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虽熬过了冬天 但迎来的却不是春天

对,我说的是自然节气。

但我说的绝不仅仅是自然节气。

先给你们看一条数据。


你虽熬过了冬天  但迎来的却不是春天

早上起来的数据


熟悉这个界面的朋友一眼便知这是求职类网站中名列前茅的猎聘的首页。

这个数据,是昨天一个晚上,猎聘上主动与我沟通或投递简历的人数。对,你没看错,是主动

我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时间并不算特别长,在这段光景里,这是我第一次、一夜之间主动收到的消息数量超过三位数并达到147。要知道,往年常常是我搜寻到候选人之后主动与之打招呼都很少有回复的,尤其是在候选人当时不看机会的前提下,他们的回复通常都很慢很少。我相信哪怕是对于非常资深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不到12小时的主动沟通,这个数字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你虽熬过了冬天  但迎来的却不是春天

网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同于以往的条件筛选,此刻我安静地坐在电脑面前一一处理这些沟通,用词尽量礼貌委婉,能详细说明不合适缘由的一定不会落下。暂且是把如此的小举动当作是给予这些处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人们一丝丝温暖吧。

其实,我也是一名离开自己原先工作岗位已长达10个月之久的“失业者”。哪怕我是主动离开并做此选择,但我们困隅一地的心情,有着极强的感同身受。我也曾在迷茫中走进城市里最繁华的地段,找一家小小的咖啡馆,要一杯美式,坐在靠窗的位置看城市里来来往往的行人,抱着文件夹在客户身边陪着笑脸的业务员、踩着高跟鞋小跑走进写字楼的白领姑娘、急忙停好小电动拧起塑料袋不上擦拭满头大汗的外卖小哥……每一个人对生活的全力以赴,都在这样理所当然的寻常里。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失去这些寻常。


你虽熬过了冬天  但迎来的却不是春天

网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知道这个数字是不是巧合,我惯常去了知乎,以“失业”为关键词做了粗略的搜索,但闪现出的内容让我胆战心惊:40岁的中年人和95后的应届生,挤在4.7英寸的屏幕里慌乱焦灼;失业三年的老油条和失业三天的新晋生在评论里共诉愁肠;一路住在象牙塔里学至博士的高材生与高中毕业后辍学外出的打工仔,在同一篇回答里悟出了相同的感受。这样的强烈的反差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春天!

我最近尤其密集地听到了“手停口停”这四个字。自己也很频繁地搜索了很多关于“人到中年的Plan-B“以及“如何做好副业“这样的热门词。前几年还是新鲜事物的斜杠青年,如今终于也走向了舞台中间。最显而易见的例子便是,你去看,你的朋友圈里还有人不带货吗?

我也是一个很喜欢在自己的小空间里胡乱倒腾的人,但最近一段,我甚至都要丢弃翻看朋友圈的习惯了。那些长长的翻不到底的微商、带货让我有些窒息。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个人需要和个人选择,无可非议,因为成年人处于逆境中仍在全力自救、费尽心思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已是最大的体面。

还是我之前提到的闺蜜,人在深圳的那位。今天我们才聊起关于她至今仍旧在家办公的原因。原来是公司决定将远程办公作为长期计划执行下去,以减少后期的办公室租赁费用,并在过程中筛选出不能快速适应的人,列入下一份优化名单。要知道,她所在的公司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龙头。疫情下尚且要作出这样的安排,可见,在潮水扑面席卷而来时,没有任何企业和个人能够独善其身。


你虽熬过了冬天  但迎来的却不是春天

网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也说过一句话,“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出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里的经典,安慰了我们大部分在疫情中惶恐不安的人。

但实际上,春天远不远,我们每个人的距离都不太一样。

危与机并存的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做起来似乎并不容易。抓住机遇最好的办法是在行动中思考。你一面思考,步步探索,才能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能做的有什么。你不要太着急向任何人索要答案,包括你自己。你只需要在眼下的苦楚中抓住一丝丝有价值、能吸引你的东西,就去跟它较劲,把它咀嚼消化,直至吸收。你才有可能靠这些不多的养分支撑你迈入春天的百花灿烂。

希望我们都可以做那个历经寒冬过后依旧安然无恙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