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有哪些仁君和暴君?

王超行侠仗义


一提到印度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距今也有5500年的历史了,我认为印度是一个一半天堂一半地狱的国家,就像我接下来要说到的这位印度君主一样,历史对他的评价同样是褒贬不一,他就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六任君主,自称“世界主宰”。沙·贾汗第三子奥朗则布,奥朗则布生活在莫卧儿王朝的鼎盛时期,他有着十分良好的教育水平,学识也相当渊博,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十分精通,但是他本人却是一个比较残暴的人。他在激烈的皇位继承战争中击败了3个兄弟,并囚禁了父亲,终于成为帝国君主。奥朗则布拥有着比较强大的治国之才,但是在早期夺取政权的手段并不十分光明。当时其父沙贾汗卧病不起,理应继位的应该是他的哥哥达拉希科。达拉希科在当时以宗教宽容和开明的作风而远近闻名,很多人也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作为阿克巴宗教自由政策的继承者应当继承皇位,但达拉希科终究不是久战沙场的奥朗则布的对手,奥朗则布凭借沉着、精明最终赢得了胜利。奥朗则布把达拉希科绑在一头肮脏的小象背上在德里游街示众后处决。此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他的二哥沙舒贾,还有最小的弟弟穆德拉。之后,奥朗则布残忍的处决了他们,就连父亲也没有放过,被软禁在阿格拉直至1666年去世。奥朗则布是一位十分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破坏了阿克巴在位时的宗教自由政策,执行反印度教政策,1665年加重印度教商人的关税;1669年谕令摧毁印度教寺庙和学校;并在原址上修建新的清真寺,1679年重征印度教徒人头税;1695年禁止印度教徒骑马、乘象等。1675年以煽动暴乱罪处死锡克教领袖得格·巴哈杜尔,遭到锡克人的不断反抗。他还恢复了非伊斯兰教教徒人头税,并且在其他的税收里,印度教教徒所交的税是穆斯林的两倍,这样的举措无疑遭到了印度教臣民的憎恨。在我看来奥朗则布虽然拥有着比较强大的才能,但是因为不听从民众的想法,执意施行自己的想法和政权,最终导致强大的王朝覆灭。


ginkarry


印象中古代印度长期处于分裂之中,少有统一的王朝,然而印度却有着少有的仁君,比如莫卧儿王朝的第三任皇帝阿克巴。

亚洲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在最后一个皇朝中出现了两个几乎完美的的帝王,不但文治武功建树非常,在个人修养上,与他们前辈和后辈相比,他们的成就罕有其匹。

君王的仁性

幼年的阿克巴凡事都要听从仲父的命令,直到其成年,他才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处事方法。

作为皇帝,他没有像他的先祖一样,恶意践踏他国的尊严。相反,他善待俘虏,宽容他的仇敌。

种族博弈

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民族问题一直让历代帝王头疼。

但在阿克巴的治理下,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的和解。

作为莫卧儿的皇帝,父亲所积攒下的业绩为阿克巴日后统治印度奠定了物力、财力以及人力基础,这无疑是阿克巴的重要财富。

但作为印度本邦的人民却排挤莫卧儿一族,因为在他们眼里,莫卧儿并非出自印度。而这也就造成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必将影响到阿克巴统一印度的脚步。

阿克巴并未激进地将印度各邦除之而后快,而是选择了用仁慈和悲悯将他们收服,阿克巴主动和印度各邦示好以显示融入印度的决心,对于归顺他的城邦采取优抚的措施,对于拒绝归降的则不得不使用武力进行镇压,这样以恩威并举的手段实现他的霸业。

阿克巴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仲父既是为阿克巴付出心血的忠臣,同时也是手上染满了敌人鲜血的“屠夫”;阿克巴的妻子为自己带来了宗教信仰方面的矛盾;乳母的背叛和妹夫率领叛军反叛,都成为阿克巴成就霸业的障碍。

作为一代圣主,阿克巴都能将这些一一化解。其中的一些做法,时至今日依然对印度,乃至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治理和维护有着深远的影响。

宗教分歧

印度是一个崇尚宗教信仰的国家,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均有着较多信众,宗教矛盾一直是印度面临的棘手问题。

13世纪穆斯林在印度建国,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便成为几百年来印度长期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的主要原因。

阿克巴与印度教公主乔达哈结合,通过政治婚姻来维系两个宗教之间的平衡。

阿克巴接受了在外人看来极其苛刻的条件(乔达哈的出嫁条件):一是遵循乔达哈自己的习俗和传统,并且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逼迫她皈依他教。二是乔达哈将被允许随身携带她的神像,并在她的房间内为神像供奉神龛。这些条件都被阿克巴允许了。

其次,废除朝拜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需要朝拜,不过因为莫卧儿王朝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故穆斯林无需缴纳朝拜税。但是,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民就必须缴纳朝拜税,这就造成了两个教派的紧张关系。

阿克巴通过废除朝拜税,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广泛认可,这为阿克巴称霸印度大陆奠定了宗教基础。

在阿克巴王朝中,有着很多的非穆斯林,但阿克巴并没有抹杀其他宗教的存在,而是推行了宗教宽容政策。

在印度奥德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阿克巴帕德莎,他是仁慈的君主,他用同样的爱抚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他是一个圣人……让我们用心灵赞美他!”

今天印度甚至拍了部电影《阿克巴大帝》,这部电影获得了第54届印度电影观众奖影片。


大局大历


印度孔雀王朝皇帝阿育王,前半生崇尚武力,征战四方,后半生悔悟,宣扬佛法。统治几乎整个的印度次大陆,被视为印度最伟大的皇帝。

孔雀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国王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该王朝的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是一位印度军事领袖,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岁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在印度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帝国。

阿育王一生的业绩可以分成对比鲜明的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印度,在约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印度全境得到统一。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电影《阿育王》剧照

他的后半生称为“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支持下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