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本文字數4766,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教出樂觀的孩子》。


作者馬丁•塞利格曼,美國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之父”。998年,以最高票數當選美國心理協會(APA)主席。曾獲美國心理協會兩項大獎——威廉姆斯獎和詹姆斯卡特獎。從“習得性無助”的研究中走出來,不再只關注人性黑暗、脆弱與痛苦的一面,發出了“積極心理學”的召喚,幫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這本書的結論,來自於塞利格曼30多年,對千百個成人和兒童所做的研究,有著堅實的理論和大量案例作為基礎。這本書詳細闡述了,讓父母、老師及整個教育系統教會兒童習得樂觀技能的方法。


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01、

家長培養孩子的錯誤觀念



作者認為,家長在培養孩子樂觀的過程中存在兩個錯位觀念。第一,把自信直接附加在孩子身上;第二,不恰當地指責孩子。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1、把自信直接附加給孩子


我們知道孩子從出生起就在學習掌控力。比如說話走路、吃飯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的。掌控行為是學齡前兒童形成樂觀心態的關鍵。這種掌控行為的建立,可以幫他們建立起面對困難不退縮的習慣。到孩子五六歲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思考因果關係了,他們對為什麼失敗為什麼成功,發展了一套理論,同時也發展了一套如何將失敗轉為成功的理論,這個理論體系就是孩子將來能否樂觀的基礎。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


伊恩是個六歲的小男孩,但是他已經形成了一套悲觀的理論。因為他覺得自己做什麼事都不如姐姐。有一天伊恩跟姐姐玩搭積木,姐姐在搭一艘火箭。伊恩在模仿姐姐,姐姐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但伊恩就是無法搭成火箭,因為姐姐的動作太快了,伊恩趕不上她。伊恩越來越焦躁不安。每一次將積木推倒重新開始遊戲,他就很生氣。

後來他把積木扔向姐姐。伊恩的父親看到了,就來安慰他,誇伊恩做得好,是最優秀的火箭製造家。但是伊恩還是很沮喪,說姐姐什麼都比他強,他做的火箭翅膀老是掉下來,他討厭搭積木,他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伊恩的父親實在不願意看到兒子難過,就親自上陣,幫助伊恩做了一個很漂亮的火箭。


伊恩父親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他試圖將自尊直接附加到孩子身上。為什麼?首先,父親說的每一件事幾乎都不是真的。伊恩也知道,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趕上姐姐。父親應該說實話,他可以向伊恩解釋,當伊恩像姐姐那樣長到9歲的時候,他做的東西就會更結實。然後,為了讓伊恩高興,父親直接替伊恩做了個他自己做不到的東西。這就會告訴孩子當你完不成一件事的時候,你就得放棄得到別人的幫助。這就是作者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就提出過關於自尊的兩個概念,“感覺滿意”和“表現滿意”,感覺滿意指的是認為自己有權利高興和享受努力之後的成果。表現滿意指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日常挑戰。詹姆斯提出,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繞過表現滿意,直接獲得感覺滿意。所以,湯姆的父親就是將因果關係顛倒了,試圖直接將信心加到孩子身上。家長需要的不是鼓勵孩子感覺滿意,而應該教他們表現滿意的方法,使孩子獲得掌控的能力。


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2、不恰當地指責孩子


當你批評孩子或當孩子的面批評自己時,必須十分謹慎,因為你在塑造孩子自責的解釋風格,有兩項規則你需要注意:第一項規則就是準確;第二項規則是應以樂觀的解釋風格來批評孩子。因為孩子不但會吸收你講的話,還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


如果你今天批評孩子懶惰,而不是批評他不夠努力,那麼孩子不僅會相信他是懶惰的,還會相信,他的失敗是來自永久的,不可改變的原因。這樣,孩子就會從你的身上,習得了悲觀的解釋風格。所以,當你在批評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批評自己的時候,都要非常注意措辭,不要用永久性的、個人化的、普遍性的原因歸罪孩子。


舉個例子:


蓮娜是個10歲大的孩子,與父母及3歲的弟弟丹尼住在一起。一天下午,媽媽帶著他們去兒童動物園,從上車開始,依蓮娜就不停地與弟弟搗蛋。她告訴丹尼,爸爸是她一個人的,丹尼真正的爸爸是隻猩猩;她告訴他動物園的獅子會咬掉他的頭;她告訴他動物園的旁邊就是監獄,如果他做錯任何事,就會一輩子把他關在監獄裡。依蓮娜很少這樣搗蛋,媽媽心裡很不高興。

“依蓮娜,不準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麼了?你一向都是個好姐姐。你教丹尼玩遊戲,你與他分享玩具,你使他覺得特定,可是今天你對他一點都不友好。動物園對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是個可怕的地方,你這樣嚇他對他一點也沒好處,你知道我是不喜歡這種行為的。依蓮娜,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飯後就不準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沒有?”


