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父亲心中的继承人,做皇帝仅10个月,为何却被后世盛赞?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说起这位皇帝,小编心里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的政绩贡献,而是他的一个体貌特征,那就是他真的很胖。当然,他确实是一位好皇帝,在后世史书之中,也确实多受赞誉。但在说起他的时候,小编还是不免首先想起他的胖,实在是有些胖的太过了(不是贬义,只是感叹下)。除了体貌方面,他在性格方面也着实不像他的父亲祖辈。他的父亲朱棣是一位能征善战,武功显著的帝王,他的外祖父更是开国大将军徐达,所以说起来,他也算是出生于武门家族了吧?但他真的是和“武”这个字由内而外的沾不上一点边。但真的来说,在历史上这么多为帝王来说,小编觉得他最讨喜。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这位胖胖的“讨喜”皇帝。

不是父亲心中的继承人,做皇帝仅10个月,为何却被后世盛赞?

▲朱高炽画像

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借口“清君侧”起兵打进了皇宫,夺来的。原本的朱棣是镇守一方的藩王。常年过的都是刀口舔血的生活,皇位都是武力夺来的。所以,朱棣对于这个一点都不像自己的嫡长子是不满意的。据说,在靖难之役打响之时,朱棣带着两个小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一起领兵出征,朱高炽因为身体实在太胖,并不方便随军,所以他留下镇守后方。朱高炽留守后方,而弟弟朱高煦则跟在父亲身边,战功也是越积越高。因此,朱棣更欣赏也更喜欢朱高煦。据记载,朱棣曾对朱高煦有言,“勉之,世子多疾”这样的话,充分表明,朱棣更看好朱高煦来继承自己的位子,而不是嫡长子朱高炽。

不是父亲心中的继承人,做皇帝仅10个月,为何却被后世盛赞?

▲朱棣剧照

在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关于皇太子的人选还曾经出现过争论。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并且他为人仁雅稳重,在文臣之中,深受拥护。但弟弟朱高煦却累又军功,朱棣也更看好看好朱高煦。他觉得自己的长子,为人过于仁慈软弱,恐受人胁迫。后来朱棣与侍郎胡濙密谈之后,才妥协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弟弟朱高煦在储位之争上失利,多有不满,多次诬告太子无能失德。后反而是他自己被查出许多违法行为,还是太子替他求情,才逃过一劫。

不是父亲心中的继承人,做皇帝仅10个月,为何却被后世盛赞?

▲朱允炆剧照

1424年,朱棣在北征回返途中病亡,朱高炽登基继位。在他当政的短短10个月的时间内,朱高炽废黜许多苛政,停止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并且平反了许多的冤假错案,发展生产。实行许多仁政,也为之后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1425年5月,在位仅10个月的朱高炽病逝,年47岁。说到这儿,可能就有人会问了,及时朱高炽是一位有德的仁君,他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能做成多少事,后世又怎会给于他极高的赞誉呢?其实,朱高炽并不仅仅是在做皇帝的这一年,做了许多的贡献,早在做燕王世子以及皇太子的时候,他就采取了许多有利于民的措施。后世史官在对他进行评价的时候,是包含他在登基做皇帝之前的功绩的。

不是父亲心中的继承人,做皇帝仅10个月,为何却被后世盛赞?

▲朱高煦画像

并且,他不仅在文治上有突出的贡献,在武功上也是有突出贡献的。甚至,对于朱棣能够成功登基,他也是立下巨大的功劳的。在朱棣率军在外,负责留守的朱高炽在北平遭受了建文帝50万大军压境。而此时的北平只有留守的士兵只有一万余,却巧妙的阻击了李景隆的大军进攻,保住了朱棣的大后方。这场战役对于朱棣整个靖难之役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朱高炽也因这场战役,使得许多武将对他大为改观。据记载,在李景隆大军压境之时,建文帝曾有书信给朱高炽,许诺只要他归顺朝廷 ,就许他封王。但他接到信看都没看,就让人将信送到了父亲朱棣手中。这份功劳以及对建文帝反间计的蔑视,也是他之后在储位之争中的重要砝码。

不是父亲心中的继承人,做皇帝仅10个月,为何却被后世盛赞?

▲朱棣剧照

除去击退李景隆的大军这场战役之外,体型不便的朱高炽并没有太多在战功上的贡献。但他在朱棣登基之前,甚至在朱棣登基之后御驾亲征,四处征战的时候,朱高炽都被留守在后方。可以说朱棣在做燕王甚至在登基之后的许多时间里,真正负责监国理政的都是朱高炽,能保的后方的稳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足以见得朱高炽在政治上的才能。所以,即使朱高炽在位的时间仅不到一年,后世对于他得评价也是非常不错的。

参考文献: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