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細說保定前世今生,曾經的華北第二城

已經說不清去過多少次保定了,剛有車那幾年,每到週末都會驅車在京津冀一帶縣城裡轉悠。南去石家莊、邯鄲、衡水、井陘、邢臺的途中,曾多次在保定停車歇腳、打尖住宿。順便再尋訪一兩處古蹟,閒逛半天兒,買幾袋兒麵醬,整倆鐵球,兩瓶槐茂醬菜,便利的交通和悠久的歷史讓保定成為旅途中一處重要驛站。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河蚌繪·清代保定府城圖。

然而保定在歷史上的地位遠不止於鐵球、麵醬、春不老,北魏太和元年(477年)這裡就設立了清苑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縣地處宋遼交界,位置重要,遂設立保塞軍和保州,取“保衛邊塞”之意。到了淳化三年(992年),李繼宣任保州知州,他築城關、浚外濠、葺營舍,將保州和清苑縣治都遷至今日保定城區。金貞佑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蒙古軍攻破保州,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張柔主持重建保州城,重新劃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築寺廟,造園林,修築土城牆,疏浚護城河,引一畝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禦作用,又改善了城中水質,並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今日保定老城的基礎。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河蚌繪·清代保定府轄區圖。

明初保定府下轄三州十二縣,三州為祁州(下轄深澤、束鹿二縣);安州(下轄領新安、高田二縣);易州(下轄淶水縣);十二縣為清苑縣、滿城縣、安肅縣、定興縣、新城縣、雄縣、容城縣、唐縣、慶都縣、博野縣、蠡縣和完縣,保定府轄區廣闊,是京師南面的重要屏障。到了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府成為直隸省會,至此直隸省、保定府、清苑縣同駐一城,這是保定最繁榮興盛的時期。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直隸總督府。

到了近代,隨著海防的日益加強,保定作為陸路屏障的地位開始下降。1870年,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因需要經常處理洋務和外交事宜,清廷設定了直隸總督在保定和天津兩地辦公的制度。此時李鴻章基本都在天津的直隸總督行署辦公,只有每年冬季封凍的幾個月回保定,甲午戰爭後,袁世凱操練的新軍駐紮於天津小站,保定的地位逐漸衰落。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西大街。

1901年,小站新軍根據《辛丑條約》中,天津附近禁止駐軍的條款,被迫移至保定。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東關設軍政司創練常備軍,並創建了“北洋行營將弁學堂”,這就是近代著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自1902年開辦到1923年停辦,軍校共培養了一萬一千多名軍事領導人才,以保定軍校為起點,這座千年古城開始了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西下關街上的育德中學

我們此行的第一站是育德中學舊址,學校位於火車站東側的裕華西路上,這條東西走向的街道如今毫不起眼,坑窪的路面兩側是一些臨街小店。1926年,著名作家孫犁坐著騾車來到這裡上學,他在《保定舊事》一文中寫道:“這是一所私立中學,設在西關外一條南北街上。這是一條很荒涼的小街道,但莊嚴坐落著一所大學和兩所中等學校。此外就只有幾家小飯鋪,三兩處糖攤。”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育德中學舊址。

孫犁所說的這條南北走向的小街是西下關街,原本是保定西關外一條普通街道,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保定火車站開通之後,成為進出府城的要道,經常有軍政大員從此經過。將學校集中建在這裡既取了火車站的便利交通,又可以在巡查官員面前彰顯政績,一舉兩得。孫犁在文中提到的一所大學兩所中學分別為育德中學、保定初級師範學堂和直隸農務學堂。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二師舊址。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育德中學,學校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最初名為“直隸訥公祠公立高等小學堂”。1907年中國同盟會保定支部主盟人陳幼雲聯合12名同盟會員,將其改為私立育德中學,陳幼雲任校長。1917至1920年間,育德中學創辦了四期“留法預備班”,劉少奇、李富春、李維漢都曾在此就讀。在孫犁入校的1926年,雖然“留法預備班”已經停辦,但育德中學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育德中學的學生們在勤工儉學,鍊鐵。

