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城,超200張牌照,中國自動駕駛路測迎來“黃金時代”?

編者按

9月4日,在2020國際(合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暨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上,安徽省頒發了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大眾、江淮、百度、滴滴、奇瑞、安凱等12家企業獲得路測牌照。


20城,超200張牌照,中國自動駕駛路測迎來“黃金時代”?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9月,中國則已經有 20 座城市發放了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總計超過200張,測試車輛總數已超過 500 臺。


20城,超200張牌照,中國自動駕駛路測迎來“黃金時代”?

智匯哥(ID:autozilink)看來,產業落地,政策先行,牌照的背後是各地政府“築巢引鳳”爭奪自動駕駛之城的打算,一場由路測引起的自動駕駛產業爭奪戰正在中國的城市間打響。

  • 從分佈城市來看,雖然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申請企業數、車輛數、路測里程均在全國領先,且已開啟不同程度的載人測試,但出臺路測細則的城市逐漸向二三四線城市擴展。在申請流程、路測價格等方面,小城市存在更大的吸引力。甚至一些縣城發展自動駕駛,也有其優勢所在——即政策的開放。
  • 從測試場景來看,目前國內所進行公開測試的道路極少,結構過於單一,路況相對簡單,行駛過程中能採集到的數據和信息有限,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助力有限,也導致牌照的含金量有待商榷。
  • 從獲牌企業來看,
    百度以超50張的牌照數量佔據半壁江山,傳統車企則多在3張以內。由於自動駕駛領域現階段技術尚未成熟,整車企業的“大象轉身”面臨困頓,而造車新勢力們則從軟件到硬件逐步深入。現階段,自動駕駛領域的各個細分賽道上的企業都在努力探索,競爭激烈,行業領導者並未確立。
  • 從牌照分量來看,隨著“路測結果互認”這一政策的提出,雖然有利於企業節省成本,避免重複投入,但中小城市很可能會淪為被動認可國家級測試區牌照的地位,從而使得其所頒發的牌照更加沒有含金量,也就無法吸引優質企業的落地,產業發展良性發展困難。


遍地開花 開放路測進行時


在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需要經過封閉測試場的嚴格測試後方可申請道路測試。具體到各地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流程存在一定差別。

例如長沙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測試主體需要在封閉測試場內測試滿5000km,然後考試通過後才可以申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上海則需在第三方機構指定的封閉測試區內,按照測試評價規程進行相應測試項目的實車試驗,每個測試項目有效試驗次數不少於30次,測試結果達標率不小於90%。

截至2019年底,國內共有25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測試政策;江蘇、廣東、湖南、河南、海南(徵求意見)5個省份發佈省級自動駕駛測試政策。


20城,超200張牌照,中國自動駕駛路測迎來“黃金時代”?

然而,複雜的申報手續,高昂的測試費用,以及不互聯、不互通、不互認的道路測試體系,似乎讓牌照的宣傳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沒有取得牌照的自動駕駛汽車暗地在公開道路進行測試,在行業裡也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雖然今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已經提出“統一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標準,推動實現封閉場地測試結果全國通用互認”的意見。


但由於在實際執行中,涉及各地已投入測試場的成本回收,以及路測細則、費用收取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都讓這種“割裂”的態勢,短時間內無法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如果互認是國家級測試區的互認,而中小城市很可能就會淪為被動認可國家級測試區牌照的地位,從而使得其所頒發的牌照更加沒有含金量,也就無法吸引優質企業的落地,產業發展難以持續。


測試牌照不難拿 難的是安全自主駕駛


目前,自動駕駛牌照有三大級別,分別是測試牌照、有安全員示範運營牌照、全無人牌照。

其中,測試牌照是最基礎的牌照,要求自動駕駛車輛駕駛位配備人類安全員,然後再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當自動駕駛系統發生錯誤,人類安全員負責接管車輛。由於交通事故責任在安全員,而不是自動駕駛系統,無論中美的測試牌照都相對容易獲得。

而全無人牌照,則意味著完全不需要安全員就可以進行運營。目前,可以載人的全無人牌照,全球僅有兩張。2018年,加州將第一張全無人牌照頒發給了Waymo。今年7月,AutoX獲得第二張全無人牌照,允許其全無人載客。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最大的問題還是安全隱患,對於無人駕駛公司們來說,雖然拿掉安全員才可能走向大規模商用。


但對於整個產業來說,在智慧城市這個更廣義的領域和語境下,企業們拿到測試牌照的種種歷練必不可少。

同時,探索完善智能網聯汽車事故責任認定與保險機制也急需被提上日程。


結 語


車路協同是未來交通的必由之路,無人駕駛只是其展現形式之一。


一方面自動駕駛企業們推動著Robotaxi技術不斷向前,試圖完成規模化商業化的快速落地;另一方面,政府層面也在礦區、碼頭、環衛等場景率先落地車輛部署方案,通過示範帶動規模,並利用車路協同服務智慧高速和智慧公交等項目。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安全自主駕駛,何談商業收益?互聯網企業懵懂地以為開闢了一片藍海,卻忘記了提升交通安全才是車聯網產業發展的初衷。從大幅度改變和提升現有的車輛安全和交通擁堵狀態,到支持無人駕駛的真正上路運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