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娟:洛南的“姐兒歌”

何慧娟:洛南的“姐兒歌”


洛南自古民風敦厚淳樸,民俗既有雄壯膘悍的秦地氣象,又有百轉千回婉柔細膩的楚人情懷,這大概源於洛南境內有眾多下湖(湖南、湖北)移民的緣故吧。洛南山歌最能代表這種文化風格。流傳在洛南的《姐兒歌》就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發現的一朵瑰麗的藝術奇葩。

如描寫姑娘追求自由愛情的《五更歌》:“一更裡,梳妝檯,頭髮拔下金銀簪,金簪抽在梳妝檯,我一心等情哥來,走進奴的房中來;二更裡,巧安排,手提銀壺看酒來,我郎酌起三杯酒,莫學忘恩負義才;三更裡,奴的房,隔門望見紅羅帳,紅羅帳內敘一夜,好像呂布戲貂嬋;四更裡,郎要走,雙手摟住郎的手,叫聲情郎你甭走,咋捨得把小妹丟;五更裡,郎走了,小奴家身子不好了,今夜晚上郎走了,小奴家走路歪歪扭。”描寫的那個姑娘既大膽、潑辣,又多情纏綿。敘事語言裡滿是立體的畫意,彷彿那美麗的女子就在你面前款款訴說。也有描寫給心上人送禮物以示情感的:“一送郎個帽,帽簷二寸高,紅生生纓子頭上飄;二送郎個褂,奴家親手納,我郎穿上游天下;三送郎個褲,蘇州樣子來,我送我郎條子鞋;四送郎個馬,銅蹬鐵掐掐,銅絲韁繩手中拿;五送郎個弓,弓兒拿手中,我郎賽場好威風。”細膩、溫柔的感情躍然紙上。


何慧娟:洛南的“姐兒歌”


那個少年不鍾情,那個女兒不懷春。待字閨中的少女看到同齡姐妹出嫁生子,心中的愁緒、憂腸豈是一個煩字就能了得:“一想奴的娘,枉把奴來養,把奴擱在繡樓上,讓奴守空房;二樓奴的妹,比奴小兩歲,男成雙來女成對,越想越著氣;三想奴的嫂,和奴一般高,懷抱嬌兒哈哈笑,越看心越焦;四想做媒的,當面著口氣,小奴也有十六七,死也不見你;五想奴表哥,當日把話說,親自來給我媽說,一去不來咯;六想奴的房,房大像廟堂,自打鼓來自燒香,做個女和尚;七想奴的床,床上冰涼涼,紅羅帳裡耍鴛鴦,缺個少年郎;八想晚上長,揭開紅羅帳,只見枕頭沒有郎,越想心越慌;九想交個友,實實難開口,交個朋友不到頭,越想越憂愁;十想奴的命,由命不由人,懸樑高掛一條身,早死早脫生。”女性在封建社會舊制度、舊習俗束縛下,在愛情和婚姻中完全處於被動和無奈的狀態中,她們的婚姻以及她們的命運幾乎全掌握在父母與媒婆的手中,沒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女孩是不能自己為自己設計婚姻的,一旦嫁進婆家,一切又都歸由公婆,即使回回孃家,看看爹媽這樣的小事,沒有公婆允許,也是不行的。像《十月忙》裡說的那樣,媳婦想回孃家不敢明說,就不斷地問婆母,從正月問到十月,眼淚不知流了多少,最後才得到“今日去,明日來,七雙襪子八雙鞋,一雙不做起,回來拿扁擔扛。”


何慧娟:洛南的“姐兒歌”


《姐兒歌》裡還有《十愛姐》“一愛姐,好人才,十人見了九人愛。姐呀姐,好像仙女下凡來。”《十繡》、《十比》、《十送》、《十想》、《十望》、《十看》、《十寫》等,每一首《姐兒歌》都描寫一個多情女子對情人的愛慕和思念,純潔無暇婉轉柔腸令天地動容。那怕時光再過一萬年,重讀《姐兒歌》依然會使人感動。

《姐兒歌》只是眾多山歌河流裡一朵小小的浪花,擷起一朵就能看到歲月的長河是怎樣從這塊土地上流過,她是我們瞭解過去通向未來的一座文化橋樑。(本文原載於2011年5月14日《商洛日報》)


作者簡介

何慧娟,陝西洛南人,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洛南縣作協副主席,現就職於洛南縣文化館。有個人專輯《洛南民間故事集粹》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