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的“缺點”變成“優點”,作為家長,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文清老師育兒課堂


如何把孩子的"缺點"變成"優點",作為家長,你想過這個問題嗎?孩子的缺點和優點,都是孩子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有他獨有的特點。作為家長,我覺得只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缺點"就變成了"優點"。

比如:我孩子很好動,寫個作業屁股都不老實。可讓他出去玩,那真是變成了"脫韁的野馬",別人都回家了,他也不願回家。後來給他報了跆拳道,倒是挺好的,學得挺快,在裡面蹦蹦跳跳。上課把精力都消耗掉了,回家後就老老實實實地寫作業了。不上課的時候,在家裡打掃衛生,擦地擦桌子,幹得可有勁,幹完後我獎勵他吃頓大餐。他下次幹得更有勁了。我輕鬆,孩子也覺得好玩。

其實,孩子的"缺點"在於怎麼利用,利用好了就是"優點"。家長如果說那是"缺點",孩子也會給自己加一個"這是缺點"的標籤,時間長了,孩子會因此而變得缺乏自信,在"缺點"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家長要注重引導,對於不愛說話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徜徉在書的海洋裡,和書默默對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學識淵博的人。對於不愛動的孩子,我們讓他學習畫畫、音樂等需要能坐得住的課程,充分利用孩子的"缺點",來讓孩子生活得更陽光,更自在。

[育兒路上有你有我!感謝您的關注、點贊!歡迎點評!我是qingwufeiyang ]


生活教會我們


沒有絕對的所謂的“缺點”、“優點”,只有適不適合的環境。

同一項品質,在適合的環境裡,就是優點,在不適合的環境裡就是缺點。

就比如說孩子喜歡打架,從另一方面說明這孩子勇敢。再比如說孩子膽小,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孩子肯定就會比較謹慎。

所以,嚴格的說,沒有任何絕對的“缺點”,只不過他們在錯誤的地方表現出來,所有才變成了缺點;也沒有絕對的“優點”,只不過他們在恰當的地方做出了恰當的展示。

而作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的特別品質,然後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品質,從而使“品質”轉化為優勢,孩子自然就表現的比較優秀了。

明白了這一點,父母也就明白如何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所謂缺點。不要執著於消滅孩子的缺點,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也就是說缺點是無法消滅乾淨的。

父母要做的應該是關注孩子特別品質,最大化的放大品質優勢,使得孩子優點更加突出。

這也是我一直倡導的“肯定式教養”。


肯定式教養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一個孩子都是優點與缺點並存的,同時也能夠理解,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缺點時的無奈與不知所措。其實只要合理的引導與教育,孩子的缺點是能夠轉化為優點的。那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因材施教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缺點時,針對孩子缺點的不同類型,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如:有些家長常常會給孩子零用錢,而只要孩子想要零用錢告訴父母,通常父母都會給。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而有時孩子也確實有用錢的需求,家長也希望能夠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就需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如:可以告訴孩子,寶貝媽媽看到你每次都會把自己零用錢存起來一部分,這樣的習慣很好。同時如果寶貝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零用錢,相信你會更有收穫哦!

因勢利導

很多孩子常常會有撒謊的習慣,通常我們聽到撒謊這個詞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不誠實等負面的詞語。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從某種程度上說,善於撒謊的孩子很有頭腦,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當然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引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如在考試中,孩子有一次沒有考好。但是又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可,就會對家長說自己考得很好。

這種情況下,家長是需要與孩子進行溝通的。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你這樣做事希望爸爸媽媽為你自豪是嗎,這樣的心情爸爸媽媽是可以理解的。同時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我們要誠實。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我們為你感到自豪的。


當我們在指出孩子的錯誤前,首先可以先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在提出自己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後說出對孩子的期望。

在於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引導孩子。同時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認可。多對孩子說,我相信你能行。

每個人都是優缺點共存的,但如果能夠讓孩子從缺點中的優勢,相信孩子會有更多的收穫與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