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拼多多、瑞幸咖啡教育了资本主义


好几亿人(具体是4亿还是5亿不好说,反正一直在涨)都在砍的拼多多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年,国外融资融来的钱拿到国内百亿补贴,资本主义羊毛薅得相当疯狂,为这个魔幻盛世添加了几分奇幻色彩。


随着补贴大战的进行,拼多多已经开始向更高端的市场进军,最近的动向是与亚马逊联手推出海淘黑五活动,网易考拉做了十来年、天猫国际做了七八年的海淘事业,拼多多朝发夕至势如破竹;又联手国美扩张国内家电市场,准备再来一波补贴。本来拼多多是做下沉市场,非常了不起,中国还有还有几亿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兄弟买了手机但没用过网购,拼多多通过微信各种拼购、裂变在这个人群中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比拼多多用更短时间上市的瑞幸咖啡更是刺激,先是浑水发布做空报告,再是高管自爆数据造假,股价一日之内暴跌80%。这是美国人都没见过的大场面,瑞幸咖啡教会了华尔街什么叫资本运作。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把拼多多和瑞幸相比,有点对不起拼多多了,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商业模式能跑通,另一个几乎没可能跑通。如果不信,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人人都爱拼多多


最早拼多多给大城市人的第一印象是卖了很多假货劣质商品,这时候人人都恨拼多多,江湖上的朋友称之为“拼夕夕”;后来五环外的城市居民开始使用拼多多,发现同样的商品,拼多多上砍几刀确实便宜,省下的钱买个馒头它不香吗,所以大家开始叫它“拼多多”;现在,当双十一和黑五各大电商平台开始玩定金套路的时候,拼多多真金白银把补贴砸下去,五千多的iPhone11居然只要四千多就能拿下,刷刷信用卡已经不用卖肾了,白捡的便宜谁不占,人人都爱拼多多,此时拼多多被尊称一句“拼爹爹”。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消费者就是这么没尊严的一个群体,那些曾经骂得最欢的人飞速下单,曾经放话最狠的人爱得深沉,那些坚决抵制的人喊着真香,这羊毛不薅就来不及了。


人人都恨拼多多,人人都爱拼多多,但是不是人人都懂拼多多。


拼多多不是下一个瑞幸


拼多多为什么能赢并且还会继续赢下去?有人说关键在于美帝人傻钱多,股市一直给拼多多输钱造血。但是为什么他们就要买拼多多的股票呢?华尔街的大佬人精真的是那么傻吗?答案是否定的,华尔街的大佬长上毛比猴子还精,美国散户动不动集体诉讼也不是善茬,他们买拼多多,主要还是拼多多真的能增长。看拼多多的财报,可以和阿里、京东对比,拼多多的增幅每年都能翻倍,营收不断上涨。一般电商这个领域在已经有巨头存在的前提下不会有机会能够突出重围,但拼多多就是杀出一条血路,一共就这几个电商,你说你手里有钱能不买拼多多?所以相比于瑞幸的不幸,拼多多股价从开盘的15块钱经过几次起落,最近已经在50左右高高挂着。


拼多多究竟是凭什么发展到今天的地位呢?翻开乔布斯最喜欢的一本书,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著的《创新者的窘境》,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拼多多是一个破坏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创新者的窘境》里定义了两种不同的创新,一种是延续性创新,一种是破坏性创新。延续性创新是指面对市场环境,企业如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一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造出更高技术更好质量的产品,卖给更优质的客户,卖出更好的价钱;破坏式创新就是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新兴企业不再死磕延续性创新,开始转变思路,生产更简单,更便捷,更廉价的商品去供给低端或者新兴市场,就像健美运动员菲尔西斯本来是打篮球的,但是限制于身材和技术,不能在篮球领域取得成功,他利用自己肌肉发达的优势改练健美,成为七届奥林匹亚先生(健美最高荣誉,取得的冠军数量目前和施瓦辛格一样)。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这里暗含的意思是新兴企业打败大鳄的最好手段是破坏式创新,但是需要注意,很难说某项技术或创意是破坏式创新,破坏式创新一般是指战略层面,只有把破坏式创新运用到战略中,才能有效地回避与大企业的直接交锋,最终才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在一个顾客需求没被完全满足的市场,延续性创新十分有效,但是随着延续性创新的发展,总有一天,延续性创新的产品会超出客户的需求,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是移动4G网络(少部分人还在用3G手机),在信号比较好的地方,4G网速和宽带不相上下,但是如果这时候延续性创新有重大进展,付出高昂的价格可以使用5G乃至6G的套餐,速度会提升几倍,那对于大多数的顾客其实是不合适的,他们使用4G网络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了,打游戏看视频都不卡,这就可以了,付出十倍的价格得到快两三倍的网速实际上不划算。就像三百万买一辆法拉利,虽然有高端消费者愿意付费,但是没有顾客能完全用上这个汽车引擎所有的功能,交通环境、安全问题、驾驶操作各个方面都在限制。