這類批評才是最理想的。依蓮娜從這裡瞭解到的信息是:媽媽覺得我通常是個好姐姐,可是她覺得今天我對丹尼很不好,我可以向弟弟道歉,那麼媽媽和丹尼都會比較高興。媽媽的批評顯然是內部的,但卻是特定的但可改變的。她指引依蓮娜邁向正確行為,而沒有指責她的個性。


如果這位媽媽批評莉莉總是破壞媽媽的計劃,用普遍性、永久性、個人化的原因解釋孩子的行為,莉莉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總是搗蛋做錯事,也會對自己自暴自棄,否定自己,覺得媽媽不想要她了。這對孩子性格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02、

如何教孩子習得樂觀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ABCDE 療法來幫助孩子習得樂觀,但是要注意的是首先需要讓孩子瞭解樂觀與悲觀的思維方式。怎麼做呢?


1、捕捉思維


就是說當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你身上之後,第一時間出現在你腦子裡的念頭是什麼,需要你去把它找出來。我們利用大偵探福爾摩斯及指導錯誤思維的“糊爾摩斯”的故事來介紹這個概念。


從前,在一個很像阿賓頓的小城裡,有一個10歲的女孩騎著她紅色的新腳踏車到學校。她把腳踏車鎖在柱子上,很高興地去上課。放學後,小女孩很興奮地朝著她的腳踏車跑去,她迫不及待地想跨上新腳踏車,飛快地騎回家。但是當她跑到鎖車子的地方時,卻發現腳踏車不見了。

“啊!我紅色的新腳踏車呢?”她很難過地大哭起來,就在那時候,有個戴著一頂很大的帽子,長得很奇怪的人走到她身旁。她不認識這個人,也從來沒見過他。她想:“我不認識這個人,也從來沒見過他。”

“請不要驚慌,小女孩。我就是鼎鼎有名、偉大的偵探糊爾摩斯,我來為你服務。”“我從來沒有聽過叫做糊爾摩斯的偵探。你是不是說福爾摩斯呢?”小女孩問道。

“不是!我是糊爾摩斯。”偵探回答說,聲音聽起來好像有一絲絲不耐煩,“為什麼每個人總是把我跟那個傢伙搞混呢?反正,我知道是誰偷了你的腳踏車,就是那個恐怖危險的丹尼!”“哇!”女孩叫道,“好快呀!你怎麼能那麼快就指出是誰偷了我的腳踏車呢?”

“呀,沒什麼了不起。他就是我的腦子裡想到的第一個名字。所以一定就是他!”說完,他就轉過身,差一點絆倒自己,朝著夕陽走去。

這時,福爾摩斯出現了,他脫下披風,扶正帽子說,“我不同意那個笨蛋糊爾摩斯說的。真正的偵探不會只憑著腦子裡的第一個名字就下結論。我會列出一張嫌疑犯的名單然後尋找證據來捉賊。我現在就去尋找線索。”

到了晚上,福爾摩斯又現身了,同時帶來了他的結論,他說,“首先,我猜想是危險的丹尼,但當我搜集證據時,我發現丹尼今天因為逃課受罰不能出來,所以不可能是他。然後我想也許是狡猾的史蒂夫,但當我搜集證據時,發現放學後他直接去了遊戲廳,也不可能是他。後來,我在你停車的地方,發現了壞貝蒂的髮帶,然後我去了壞貝蒂家,她媽媽告訴我,貝蒂騎著一輛嶄新的紅色腳踏車出去了,說是因為她表現好,學校給她的獎品。最後,我終於找到她,正騎著你的腳踏車,嚇唬比她小的小孩呢。”小女孩高興地拍手,“你真是比那個糊爾摩斯聰明好幾倍!”