“這所中學,不止在保定,在整個華北也是有名的。他不惜重金,禮聘有名望的教員,它的畢業生,成為天津北洋大學錄取新生的一個主要來源。同時不惜工本培養運動員,北平師範大學體育系,每期差不多由它包辦了。它也是那些從它這裡培養,去法國勤工儉學,歸來後成為一代著名人物的人們的母校。當我進校的時候,它還設著一個鐵工廠,又和化學教員合辦了一個製革廠,都沒什麼生意,勤工儉學已經名存實亡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育德中學留法畢業班合影。

西大街,保定近代化商業的樣板街

從育德中學北行,我們沿著熙來攘往的西關大街跨過護城河,從前這裡是保定西城門的位置。保定城牆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明代改為磚城,城周長六公里,設四個城門,東門名“望瀛”,南門名“迎薰”,西門名“瞻嶽”,北門名“拱極”。整個城周雖似方形,但城西南部向外凸出200餘米,城周形似足靴,因而有“靴子城”之稱。從五十年代開始,保定城牆和城門陸續被拆除,只有南門西側還殘留五百多米,作為曾經的人民公園外牆被保留下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西大街。

西大街曾經是火車站通往市中心的必經之路,是保定近代化的樣板街。西大街兩側保留了許多中西合璧的青磚小樓,大都是坡頂、灰牆、半圓拱頂門窗、立面有裝飾線和花飾,以磚雕成,做工精細,屬於土洋結合的商業鋪面風格。保定西大街形成於元代,興盛於清末民初,現存街區以民國中西合璧式商業建築為主,見證了保定近代化過程中一段特定歷史。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西大街。

如今西大街上經營的攤位多以服裝、小商品為主,西段坐商大多為殯葬用品,沉默而冷清;中段經營電動車和自行車,佔道經營,生意火爆;東段臨近大慈閣,以經營算命、占卜、風水、起名為主,大家各佔一區,互不干擾。雖然大部分店鋪已經改作他用,但是從保留下來的磚雕牌匾上還可以看出當年的繁華。我們從西口一路東行,見到立面上有匾額有:賢良祠、慶和春、聚順和、古物市場、萬寶堂、人民照相、稻香村、天河樓、樂仁堂、貨棧、協生印書局、南醬園、文x祥大藥房,除了這少量保留下來的牌匾之外,其餘大部分已經消失或者字跡漫滅,很難辨認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西大街上的中西合璧式鋪面房。

保定稻香村,來自江南的老字號分店

據官方統計,西大街在民國年間共有知名商鋪近百家,如今原址原店的僅有稻香村和萬寶堂兩家。萬寶堂藥店位於西大街中段路南,是一座純中式商鋪,最顯眼的是簷下一塊巨大的“萬寶堂”牌匾,相傳為李鴻章親題。清光緒二年(1876)來自揚州的陳拙安在此開設萬寶堂,製藥精良。一次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得了一場大病,慕名服用萬寶堂藥劑,不久病癒。為此李鴻章親筆書寫了“萬寶堂”、“橘井”、“杏林”三塊牌匾相贈,從此萬寶堂名聲遠揚天下。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西大街上的老店,萬寶堂藥鋪,中藥店的買賣還得保持中式門面。

稻香村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小樓,下層為西洋建築風格,二層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建築前臉是四座古希臘風格的石柱,兩邊各有西洋風格的半圓形窗,硃紅色的大門上方掛著“稻香村”匾額,左右窗上各題有:“含英”、“咀華”,代表著當時西風東漸的時尚。稻香村始創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最初坐落於蘇州觀前街,以經營蘇式糕點和野味兒為主,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掌握了稻香村糕點製作技藝的金陵人郭玉生在北京前門大柵欄開設了北京稻香村,1917年曾在北京稻香村學徒的曹洪波在保定西大街開設了這家保定稻香村。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保定稻香村。

1926年,北京稻香村因為戰亂等原因被迫關閉,解放後,蘇州稻香村公私合營為平江區糖果糕點廠,倒是保定稻香村這塊招牌一直延續至今。1982年,保定稻香村率先註冊商標,開了全國稻香村商標之先河。如今在這座老店的牆壁上,還掛著稻香村成立十八週年的員工合影,照片中的店員長衫馬褂、彬彬有禮,下面落款是“保定稻香村十八週年紀念全體工人攝影”,向人們講述著這家老店昔日的輝煌。

下一篇: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從直隸總督署到老馬號、白運章包子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