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与淳于意的传说

缇萦(tiying)救父的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西汉初年,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为今满庄人。时因其“益公多尽力,损公多自斩”的为政观念,受到贪官的陷害,被汉文帝错以“窃粮之罪”入狱,判为肉刑。淳于意膝下无儿,其小女缇萦毅然随父西去京师,上书汉文帝,痛切陈述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动,宽免了淳于意,且废除了肉刑。淳于意被赦后,专心行医,尤精望诊,针药并用,疗效显著,其首创因人施医的分科治疗方法,被列入祖国医药史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他二十五例完整的诊脉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医病例的创始人。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淳于意过世后,当地群众为纪念他,纷纷自愿捐款捐物,出工出力,为其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土墓。据《泰安县志》载:“淳于意墓:在中正区淳于韩姓茔北。墓方十二步,高八尺。清光绪间施植柏树七株,颇壮观。” 墓址也就是位于现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西南中淳于村,小女缇萦也葬于此,其墓俗称“救女坟”。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缇萦为救父不畏艰难和强权,勇敢地上书皇帝,又为汉文帝废除肉刑提供了契机,最终促成了肉刑的废止,对于推动古代法律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东汉经学家把缇萦上书救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成为中国孝道的典范,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司马迁评价这件事,引用老子的话说“美好者不祥之器”因为美好的东西恰恰是统治者最害怕的东西。刘向《列女传》:“缇萦讼父,亦孔有识,推诚上书,文雅甚备,小女之言,乃感圣意,终除肉刑,以免父事。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由衷地赞叹道:“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意思是说一个缇萦远远胜过一百个平庸的男子,批评长期流行的重男轻女的偏见。还有人写诗赞扬缇萦:“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宋词《鹧鸪天》对缇萦救父故事进行了赞颂,成语改过自新由缇萦救父而得,《新三字经》中有“缇萦女,救父亲”的句子。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的故事还以各种艺术形式展现代影视作品中,如影视剧电视剧《孝的故事》、《孝感动天》、《神医侠侣》、《大风歌》,动画片《中华上下五千年·缇萦救父》,戏剧《缇萦上书》等等。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班固有诗赞缇萦: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

万古流芳

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


非遗丨岱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缇萦救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