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教你怎樣求全不委曲,百戰功成但不是踏血而行

真廉無廉名,真將亦無將名——上兵伐謀,我們不該是嗜血狂魔。

孫子認為,戰爭是要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以能全為貴,破敵致勝只是下策。所以說百戰百勝算不上最好的,最好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此看來令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將軍,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將軍。

孫子教你怎樣求全不委曲,百戰功成但不是踏血而行

他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攻城器具的準備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臨陣時,將帥指揮不得當,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導致城久攻不下,那麼因此而喪生的兵卒和器具的損失都是無效損失,會制約國家的發展。

孫子教你怎樣求全不委曲,百戰功成但不是踏血而行

如果不得已而用兵了,致勝之道和減少損失之法又有哪些呢?如果我10倍與敵人,就直接包圍他,把敵人困住。如果我5倍與敵人,就可以對敵方採取主動進攻的方式是敵人屈服。如果我2倍與敵人,就要伺機尋找與敵人決鬥的時機。如果敵我力量差不多,就要設法分散敵人,個個擊破。如果自己的力量稍弱與敵人,就要堅守陣地,等待敵人自行睏乏。如果明顯比敵人弱,那麼就要正面避開敵人,如果不自量力,必然會為敵人所擒獲。因此靈活的應變能力是為將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國君如果因不懂三軍之事而為三軍之政,對軍事指揮妄加干涉,必然會導致軍隊內部的混亂,自亂陣腳,引來敵人的攻擊。

孫子教你怎樣求全不委曲,百戰功成但不是踏血而行

孫子還認為將帥知道打與不打的時機,知道兵眾多寡的用處,知道穩固軍心,使上下同心同德,知道每次戰爭充分準備,將帥有才能而國君不干涉指揮,此五者是戰爭會走向勝利的基本判斷,最後他說出了一段千古名句: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因此每個謀略的產生必然要根據當下的人所設定,如果自我定型,必然會輕易地為敵所知,陷自己與危險之中。而盲目的戰鬥同樣使自己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