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讀後感

環境影響人格

陶行知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教育家,一生“愛滿天下”“文化為公”,具有崇高的人格精神,毛澤東稱讚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贊他為“萬世師表”,郭沫若稱其“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是能與孔子相提並論的“大哉陶子”,是“現代中國教師之父”,對於這些稱讚,陶行知先生確實是當之無愧的。

縱觀陶行知先生的成長經歷,不難發現,其崇高的人格精神的形成與其生活環境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如他一直生活在貧民社會環境中,對勞苦大眾無比摯愛,對有錢有勢者則極為鄙視,所以自幼便形成了親民愛民為民救民的思想。又如,陶先生的家鄉徽州人特能吃苦耐勞,富有開拓精神,而且重視文化教育,形成了尚實、求實、篤實的徽州文化特點,陶先生自幼便深受這種文化精神的感染,具有艱苦奮鬥,開闢進取的意識和實事求是、大膽懷疑、敢於批判的精神。再如源遠流長的徽州文化給他以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先生飽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對唐代詩歌產生了濃厚興趣,尤為喜愛白居易和杜甫二人的作品,因為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對人民的愛和對敵人的仇恨,受二人的影響,陶先生後來創作的詩歌中無不體現著感時憂國,反映民生疾苦,對反動派口誅筆伐的愛國精神。從以上陶先生的實例中,我不僅聯想到我們的學生,要想把孩子們培養成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就需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這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家庭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終生的榜樣,父母的三觀和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極大。在學校,老師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愛護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做到為人師表,言行一致,積極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的社會,應多傳播一些正能量,傳播一些積極的愛國的讓人奮發向上的東西,使我們的孩子無論在哪裡都能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影響,這樣,長此以往,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