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前几天最爆炸的新闻莫过于瑞幸咖啡数据造假之事,回想刚刚过去的10个多月时间,成功赴美上市的瑞幸咖啡,凭借强大的资本运作快速扩张,仅仅诞生了18个月的瑞幸咖啡,刷新了纳斯达克历史上从诞生到上市的最快纪录,截至2019年底,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一时风光无限。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看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这跟汽车有什么关系?翻阅瑞幸咖啡的出生我们发现,它其实是神州专车的内部孵化项目,瑞幸咖啡于2017年11月8日宣布独立,正式携资入场。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由神州优车CEO陆正耀领投了约10亿元的天使轮融资,神州优车COO钱治亚作为创始人兼CEO成为瑞幸咖啡的掌门人。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可以说瑞幸咖啡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神州专车的团队运作和管理经验,事实上,瑞幸咖啡的"成功"营销,与外卖、打车等平台并无太大区别。直至今日,"买2赠1"及"买5赠5"的优惠仍是瑞幸咖啡吸引新客流的主要方式。老生常谈的是,补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不能将用户规模和复购频率提升到可观水平,就只会让烧钱的无底洞越来越大。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其实大家对于瑞幸这种疯狂烧钱的营销方式都有目共睹,纷纷质疑其盈利能力,更有媒体用"庞氏营销"来形容瑞幸咖啡的运作,终于纸还是包不住火,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突然自曝首席运营官等员工伪造约22亿元交易,不仅让自己2日股价暴跌75.57%,市值蒸发49.5亿美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还连累到了神州租车,4月3日,神州租车开盘跌3.49%后,市值一度跌破28亿港元,较2日缩水逾60亿港元,随后,神州租车宣布股票停牌,据了解神州租车停牌前股价跌54.42%。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至此我们可以明白两件事,第一瑞幸和神州是同亲关系,第二瑞幸和神州目前是抄底的好时候。于是就有媒体臆想,同为国内专车品牌的曹操出行是否会在此时将神州专车招致麾下,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垄断"中国市场。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不过近日,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没有计划收购神州,双方从未接触,我们也没有任何兴趣收购这样一家企业",曹操出行方面表示"目前没有收到相关的信息",而神州租车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这不禁让人猜想,一向以收购和投资见长的吉利集团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反到不积极了呢,以下是我们的观点: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一、此时抄底显得不够仁义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资本市场向来都是尔虞我诈,一切以利益为核心,不过在瑞幸和神州事件上,虽然这个时候抄底收购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的钱,可是难免会被人觉得有些不够仁义,尤其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在人最为难的时候"落井下石",难免会给人落下话柄。以吉利在中国的口碑来讲,这么做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无论,得不偿失。

二、神州租车实则烫手山芋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神州租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租车公司,根据神州租车官方信息,截止2017年在国内300多个城市设有1000多个服务点,个人用户超过千万,看似风光的背后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根据神州租车3月17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2019年神州租车总收入76.9亿元,同比增19%;净利润为0.31亿元,同比下降89.3%。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钱去哪了,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而危机的根源就是2018年收购的宝沃汽车。据了解,在拿下一直亏损的宝沃之后,神州租车财务上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直接转盈为亏。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在神州优车(838006.OC)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8.98%;公司实现净亏损 6.52亿元,上年同期实现盈利1.44亿元,同比大跌550.28%,并且这种情况还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所以可以想到的是,吉利集团如果在这个时候采取收购,神州一定会将宝沃一同搭售,对于看不见底的黑洞,吉利集团肯定不会吃这个哑巴亏,虽然双方都知道彼此的想法,这时候就要玩一些心里战术,看谁第一个沉不住气。

强强联手不是更好吗 为何曹操眼里容不下神州?

总结: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事件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吉利集团来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是最重要的,对于神州租车来说尽快摆脱舆论的压力是最重要的,对于宝沃来说谁能给它持续输血是最重要的,就像三国鼎立一样,各怀用心,这也是商业市场好玩的地方,我们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那么就静静的看过程吧。在大家身边还有哪些收购失败的案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