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到底是感情的产物 还是技术的产物 这不是个悖论

文/周序雨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艺术到底是感情的产物 还是技术的产物 这不是个悖论

大愚《创世之柱》

毫无疑问,真正的艺术是感情的产物,技法只是成就艺术的工具,但是艺术中的感情包括有诸多层面,例如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技法的理解,对笃信宗教的通透,对各个流派哲学的思辨等等,所有的这些“感情”,都是成就艺术这座金字塔的底座,而我们通常能看到的,只是塔尖在阳光下闪耀的那一个尖顶而已。

传统书画总是讲究一个“老”字,类似于“老中医”的意味,这并不是说只有上了年纪的老者才算是真正的书画艺术家,这个“老”是一个过程,一个厚积薄发的积淀,一个文化输入的过程,种种的生活阅历与思考,都是外部对艺术家的加持和输入,直至艺术家在吸收完足够丰富的养分之后,才能够再去进行创造,从漫长甚至不见天日的“输入”,再到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好运的“创造”,这个过程就是“老”。

如今的生活方式,以及大家对待艺术的态度,“天上一天世间一年”的现象正在活生生的发生,决定了这个“老”的过程相较于之前几千年的文明史进程被巨大的压缩,也就不难怪出现了各种犹如流星一般虽光怪陆离且璀璨但短暂的艺术现象,但是精华依然存在,越是如此的环境,越是能够显现出“精华”的伟大。

艺术到底是感情的产物 还是技术的产物 这不是个悖论

大愚《万壑奇峰》

伟大的艺术家,敢于违背所谓的“笔墨禁忌”,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这种“违背”,是在真正的理解和尊重“笔墨精神”的前提之下,而后再——

用一种“单调”笔墨的清晰来衬托内心丰实的“模糊”;

用一种“朴素”色彩的平和来衬托自然灵动的“力量”;

用一种“架构”想象的执着来衬托直观感受的“眩晕”;

艺术到底是感情的产物 还是技术的产物 这不是个悖论

大愚《万壑奇峰》局部

延伸到大愚的《万壑奇峰》当中,似乎并未发现十分浓郁的着色,但是当打开一页局部,却惊讶的看到这浓重的笔墨之下竟然隐藏着如此丰富的着色,这就是大愚在挑战所谓的“禁忌”,他甚至于将印象派色彩、水粉画法直接植入进宣纸之中,再用厚重的笔墨将色彩“掩饰”起来,此时究竟是墨是色显然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墨与色交织在一起已经浑然一体并且发生出种种更加丰富且立体的变化,这是一种水、墨、色共同叠加的语言,主动选择了逃离技法的层面,目的就是表达内在深沉而又浓郁的情感。

艺术到底是感情的产物 还是技术的产物 这不是个悖论

大愚《万壑奇峰》局部

都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精神世界的直接产物,因此艺术家注定相较于常人要拥有更加宽广且敏感的情感疆域,在这个自由且自在的想象疆域中

从平和到激荡;

从恍惚到凝神;

从平凡到诗意;

从怀疑到自省;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从一种平衡走向另一种平衡...

每一笔线条与着色都是真实内心世界的映照......

艺术到底是感情的产物 还是技术的产物 这不是个悖论

大愚《万壑奇峰》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