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乌蒙山唱书,只能成为乌蒙山人美好的记忆

四十多年前,在老家云南镇雄的农村,每到冬闲季节,村里人都会围坐在火塘边,听说书人《唱书》。特别是春节期间,农闲季节,亲朋好友相互串门,主人家邀请“说书人”来家中说唱一段故事,也算是对客人的另一种款待。于是,在雪夜里,说书人拿着书卷,踏着薄薄的初雪,跟在主人后头,来到主人家,在火塘边坐定,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面对围坐火塘的人群,照着书上的文字,扯开嗓子,拉着调子,便唱开了。

默默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乌蒙山唱书,只能成为乌蒙山人美好的记忆


乌蒙山人把这种民间曲艺形式称为“说书”,但是,由于书中内容多为戏曲唱词形式写成,在颂读时也用了一种固定的曲调,实际上就成了“唱书”。“唱书”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古老传说,行文风格类似于戏曲唱词,多为押韵的顺口溜。在一本书里,叙述部分多为五字句、七字句或十字句,书信或祭文或抒情部分则为三三四句式,中间兼有部分念白。由于唱书多以乌蒙山当地方言口语写成,无论村人有无文化,皆可听得明白。据笔者了解,乌蒙山唱书主要流行于云贵川交界地的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泸州的部分县市,是乌蒙山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

默默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乌蒙山唱书,只能成为乌蒙山人美好的记忆


乌蒙山唱书较为流行的故事有《金玲记》、《柳荫记》、《蟒蛇记》、《大孝记》、《三孝记》、《八仙记》、《四下河南》、《三元记》、《白鹤记》、《富贵图》、《凤凰记》、《摇钱树》等。故事内容大多以爱情、孝道、善行为主,属于传统道德传承类书籍,因此,容易得到淳朴的民间群众认可,也是在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里,乌蒙山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很多唱书开头千篇一律,几乎都有“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比如《金玲记》开头就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几朝君王多有道,几朝无道帝王君......”开篇唱词,然后便是念白“却说河南有个海子,海中有座玲珑寺,乃是龙王所居。云云”念白完后,继续拉着腔调唱读叙事唱词。唱得差不多,又是一小段念白,念白起到解释唱词的作用。

默默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乌蒙山唱书,只能成为乌蒙山人美好的记忆


乌蒙山唱书源自何时何地,并无可考,但这些唱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传统戏曲同讲一个故事。笔者以为,这些唱本应该来源于传统戏曲的改写,所以,书中的语言形式多为当地方言口语,行文方式却是戏曲唱词。以笔者分析,乌蒙山唱书在当地的流传不晚于清朝,如《大孝记》就有万顺堂刻本,至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多唱本则为内江荣昌堂刻本,以及标注广东、江西某某堂刻本等等,但多为民间自行复印而成。

如今,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乌蒙山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娱活动也从当年的听书转变为看电视和上网了。民间唱书也随着老一代说书人的离世而后继无人,乌蒙山农村唱书在乌蒙山区已很难见到。乌蒙山唱书这种民间曲艺正随着资讯的发达和时间的流失默默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成为乌蒙山人美好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