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與“靠”終究換不來內心的安全感

轉眼又是畢業季,今年受疫情影響,寒假與暑假無縫連接,神獸們剛剛出籠就又迴歸各位。

畢業季最不缺的就是“理想”“選擇”“志向”等等宏大的詞組,人生的分水嶺就此從高考拉開帷幕。伴隨著高考,也有許多面臨畢業就業的人們,各自在人生新領域試探、尋找。

中國有句老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個靠字意味深長。既有被幫助的意思,也有好逸惡勞、坐等天上掉餡餅的意思。真正意義下的人生,等與靠是行不長遠的,確切的說換不來你內心的那份安全感與踏實。


“等”與“靠”終究換不來內心的安全感


在許多人奉為經典的《遙遠的救世主》一書中,丁元英把這個歸結為傳統文化的死結,他說:“晚輩以為,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這是一個沉積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

原作者豆豆把這個上升到文化屬性層面,有點與先人論道的意味了。這個不是偶然現象,是中國曆久以來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雖然現在人們的意識不斷進步,但是還有一部分人是在等、要、靠。還有一部分不自覺的在做著,但是自我意識沒有感覺,實則已經麻木了。


“等”與“靠”終究換不來內心的安全感


靠”是一種託付心態,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就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別人手中
社會中永遠是二八法則,那些喜歡“靠”的,就是社會底層的那80%,我們可以稱之為“寄生族”。也是實屬不得已,我們總想去靠自己。但是自身沒有強大到影響、改變規則的前提下,只能是依附於強勢之下,做掙扎奮鬥狀。國有不同,現實情況下不允許你去單打獨鬥,一枝獨秀的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後盾與保護傘,這時候靠就顯得格外重要,靠對了事半功倍,靠不對事倍功半。有句話叫你沒有能力改變社會之前,只能改變自己適應社會。但是終究不會創造價值的人,靠誰也靠不了一輩子。靠得了一時,靠不了一世。

同樣那些具備“靠”屬性的人,也具備“等”的屬性。因為他們會等著別人來幫自己,一副我窮你就該幫我的樣子。如果用棋局來做比喻,勝的一方往往是在“等”來了對方的錯誤而獲勝的,但是否看得出對方的錯誤,就要看棋手自己的實力了。這份實力,是永遠也等不來的。“等”比靠更有過之無不及。一些人永遠在標榜著“等機會”“等條件”等等等等,機會不是等出來的,如果自身沒有一副努力爭取的態度,光靠守株待兔式的等,只會讓許多機會流失。

傳統教育讓我們從小就要聽話。聽大人的話、聽老師的話、聽長輩的話,這其中的話有些確實該聽。但是伴隨著我們的年齡不斷長大,有些話就變得不該聽了,確切的說是不能盲從了。一味的聽話造成的結果使得人沒有自主判斷能力,只能寄希望於身邊的人,造成了等和靠的結果也就順理成章了。

人類自從文明產生開始,甚至在文明產生之前就不斷的在創造自己的救世主,從神話人物到宗教領袖,每當人們沒有辦法改變自然,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就把一切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寄託在虛幻世界中。也許救世主可以一時的挽救自己,一時的撫慰自己的靈魂,但是隻能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真正能救我們的還是自己。


“等”與“靠”終究換不來內心的安全感


歷史留給我們的皇恩浩蕩、張手要飯、逆來順受這些我們都無法改變,覺醒的時代早已經到來,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我們的文化在進步升級,那些遺留的也終會摒棄!

不要等待,不要渴求,別人給予的畢竟是有限的,生活靠自己。人總有攀比超越的心理。多角度的看問題,於比較中生存,在對比中發奮。

一輩子,好累。真的不需要苛求自己,一切要達到完美。你的世界,有了你的腳印,你就來過。一輩子,好美。一輩子,好短,奮鬥過的人生才是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