給孩子講完這個故事後,問問孩子,如果自己的腳踏車被偷了的話,是願意請哪個偵探來幫忙呢?要孩子描述,為什麼福爾摩斯的方法更好。讓孩子意識到,福爾摩斯之所以能夠成功破案,因為他列了一張犯罪人的名單,並且尋找到證據,根據證據判斷誰是小偷。相反,糊爾摩斯只是相信腦子裡的第一個念頭。通過這個故事,孩子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我們都會偶爾像糊爾摩斯一樣,當壞事發生時,我們時常相信腦子裡閃過的第一個想法,而沒有花時間仔細判斷,這個想法對不對。


你要教給孩子,在他感覺最難過的時候,指認出閃過腦海裡的那些想法。這些想法不太容易被感知到,因為在事情發生後,怎麼想就像是個自動的行為,你不會注意到自己在想什麼,還會認為自己的想法天然是對的。但如果有人冤枉了你,把一件不是你做的錯事安在你頭上,你會立馬跳出來反駁。


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2、記錄自己的ABC模式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羅素的同學們週末相約去海邊露營,由雷克利斯的爸爸開車帶他們去,而且要在海邊住一晚。但羅素跟媽媽提起這件事的時候,羅素的媽媽顯得很猶豫,一個是擔心雷克利斯的爸爸開車不靠譜,第二是擔心海邊沒有電話,如果出現什麼狀況聯繫不到羅素會很擔心。最後,羅素的媽媽還是不同意讓他去露營。羅素非常生氣,他想:我真恨她!她像女巫一樣,總是這樣對我,從來都不讓我開心去玩,她讓我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等一下!我像糊爾摩斯一樣了,福爾摩斯不會因為腦子裡的第一個念頭,就使自己生氣的。他會去尋找證據,讓我想想,媽媽有沒有讓我出去開心地玩呢?嗯,上星期她有讓我去大冒險遊樂場,而且她也讓我一個人去看電影。噢,還有,她通常都讓我請朋友來一起玩任天堂,我想她的確有讓我玩一些有趣的活動,也許她只是擔心莽撞先生吧!他的確有不良的開車記錄。也許她是擔心那邊沒有電話,那樣萬一有什麼事,她就不能和我聯繫了,就好像去年我踢足球扭到腳踝的事。


想到這裡,羅素覺得,媽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不能去玩仍然使我生氣,但是我想我不恨媽媽,至少她有不讓我去的理由,這使我心情好一些。最後,羅素提議,讓爸爸媽媽帶自己去海邊玩,並且邀請幾個好朋友一起去,這次媽媽同意了。通過這個故事,要讓孩子知道,羅素的做法成功地反駁了自己,改變了自己的悲觀想法。


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3、主動化解災難


讓孩子試著來反駁他自己的悲觀想法。請孩子回憶一下,他生活中的一件不好的事。比如,上課走神了正好老師又在提問她;本來跟朋友約好了去看電影,但朋友臨時取消了約會,說要去鄰居家打遊戲。讓孩子把這件事寫下來,再寫上當時出現這個情況之後,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後來又是怎麼做的。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助孩子識別他自己的 ABC 模式。


舉個例子:


孩子記錄的不好的事A,可能是一次英語考試只得了70分,他對自己的解釋B可能是,“我永遠也學不好了”“完蛋了,我將來考不上大學了”。而他的做法C可能是自暴自棄,放棄努力。到這裡,你就要告訴孩子,這些寫下來的話,都是關於那件不好的事,它為什麼會發生的主觀看法。

然後,再讓孩子寫出,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同時再想想,還有沒有對這個問題的其他樂觀的解釋,可以有很多個不同的解釋,也寫下來。

比如,孩子找到的反駁證據可能是,“我平時很用功學習英語,每天我會花一個小時複習老師課上講的內容,做練習題,我還曾經拿過90分呢,這說明我並不笨。”這時候再引導他,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釋?可能他會繼續想,“嗯,這次考試沒考好,可能因為我沒有充分準備,前兩天我花太多時間在打遊戲上了,有些單詞和短語我沒有下功夫背下來,所以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很吃力。其實一次考試,並不能代表我一輩子就完了,這似乎太誇張了一點,我才剛剛上小學,離大學還遠著呢,現在用功還來得及。”


最後的話:


試著多做練習,每個星期可以嘗試三次,每次練習20分鐘,再遇到相似的事情,及時跟孩子一起記錄,寫下不好的事、想法和做法,然後讓孩子找到證據去反駁自己。通過這個過程,孩子就會明白,把壞事想象成災難,會使自己失去努力的嘗試,變得抑鬱失望,而積極樂觀的思考方式,會讓人更加努力。


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