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區:充分發動社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近年來,赫山區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全面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動人民群眾、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參與社會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綜治工作先進縣市區,榮獲“全省平安縣市區”稱號。2月26日,赫山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楊凱波在市委政法工作會上交流了經驗。

赫山區:充分發動社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圖為龍山港社區網格員入戶開展平安建設宣傳

一、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凝聚社會治理合力。一是推動黨員先行。組織黨員參與社會治理,將黨員參加治安巡邏、化解矛盾等納入積分管理。推行黨員公開承諾制度,實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廣泛開展“亮身份、樹模範”活動,黨員衝鋒在前、充當主力。建立警示教育支部,對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盡責、民主評議不合格的黨員納入警示教育支部進行教育培訓。二是發揮網格員作用。全區劃分425個網格,按照“平臺共建、網格共管、隊伍共用、信息共採、數據共享”模式,整合公安、衛健、消防、城管等原有的網格職能,充分發揮網格員“一員多能”的作用,積極開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排查調解、法律政策宣傳等工作,進一步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新冠疫情發生後,網格員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好排查員、宣傳員、檢查員和防護員,編織了疫情防控網。三是引導群眾參與。完善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等社會規範,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召開戶主會,開展“赫山好人”“平安家庭”“好公婆”等評選活動,倡導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良好社會風氣。建立百姓議事會、百姓參政團,發揮能人的感召力,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龍山港社區“四紅”機制創出基層治理新天地的做法被《法制日報》等媒體推介。

赫山區:充分發動社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圖為泉交河鎮“老文工作室”調解員現場化解矛盾糾紛

二、大力培植社會組織,增強社會治理動力。全區建立鄉風文明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社會組織351個,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一是紮實開展治安防控。依託治安巡邏志願者協會等社會組織,組建230餘支巡邏隊伍,在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集鎮墟場等重點部位開展巡邏防控、隱患排查。泉交河鎮由商會牽頭組建林翼義務巡防隊,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走訪摸排人員750餘人次,檢查車輛900餘臺次,防止了疫情擴散。二是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按照“以人為本、多方參與、統籌推進”原則,依託鄰里糾紛調解會、580志願服務會、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建立鄉賢調解室、“五老”調解室等公益調解組織300餘個,打造了“老文工作室”“老譚調解室”等品牌。去年,區人民法院在5個人民法庭成立鄉賢調解室,積極調處民間糾紛。全區藉助鎮村兩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和9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調處了一批矛盾糾紛。區姻調委被司法部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三是著力推進心理服務。

整合教育、衛健現有的專業團隊和社會志願者隊伍作為“心防”建設重要力量,積極開展志願活動服務群眾。全區設立25個社會心理服務示範基地、227個心理諮詢室、425個網格社會心理服務點,依託益陽市心理學會等社會組織,組織106名國家二、三級心理諮詢師,為信訪老戶、問題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等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組織23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66名社工和25名志願者,提供心理諮詢服務158次;先後組織6場由全國知名心理專家授課的線上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公益講座,為市民提供心理疏導、減壓服務。

赫山區:充分發動社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圖為岳家橋鎮義務巡邏隊開展夜間治安巡邏

三、積極探索政企融合,激發社會治理活力。搭建政企融合平臺,協調企業與鎮村對接,把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綜治考評,以解決基層社會治理中資金不足、技術缺乏問題。以用戶預交手機話費的形式,由益陽移動和科技物聯公司聯合,紫金保險公司承保,全區安裝“行車衛士”近2萬臺。按照“政府倡導、企業參與、群眾自建、聯網共享”原則,推動益陽移動、益陽電信公司,在全區安裝“千里眼居家衛士”監控探頭1800餘個,打造“雪亮工程”普惠版。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精準打擊違法犯罪,實現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數下降、破案率和群眾滿意度上升的目標。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千里眼居家衛士”等24小時在線監控,嚴防嚴控舉辦紅白喜事、走親訪友等人員聚集、扎堆現象,有效地促進了疫情防控。

赫山區:充分發動社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圖為赫山公安分局將“行車衛士”追回車輛歸還失主

【來源:赫山政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