後來老師找我們家長談話的時候才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並不好,他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起來效果並不高。而且他自己也會覺得非常的累。現在所要做的事情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習慣

2、學習習慣可以通過興趣來培養

老師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要長久的堅持和培養,短時間之內是很難看到效果的,但是目前針對於我家孩子這種情況,老師建議我們去學習畫畫。通過這種興趣班的方式讓孩子得到鍛鍊。當時我們都覺得非常的詫異,既然老師建議了,我們就只能去做。

為了不影響他的學習,給他報了在線美術。通過線上的學習方式減少他的學習壓力。現在一直學的是小熊美術這個平臺。學了一段時間之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學習美術真的是可以鍛鍊和培養他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老師一對一的授課,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與老師交流。另外他的課程也比非常有針對性。通過大數據分析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和能力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現在孩子自己都能總結出一套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多次考試他的成績都非常的穩定,他現在對學習也更有興趣了。


晴天5437018650299


我認為,首先你應該和老師確認,是哪一方面的習慣,其次,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自己判斷,孩子是欠缺那一方面。

第一,每個人的概念認知都不同,要問清老師指的是什麼。

第二,好的學習習慣,實際上是兩個詞,前面是形容詞,做評價,後面是名詞。學習習慣有很多種,每個人的概念也不同,你認為好的習慣是什麼?把它們羅列出來。

第三,孩子的行為是一點點變化的,就是說,時間會比較久,不是一蹴而就的。再一個,是孩子的習慣是一個個養成的,要有重點的培養,而不是一把抓。

題主的問題,太過於籠統,其中涉及到方面太多,我無法更具體回答。

@百變爸媽 從事兒童教育工作15年,心理所在職研究生,專注婚姻與親子。養育,是一條單行道,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父母的課題,每天分享有用的、你關心的婚姻與親子知識,如果恰巧你也喜歡我的內容,別錯過,點個關注再走吧!


37度暖爸


我家大寶今年剛上小一,我覺得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每件事“當時當做”。

我們總強調孩子學習時應該專注,孩子學習時應該主動,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當時當做”。每一件事都有它規定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完成那一件事,也就有了好的學習習慣。

附上一張我家大寶小一秋季學校內的作息時間表。

大家可以看到學校給的時間是相當寬裕的,這也造就了“放學後差距”,所以老師會強調孩子得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放學後的學習情況。

我家平時是不開電視的,孩子也不會玩手機,從小我會陪玩積木、拼圖類遊戲,有意識的鍛鍊她的專注力,她學習時也不會打擾她,讓她儘可能的專注,也告知她如果在作業中遇到問題,先跳過,等作業完成後再統一講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離不開家長的“以身作則”,孩子學習時,放下我們手中的手機,拿上一本書坐旁邊看,對孩子來說就是個好榜樣。

當然“學好”的同時也要“玩好”,再專注學習一段時間後,“認真”的玩也是相當重要的,畢竟大腦長時間的專注後需要適當的放鬆,才能更好的工作。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個繪本,或是玩玩輕鬆益智類的桌遊,或是一起進行一項體育運動。

我家大寶沒有參加延時託管,從上面的作息時間可以看,除週二稍晚點,其他時間是下午2點50放學,她現在小一,每天的作業最多10分鐘能完成,有時只有1-2分鐘的作業。我自己在家給她上一些“興趣班”。

每節課從我講解到她練習及完成相應作業,一共安排在30分鐘內。對她來說她覺得挺輕鬆的,也就不排斥,並且積極性很高,效率自然也就高。

所以說要想孩子的學習習慣好,家長就得以身作則的教導孩子每件事“當時當做”,不拖拉,並要學會和孩子一起適當放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