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偷拿东西怎么办?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有一个七岁半的小孩在超市里偷拿了东西,被妈妈发现之后,他是拒不认账,死不认错。妈妈没办法,情急之下只能报警处理,有粉丝评论提问,我们家也有这现象,是不是也可以交给警察处理?

先实名佩服一下,但是咱们就别给警察叔叔添乱了。


你的孩子偷拿东西怎么办?


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从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发展角度来看,孩子的道德发展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分别是2-5岁叫无律阶段,也叫道德前期,6-8岁叫他律阶段,8岁以后叫做自律阶段。所以,面对孩子的偷盗行为,我们没必要像见到了洪水猛兽一样,也不是像老话说的“小时拿针,长大偷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处理方式要略微不同。

第一阶段:2-5岁,无律阶段(道德前期),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教会孩子两件事。

1.界限感:分清你的,我的,他的。

2.不是“我的”,先问再拿。

事实上,孩子幼儿时的“偷窃”并不是真正的偷窃。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偷窃行为,是“占有欲”在作祟,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

对于稍小的孩子来说,他对“你”“我”“他”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在他的思维里,认为“只要是我喜欢的,那就是我的。”

即便是他模糊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但是因为自制能力较差,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要去拥有,所以还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的是,家人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什么意思呢?你在碰孩子的东西之前,也要先问再拿。同时,夫妻之间也要注意“隐私与界限感”。因为人的边界感,往往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生活习惯。

你的孩子偷拿东西怎么办?


第二阶段:6-8岁,他律阶段,顾名思义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给到孩子道德约束和规则意识。

当小孩慢慢具有理解大人语言的能力,开始进入他律阶段,家长就能够教导小孩哪些是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包含情绪控制、人际互动、生活自理及习惯建立、学业目标等不同的面向。孩子能不能遵守要求和规范,通常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受罚。

在实施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保护自尊”的原则。他犯错时如何被对待,通常是他日后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希望孩子心里因此而种下一颗善良宽容的种子。

你的孩子偷拿东西怎么办?


第三阶段:8岁以后,自律阶段。一二阶段没有匮乏的孩子,在8岁以后就会进入一个非常顺畅的道德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性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了解一切息息相关,也更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处境或状态设想,加上后设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开始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不是被规定这样做。


你的孩子偷拿东西怎么办?


所以孩子一旦有了“偷拿东西”的行为,不论孩子几岁,除了当下我们要马上指出孩子的是非对错,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回到上一个阶段甚至再上一个阶段去查找我们教育上的缺失。

孩子犯错不过是一种信号,要么是提醒我们孩子的内心需求没有被满足,要么是提醒我们的教育方式有所匮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