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制度短板 让消费扶贫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李梦云报道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扶贫产业,一头连着消费市场,是缓解扶贫产品滞销、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然而,随着消费扶贫不断深入,存在于消费扶贫领域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一些机构的定点扶贫产品质量一般却价格奇高,以包销、包办等方式销售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对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此,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明确表示,反对包销、包办甚至绑架爱心、以次充好、打着扶贫旗号敛财牟利的现象。他同时强调,要通过对扶贫产品本身监管、对政府工作行为监管、对市场经营主体监管三方面齐发力,打造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扶贫产品品牌,并以最优质的合格产品、最有效的减贫带贫机制向市场推介,让扶贫产品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消费扶贫领域短板突出

消费扶贫,是指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然而,在当下的消费扶贫领域,影响扶贫产业健康发展的弊端却日益凸显。

补齐制度短板 让消费扶贫行稳致远

一方面,“兜底式购买”扶助的弊端日渐突出,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扶贫产业内生动力不足和市场竞争力贫弱。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动员社会各界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同时,洪天云明确表示,虽然政府从来没有把扶贫产品让哪个部门包销、分任务、压任务甚至做指标,但是实际上确实存在相关单位或企业对贫困村做出承诺,只要种得出来他们就可以全部销掉。这个情况和产业发展是相悖的。

另一方面,绑架爱心、以次充好、套用扶贫名义敛财牟利等做法也在严重透支着消费者的爱心和信任。某些组织假借扶贫开发名义违法募集、套取资金违法违规开展活动,对消费扶贫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宁夏隆德县葆易圣药业总经理田永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个别企业责任心不强,做一锤子买卖,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以次充好,伤害了采购单位的爱心!”他建议,在消费扶贫工作中,应当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电商积极参与,把全县农特产品组合销售,只有当地企业参与进来,才能既解决了当地农民务工问题,增加收入,又给企业带来订单,增加企业收益,增加当地税收!

补齐制度短板 让消费扶贫行稳致远

为此,他认为,一方面,要以标准化建设来打造扶贫产品的强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扶贫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各领域的监督和遴选机制,优选产品、电商和企业。两手发力,让农产品进入常态化的产供销良性轨道,已成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高品质铸就强品牌

诚然,贫困地区不乏高品质、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可是去哪卖、卖给谁大家没主意。与此同时,消费者想买绿色、天然的特色农产品,却面临价格虚高、以次充好等消费陷阱。因此,如何将扶贫产业和消费市场有效连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共赢,成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关键。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有关部门指导贫困地区以省、地级市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单元,统一制定区域性扶贫产品标识,合力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给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上“身份证”。同时,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信用监管部门,要严肃查处那些企图假借消费扶贫“浑水摸鱼”搞商业欺诈的市场主体。

如今,在机制上,政府部门已在质量把控环节进行了全过程管控。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负责人王大洋日前指出,在事前的扶贫产品认定阶段,扶贫办要求凡扶贫产品申请认定时,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符合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这是底线要求;在事中,国家、省、市三级要进行监管,12317要接受投诉举报,出现了质量问题,出现了以次充好的问题,及时进行相关惩罚;在事后,进行动态调整,进入目录的扶贫产品不是永远不变的,一旦其不符合条件,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经核实之后,就会把它清退出扶贫产品目录,并进行公示。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设置了三重保障:一是行业部门要进行很好地把关,农业农村部门、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各自履行职责;二是销售渠道,线上的电商平台和线下的商贸流通企业,要按照他们自己的产品品质管控有他们相关的标准,对这个进行把关;三是扶贫系统发挥自己的作用,发挥政府考核评价的作用,倒逼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遴选机制让消费者更放心

如何实现遴选机制,让优质产品涌现出来?即将运行的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第四方服务平台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促进需求和资源的对接,国务院扶贫办开发建设的消费扶贫第四方服务平台,为扶贫产品的买方、卖方和第三方提供服务:一是扶贫产品集中的展示平台,告诉大家上到社会扶贫网就知道哪些产品是扶贫产品;二是高效的对接平台,把买方、卖方、第三方聚合到这个平台上撮合交易;三是一个可信的监管平台,防止打着消费扶贫的旗号销售非扶贫产品或者是谋利、敛财。

补齐制度短板 让消费扶贫行稳致远

王大洋还指出,这个第四方平台将打通各个销售渠道的数据。其中,不光包含扶贫产品的销售数据,同时还囊括各个渠道、各个平台上消费者对这款产品、对这个产品供应商的评价。这样,在消费者点开产品或商户信息时,就可以看到具体的社会评价。以此作为参考,让消费者、采购单位可以用手指来投票,让优质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记者了解到,如今第四方平台的开发已经进行到试运行阶段。目前的扶贫产品为76152个,而且还在继续地认定过程中,未来可能接近10万个。

可以预期,随着消费扶贫领域遴选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使扶贫产业的竞争力、品牌力、创造力得到不断释放,真正凭借产品质量、服务、性价比赢得市场,而且还能够有效遏制扶贫产品以次充好、借扶贫之名牟利等乱象,让农产品进入常态化的产供销良性轨道,从根本上避免陷入“帮扶单位一走、扶贫产业失色”的怪圈,助力扶贫产品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