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在焦虑感肆意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拼尽全力。拼事业、讲成长、谈未来,都说“你要走出舒适区”、“你要勇敢一点”、“你不要怂,别怕”等等。说得很对,不是吗?

非常对,但是然后呢? 知易行难,从来不是一个简单名词,理论谁都会说,但行动和实践不是。

面对生活的舒适区,改变的源动力来自“自驱力”,也就是实现自我驱动的能力。不同的人,能力自然有差异。但它不是固定值,而是一个可变化的因子,关键是要找到阻碍自驱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害怕和恐惧。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象和骑象人。他说的是每个人的身体里其实住着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就像一只大象,力气很大,很容易被情绪掌控;一个是理性的自我,就像一个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大象根本不听他的。

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我们都知道,心理舒适区会阻止自我改变,可是要怎么才能知道和找准那头感性大象心里的爱和怕呢?毕竟,只有找准了核心要素才能谈得上去作出真正的改变。听懂马说话的叫马语者,那有没有象语者,能把大象的爱与怕翻译给我们听?这样,我们的骑象人就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了。

哈佛大学研究成人发展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就发明了这样一种工具,他将其称之为“心理免疫的X光片”。

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当我们用新的行为方式行事时,免疫系统会让我们感觉到焦虑,为了避免这种焦虑,于是我们又用回老办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舒适区。

凯根认为,心理免疫系统体现在每一个阻碍改变的行为中。为了了解心理免疫系统是怎么阻止人改变的,他发明了心理免疫系统的X光片。



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心理免疫X光片的第一栏:我们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开心是情绪的目标,更有创意是能力的目标,挣更多钱干脆是结果性的目标。

我们心理免疫系统的目标,是用行为来标识的。比如:要更自信地表达自己,更高水准的写作能力等。表达和写作就是一个行为。



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X光片的第二栏: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这里所填写的都是跟目标相反的行为,比如:第一栏你写的是自信表达自己,结果自己所做的和目标相反的行为有:经常沉默,说话很小声等,所以别人经常会忽略自己的发言。

可是,目标明明是更自信地发言,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跟目标相反的行为呢?这听起来有些奇怪,真实的原因是,这些行为给她带来了隐秘的好处。



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X光片的第三栏: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好处是什么,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这样做,你所担心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还是上面的自信表达为目标的例子,很多人之所以经常沉默、说话很小声是为了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避免被别人排斥,避免别人看到她出丑。

这是驱使大象的情绪,现在被翻译成了骑象人能够听懂的语言。当然,这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到底为什么让把发表不同意见和被排斥划上等号的?又是什么把说的不对和别人觉得她蠢划上等号的?


忙着拼事业,别忘了来一次心理X光扫描

X光片的第四栏:心里的一个重大的假设

延续上面的例子,经常沉默、说话很小声背后假设往往是:如果我发表不同意见,就会引发冲突。这个假设是隐藏在不想要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正是这个假设,让这些行为所谓的“好处”成立了。

这个假设还往往和一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比如家庭因素、社会和朋友的影响等。这种长时间的影响就像自我催眠一样,刻的脑子里,然后变成心理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让大象一遍遍不停地重复着它的老路。

回过头来,我们就更能理解改变为什么很难发生。因为,改变的愿望和不改变的动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如果你也有想要改变的事情,我希望你也把它放进心理免疫系统的X光片里,照出自己心里真正害怕的东西,看清自己才能做出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