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分桃断袖”外,古人还有哪些同性“相恋”的故事?

虽然现在我们对同性相恋讳莫如深,但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同性相恋的故事,今天耳熟能详的“分桃断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尚书.伊训》中有“比顽童”之说,“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老,比顽童,时谓乱风”,“比”有亲昵之意,“顽童”即娈童,“比顽童”即玩弄娈童之意,可见在当时已有“同性”之风。

《晏子春秋》中记录了历史上第一个同性恋实例,“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齐景公是一个姣丽的美男子,有一个喜好同性的小官儿公然窥伺齐景公,景公发现后,欲杀之,晏子劝之:“婴闻拒欲不道,恶爱不详,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公曰:“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从晏子劝景公不要因为“羽人”的爱慕而杀他,到齐景公不仅没杀“羽人”反而让他给自己擦背,可以看到,在当时同性之间的恋情其实并没有受到很多的抨击,社会对这种恋情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

今天我们关于同性恋的各种隐喻:分桃而食、安陵之封、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也都来自于相应的历史典故,是有史实记载的同性恋情。

除“分桃断袖”外,古人还有哪些同性“相恋”的故事?


“分桃而食”

《韩非子.说难》中记载,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灵公极为宠爱一个叫弥子暇的美男子,而“分桃而食”说的就是卫灵公与弥子暇之间的故事。一日,灵公与弥子暇同游果园,弥子暇摘下一个鲜桃,品尝后觉得很好吃,就将剩下的一半递给卫灵公品尝,卫灵公非但没有怪罪弥子暇,而且还说:“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由此后人称两个男子之间恋情为“分桃”。

【但这看似美好的感情,不过是君王对美貌之人的一种“恩赐”,色衰而爱弛是不可避免的,故而当弥子暇年老之时,卫灵公又言:“曾啖我以余桃”,降罪与弥子暇。】

“安陵之封”

《战国策.楚策》中记载,战国时期楚共王有一个男宠名为安陵缠,在安陵缠颇为得势之时,有一个叫江乙的人说:“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提醒安陵缠,现在君王喜欢你,不过是因为你的美貌,当你容颜老去,你就得不到君王的嬖宠了,并向安陵缠提议通过向楚王表达愿意殉葬来让楚王能长期爱幸而不松弛。安陵缠听从了建议,并在一次围猎后,向楚王表示:“愿以死殉葬,伴王于九泉”,楚王听后,果然大为感动,当即封其为安陵君。

【虽然安陵君后来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就这段故事来看,楚王与安陵君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权力之上的讨好与被讨好的关系,情少而利多】

“龙阳之好”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了魏王与龙阳君之间的恋情。一日,魏王与龙阳君泛舟垂钓,龙阳君突然间抽泣起来,王问之,答曰:臣所得之鱼愈大,欲将前鱼弃置。推至己身,如今四海之内美人甚多,亦有传言称,臣以色侍君,色衰而爱弛。臣恐离弃之日不远已,安能无泣乎。魏王听后下令:今后再有私议龙阳君者,一经发现,格杀勿论。有敢言美人者,族!

“断袖之癖”

这一故事出自《汉书》,讲的是汉哀帝与宠臣董贤的故事。哀帝与董贤常常同床共枕,一日,哀帝午睡醒来,刚想起身,发现董贤压着自己的衣袖还在酣睡,不忍吵醒他,故选择用刀子割断自己的衣袖。其实除了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温情脉脉的故事,汉哀帝对董贤的宠爱还有很多表现,比如“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再比如“命人在自己的‘万年冢’旁为董贤另立一冢,以便能在死后朝夕相处”,甚至想效仿尧舜将皇位禅让给董贤。

【汉哀帝与董贤之间的感情,可能是君臣同性恋情之间最深的了,更像是夫妻,而不是建立在美色之上的讨好与被讨好的关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而且繁盛的封建王朝,汉朝的帝王对同性之间的关系似乎看的更开,好男风者众多,除了“断袖之癖”的汉哀帝,汉高祖、汉惠帝、文帝、景帝、昭帝、武帝、宣帝、元帝、成帝都有一个或几个男宠。

除“分桃断袖”外,古人还有哪些同性“相恋”的故事?