如果有一家运营商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联系到一家通信公司,他们能以华为一半的价格建设4G信号站;这家运营商服务费很少,人员精简,仅在线上售卖不开设营业厅,任何问题都能通过网络或电话解决,但是质量不如华为,他的速度只是别的运营商的三分之二,但是价格便宜,只是移动联通4G套餐的一半,他们会有客户吗?当然会有,而且他们很可能把三大运营商打得抱团取暖。随着时间推移,这家运营商的信号越来越稳定快速,直至和移动联通的信号相差无几,这时候就是三大运营商的死期。这个案例是为了解释破坏式创新做出的假设,现实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决定中国移动电信领域其实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在其他商业领域,不断有破坏式创新涌现,并且引领了一波又一波商业浪潮。


拼多多的破坏式创新


要验证一个构想是不是具备破坏性,克里斯坦森认为有三组问题:

第一组问题探测其能否成为新市场破坏性策略。

问题一:在过去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来做这个事情,因此只能放弃,或者花钱让更专业的人来做?

问题二:客户是否需要克服种种不便,到一个集中的地点去使用该产品或服务?


第二组问题探测其能否成为低端市场破坏性策略。

问题一:在低端市场是否有客户乐意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性能不那么完美的产品?

问题二:是否能创建一种业务模式,以低价格吸引这些被过度服务的低端客户时还能保持良好的盈利?


第三组问题只有一个,

这个创新策略是否能破坏业内所有的主要先入者?


如果对其中一家或几家重要竞争对手来说,这个策略只是延续性创新,那么先入者就会占上风,后来者则毫无胜算可言。


从这个角度看拼多多,就能理解,拼多多为什么是一家破坏式创新的企业。拼多多在低端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货,甚至各种电器都能九块九包邮,所以很多农村家庭因为拼多多喜迎第二次大规模家电下乡,买了各种廉价商品,一方面是体验网购的快乐,另一方面还享受集贸市场的价格,岂不美哉。


低端市场其实是淘宝和京东几乎放弃的领域,猫狗两家没想到还能这样玩。阿里巴巴总裁张勇表示不怕拼多多占领下沉市场,拼多多是在下沉市场教育用户,以后用户还会回到淘宝。其实我们基于破坏式创新理念,可以知道,淘宝嘴上硬,心里其实慌得一批。为了抵抗拼多多,阿里把退休状态的聚划算重新包装推了出来,京东搞了一个山寨版的拼多多——京喜。场面忽然尴尬起来,被无数人冠以山寨之名的拼多多居然被大厂山寨。


无论下沉市场怎样接受网购,淘宝的重心其实还是在互联网上展示最丰富的商品,大家把淘宝叫做“万能的淘宝”,天猫和京东其实是靠优质正品来吸引客户,他们和拼多多的商业逻辑完全不一样。拼多多的策略正在破坏所有的业内先入者,它通过社交裂变和补贴低价增加流量,通过内置小游戏和各种返现小程序来增加活跃度,从低端市场不断向上发展,它内在的逻辑是先占用客户的时间,再以顾客的时间为筹码赚钱,用户多、留存度高、活跃时间长,利用这些拼多多可以进一步融资,可以卖广告挣商家的钱,钱多了补贴用户,用户又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跃,可谓是“羊毛出在狗身上,最后猪来买单”。


瑞幸要什么


反观瑞幸,瑞幸咖啡造出的第一个梦是对外宣称他们能让全中国的人每天一杯咖啡,这个市场就让老外热血沸腾;第二个梦是健康生活新零售,就是把轻食、零食、饮料都一起卖,这样一想以后市场更大;第三个梦是无人零售,老美彻底疯了,瑞幸将来会有万亿市值!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但是,仔细品品,是不是有内味了。对,不要怀疑自己,就是传销那个味。中国人为什么需要每天一杯刷锅水?为什么不是美国人需要每天一杯茶叶水?新零售、无人零售在国内还是死得不够惨吗?难道大家已经忘了搞零售被称为“羊毛优鲜”的电商?国内烧钱的血泪还没有干过,但是美国人就如此头铁,义无反顾把钱投给了瑞幸。


最重要的问题,瑞幸永远不愿意回答——既然瑞幸亏损如此巨大,不要营利,不要现金流,也没打算让顾客长期留存,那瑞幸想要什么?


很简单,瑞幸想要美国投资人的老命。

同样是痛击美帝资本主义,拼多多是不是下一个瑞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