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靦腆,父母要先問自己:做好這五件事了嗎?

當孩子表現出害怕的心理時,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孩子不勇敢、太嬌氣。

孩子膽小就應該嚴厲地訓練他,訓練多了,孩子自然就膽大了。

特別是男孩子的家長,在孩子因為某件事情表現出害怕的心理時,家長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

“你都這麼大了,還是個男孩,男孩就應該有男孩的樣兒,就要勇敢,你怎麼老是這麼膽小?你看看人家女孩都比你勇敢!”

然而,類似的話說多了,孩子很有可能會覺得家長一點都不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感受。

越是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孩子,心裡就越沒安全感。

心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來說就會越膽小。

下面,我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幾點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孩子膽小靦腆,父母要先問自己:做好這五件事了嗎?

-01-

  • 理解孩子害怕的心理

先不說孩子,作為成人,我們也一定有因為某件事感到害怕的時候吧?

試著問一下自己,當我們因為一件事情,心裡真的覺得害怕時,我們是希望有人對我們說:“這沒什麼好怕的!不要那麼膽小嘛,儘管去做好了!”

還是希望聽到有人用理解的語氣對你說:“是啊,做這件事情如果心裡沒底、沒有經驗,是會讓人很緊張的。我第一次這樣做時,心裡也很害怕呢!”

我想,一定是聽到後者,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心裡也會更舒服吧。

孩子因為能力、功能和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對於這樣的感受和反饋會更加敏感和在意。

所以,不管是幾歲的孩子,當孩子表現出害怕時,家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此刻的真實感受。

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看你有些害怕。這很正常,媽媽也有過這樣害怕的時候。”讓孩子感受到有人理解他的感受。

孩子膽小靦腆,父母要先問自己:做好這五件事了嗎?

-02-

  • 覺察反思以往對孩子的教養模式,發現導致孩子變得膽小害怕的因素,並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和引導。

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訓練孩子所謂的“獨立性”和“勇氣”。

這種家長,往往很少給孩子撫慰、陪伴、擁抱等肢體接觸。

在孩子能力還不足時,家長就要求孩子獨立處理一些事情,並在孩子遇到困難、挫敗時,也不給孩子提供安撫和幫助,或是在孩子做事的質量或速度達不到家長的期望和要求時,就開始指責孩子。

這樣的孩子,短期內看起來,做事能力似乎要比同齡孩子強,但是,因為從小沒有得到過家長足夠的愛和呵護,他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加上做得不好就會被指責,所以,他很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也會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只要別人說他做得不好,他就很難對自己有信心,表現出來就是做事畏縮、缺少自信,膽小害怕。

所以,想讓孩子變得真正自信、勇敢,家長就要多給孩子一些支持、陪伴,可以做下面這幾件事:

平時多和孩子有一些肢體接觸,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和愛。

在孩子做事遇到困難時,要多給孩子合理的支持和幫助。

在孩子做得不夠好時,對孩子表示理解,可以協助孩子一起做,並鼓勵孩子,相信他一定會越來越好。

孩子膽小靦腆,父母要先問自己:做好這五件事了嗎?

當孩子心裡能感受到支持和愛,有滿滿的安全感,才能激發出他內心真正的勇氣和信心。

有些家庭則正好相反,孩子從小就被家長過度保護、溺愛,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統統包辦了。

孩子想自己做時,家長總是以“你還小,還不會做”或是“不行,太危險”這樣的話來阻止孩子自己動手。

這樣的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的愛護,但是,由於孩子一直是被照顧、呵護著的,缺乏自己動手和鍛鍊的機會,潛在的能力沒有得到發展和提升。

自己的能力不足,也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這種情況,家長就需要多給孩子創造自己動手做事的機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事,還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活。

比如,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給他們一塊小手帕,讓他在你的幫助下把手帕洗乾淨。或是在你打掃衛生時,給他準備一塊抹布,讓他幫助媽媽把桌子擦乾淨。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和媽媽一起做飯,給媽媽打下手,比如摘菜、洗菜、盛飯等等。

一般來說,孩子是很享受和媽媽在一起愉快互動的過程的。既連接了親子感情,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也就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來了。

-03-

  • 想讓孩子勇敢自信,家長的影響和榜樣作用也很重要。

有些家長,成天要求孩子要自信要勇敢,自己卻在遇到很多事情時表現得非常緊張害怕。

比如,有些媽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時,表現得很生硬、緊張,卻要求孩子見人要有禮貌,要喊人,要開朗大方、社交能力強。

不管什麼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家長要想孩子陽光自信,首先要做的就是儘量調整自己內心緊張的狀態,讓自己成為一個好榜樣,以身作則影響孩子。

同時,從大腦和心理發育的成熟度來說,成人的自我調節和察覺能力是要比孩子強的。所以,家長先要儘量改變自己,孩子才可能在你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自信勇敢。

-04-

  • 通過小步驟訓練孩子,逐步培養他的信心和勇氣。

如果孩子害怕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情,家長可以通過小步驟來引導他,讓他體驗到挑戰成功的感覺,從而激發孩子的信心。

比如,孩子害怕晚上一個人睡覺,家長可以先坐在床邊陪著孩子,等孩子完全睡熟後再離開。同時告訴孩子,如果他有需要,只要叫一聲你隨時會過來。

等孩子適應了,可以坐到孩子臥室的另一邊陪孩子,再逐漸坐到客廳,一步一步隔遠與孩子的距離。

如果孩子害怕和小夥伴或陌生人打交道,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先在孩子身邊陪著他,鼓勵他和別人互動,待孩子適應後,可以稍微離孩子遠一些,但可以讓孩子看到你、聽到你的聲音。

這樣,孩子在一次次有安全感的成功體驗中,就會慢慢培養出信心和勇氣了。

-05-

  • 通過利用孩子擅長的事情,引導孩子把自信心遷移到讓他害怕的事情上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和害怕的事情。當孩子發怵做一件事時,家長不要一再把焦點集中在怎麼訓練孩子做這件事上,可以通過孩子擅長做的事情,引導孩子從中找到自信的感覺,把這種自信遷移到不擅長的事情上來。

比如,孩子在外面發怵和別人交流,但在家裡說的話、解決問題想的辦法,有時比大人想出來的都要好。

這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你看,你的想法很棒,比爸爸媽媽想得都有意思,媽媽相信你,你在和別人交往時,肯定也會有很多很棒的點子。”

這種能力和信心的遷移,比單純逼孩子勇敢要有用得多。

每個人真正的勇氣和信心,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從內心自然生長出來的。

如果家長看到孩子膽小害怕,不去找背後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味通過各種“狠心”的訓練逼迫孩子去勇敢,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就會越弱,越來越膽小,家長也越來越著急。

只有找到孩子膽小害怕的真正根源,在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有用的方法引導他,他的內心才會越來越有力量,才會越來越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