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說:不會說話總吃虧,把握三點說話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一天進山裡和老道聊天,聊起了朋友一件小事,他有機會升職,但當時領導問他:如果讓你領導這個部門,你覺得自己能夠勝任嗎?

當時朋友因為沒有心理準備,竟然遲疑了五分鐘,沒有吭出一句話,後來他領導就走了,他才反應過來自己錯失了機會,在唉聲嘆氣的時候,他來找到我們,我們給出了一個建議,讓他和領導說:經過我慎重考慮,我覺得對主任的工作,我能夠勝任,目前我在業務上,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我有信心會把工作好好,絕對不會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

後來不久聽說,他差點和這個位置失之交臂,不過現在有一些眉目了,領導覺得他的回覆還算滿意,可以考慮一下他。這件事,讓我想說,如果不會說話,那麼他是不是會錯過什麼?


老道說:不會說話總吃虧,把握三點說話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老道說:對的,但是如果他回的不好,那麼可能會更糟糕。金庸先生小說有一句話“有人就有江湖”。凡是有人的地方,必然躲不過相互之間語言溝通,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細心留意,會發現與不同的人溝通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結果。一些人會讓你如沐春風,一些人卻讓你聽起來特別的厭煩。

人們希望自己說的話能被別人接受,可是經常事與願違。其實許多人並沒有說錯話,只是把不應該說的說了。試想一下,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別人的生活我們不能控制,當然自己的生活也不想受別人左右。


老道說:不會說話總吃虧,把握三點說話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可是我們混跡於社會,每天你都在接觸人,如果你看不透人的心,在這個社會中,要保護好自己。真誠待人坦誠說話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說的不好,反而它會讓你受到影響。直言不諱有時候會對別人造成心理厭煩,如果適當委婉一些,給別人給自己留點空間。

老道舉了個例子:

《史記》作者司馬遷,大家都知道他的文學修養和功力。可是司馬遷的一生卻過得並不快樂,甚至可以說充滿了曲折。起因是司馬遷坦言為李陵進言,他對漢武帝說:“李陵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許多敵人,赫赫功勞。在救兵、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殺敵。是古代名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他殺傷匈奴之多,足以顯赫於天下。他是投降匈奴,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報答漢室。”


老道說:不會說話總吃虧,把握三點說話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司馬遷的意思是,李廣利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他的直言不諱激怒了漢武帝,因此激怒了漢武帝。司馬遷最後被實行了宮刑,但是由於司馬遷已經投身史料創作,忍著這種恥辱,他最後完成了這本鉅作,在歷史看來他是一個直臣,但他不是個好地說客。他直截了當,在不能夠清楚漢武帝想法的同時,就說李廣利有問題、為李陵辯護罪。最後結果並沒有為李陵給予什麼幫助,反而自己越陷越深,他的故事我們不得不引以為戒。

還有一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威王想選出一位王后作為內宮管理。但是人選太多,選誰最適合呢?他想象不出來,就忽然想到了一招,給大臣們想,讓他們推薦。但是這種問題大臣們也幫不上忙,因為選錯誰,都意味和齊威王和王后對著幹,以後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老道說:不會說話總吃虧,把握三點說話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古語說的好,人情練達即文章,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局。如果你處理不好,不能理解齊王的心思,那麼選出來或者說出來,都是錯的。因為其實齊王心裡肯定有候選人。其中一個大臣田嬰,他想了一個辦法。他命人打造十對非常漂亮的耳環,而其中的一對鑲嵌著藍寶石,看上去最好看。

第二天,他安排的人告訴他,趙妃戴著這枚寶石耳環。他就立刻進言給齊王,要求讓趙妃做王后。齊王當時就十分的非常高興,對於田嬰的工作能力多加讚揚。我們直達哦伴君如伴虎,君主遊說的是最困難,也在遊說之前,他們必須首先了解君主的態度。田嬰因善於觀察和探索而受到齊王的重視。他巧妙地利用給了齊王的愛檢驗出來的他內心的想法。其實,田嬰只是投其所好,揣測觀察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

我聽完提出了一個問題:

那麼作為老實人,我們到底如何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說話水平,在說話上避免你吃虧呢?

老道說:其實讓自己不在說話上吃虧,並不難,只要把握好三個說話的要點,那麼你將會改變你的人際關係,迎來生命裡面的貴人。

第一個:重視每一次對話,特別要謹記飯能隨便吃,話不能隨便說,更需要是對話和聊天,它本來是兩回事,要區分出你在對話,還是聊天。我見到一些人很能說,一天可以口若懸河地說個不停,但是問題在於他說話,並沒有什麼質量,最後他說了一天,大家全忘記了內容。而對話他是有一定內容意義和而含量的,首先對話時不能說無聊的話,儘量要保持禮貌,說一些公平的話,少把你錯了,被人隱私,他人不開心的故事,對方的穿衣打扮作為話題,因為這些很容易犯錯,如果對方是個比較大氣的人,會不計較,但是如果遇上了對方忌諱的言辭,那麼雙方的關係,就不樂觀,更有可能因亂說話,出現了嚴重的後果。


老道說:不會說話總吃虧,把握三點說話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所以為何古代先賢說,人有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只有一個嘴巴,多聽多看少說,永遠都不會錯。

第二個:話不在多,有力者勝

古人認為,說話是有魔法的,它擁有能量能夠穿透人心。而人在說話的時候,如果地說話的論點,有理有據,合乎情理,擲地有聲,這樣的話語,就會讓人記住,同時你在說話的時候,注意觀察對方的變化和利用重複話語,附和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會更具效果。而通常生活中,如果你當時真的不知道怎麼溝通和說下去,你可以簡單地利用讚美或者“是啊”來接話。而特別要注意的是,切記切記,要越是緊急的時候,越不能亂說話和說錯話。

第三個:有理有據找對話題

與人對話,打開話題很重要,但是如何找對話題更重要,生活中你會發現一些同事或者不熟悉的朋友,剛開始都非常沉默,和你也很少溝通。但是當兩人認識以後,或者因為某事打開了話題,相互之間的聊天就越來越多,並且在對話中,也少了許多顧忌,因為話題,讓兩人拉近了距離。

但是任何話題都好,需要自己有立場,比如一些負能量和不好的社會話題,那麼你可以儘量停止討論,切記被牽著鼻子走,而同時你可以給出一些自己的觀點,看看對方的想法,巧用問句,佔據主位,敢於說出,不字,同時對於一些不熟悉的人,在對話中,也不要被其氣勢而嚇到。要做到心態平和,才是重點。


老道說:不會說話總吃虧,把握三點說話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我提出一個問題:生活中,這樣聊天對話,時時要做到這樣,有時候卻是很難?

老道說:其實,這些主要還是看人,如果面對父母親人,你可以用聊天來說話,因為都是家常事,但是如果是社會上的一些工作還有同事協作,儘可能對話狀態,當然這裡可以慢慢地練習,和注意觀察自己的話語,這樣長期的一個改變過程,你會發現可能你的收穫會很大。

而把話說清楚,不是為了展示你的才華,而是更好地溝通,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言往者以順辭也” 說話之前,要考慮怎樣才能講話有條理,把話講清楚,把道理說明白,那麼社會協作才更好,只要人人都能夠體諒他人,說話溝通上尊重他人,那麼整個社會將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