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汉文帝时期的邓通,汉武帝时期的韩嫣与李延年,其他帝王的男宠,如汉高祖时期的籍儒、汉惠帝时期的闳儒、汉景帝时期的周仁、汉昭帝时期的金赏等人都流传甚少。


邓通因“吮痈舐痔”而被我们所熟知,其实在“吮痈舐痔”之前,邓通就已经颇得汉文帝的宠爱。相传,汉文帝有一日梦到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着急之时,得一个美貌的男子相助才得以登天。不久汉文帝在渐台遇到了邓通,因邓通貌美,与文帝梦中的少年有相似之处,且其名“邓通”让文帝想到了“登天”,故招其入宫,并授予士大夫衔,两人形影不离。又说,有一相士断言邓通日后会因贫困挨饿而死,文帝为了避开这句预言,将邓通老家蜀郡严道铜山送给了他,让他随意采铜铸钱,邓通一时富可敌国,“邓通钱”也流传甚广。

但可能命运真的在冥冥之中就注定了,邓通因“吮痈舐痔”得到了更多宠爱,却也因此得罪了太子,在文帝死后,景帝继位,随即便贬邓通为庶民,抄家、处罪,最终邓通真的因贫饿而死。

南北朝时期男风也较为盛行,最著名的“好男风”之人当属苻坚,这可是个因“男色”而身亡的人啊!据记载,苻坚灭前燕后,俘虏了前燕太子慕容冲与清和公主,此时慕容冲年仅十二岁,与姐姐都长得十分美貌,苻坚见猎心喜,将两人都纳入后宫,慕容冲得到专宠。但不久后,苻坚收纳姐弟二人的事情被人知道,百姓做歌谣讽刺:“一雌一雄,双飞入紫宫”,臣子也责备苻坚,苻坚这才将慕容冲送出宫,安置于阿房。

慕容冲渐渐长大,苻坚对他始终念念不忘,看在当年的情分上,让慕容冲当了平阳太守。慕容冲以此为起点,不断积蓄力量,在阿房自立为燕国皇帝,挥兵入长安,苻坚仓皇出逃,最终死在了外面

除“分桃断袖”外,古人还有哪些同性“相恋”的故事?


君臣之间的同性“恋情”,更多的是一种位尊者对位卑者的狎玩,也可能是位卑者获取利益的一种渠道,情少而利多。因此两者之间的角色取决于地位的尊卑,只有尊贵者才有狎男的权力,地位卑贱者只能被动承受,若反之,则是大不敬。

在古代除了君臣之间的不对等的“恋情”,民间也存在同性“相恋”的风气,而且类型各异,既有恩客与男妓之间的“银货两讫”的关系,亦有“契兄”与“契弟”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贱妍媸,各以其类相结,长者为‘契兄’,少者为‘契弟’。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抚爱之如壻。弟日后生计及娶妻诸费,俱取办于‘契兄’。其相爱者,年过而立,尚寝处伉俪。”

最早的男妓可能出现在唐朝,据记载,在当时的长安出现了为男人提供服务的男妓,而且这种服务很公开,很大方。此之后,男妓之风禁而不绝,到明清两代更是发展到了顶峰。

明代《渔矶漫钞》中写道:浙江海盐有个名叫金风的绝色男妓,被严嵩之子严世藩看中,两人形影不离,直至发展到严公子白天离了金风不能吃,晚上离了金风不能睡。

清代,北京有一处“相公堂子”,俗称“大下处”,就是男妓馆聚集的地方,到了清末“每值明月当空,万家灯火之际”,“相公堂子”总是一片欢声笑语,这一营生做的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从商朝至清末,同性“相恋”之风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绵延了数千年,不可否认这其中肯定有真心相爱的,但更多的是一种X剥削和X压迫。从分桃而食到龙阳之好,再到男妓的泛滥,都蕴含了位尊者对位卑者的压迫,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一种陋习。所以到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帝制瓦解,同性恋受到了社会的抵制与鄙视,从此转入了隐蔽状态;到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不断,同性恋更是被视为流氓行为,他们就更深入地转入地下,成为一般社会公众陌生而近期的想象与传闻。

除“分桃断袖”外,古人还有哪些同性“相恋”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