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 高校圖書館的轉型探索

【連網】(策劃 全媒體採訪中心綜合二部記者 張晨晨)高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是高校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又是高校文化和圖書館閱讀文化的交集,具有閱讀文化的基本內涵。在“互聯網+”時代,以科技為支撐的新型閱讀媒介迅速發展,為大學生的閱讀活動帶來巨大變化,必然促使高校圖書館的業務轉型。

作為當前優化社會文化的承擔者與領航者,高校圖書館應予以充分重視,採取一系列有效應對措施,擴大數字化文獻資源種類、創新網絡服務模式、提高閱讀服務質量,滿足廣大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等,從而為建設書香社會貢獻力量。

提高數字閱讀資源覆蓋率

“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學生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便可以閱讀書籍,獲取學習資源,與到圖書館借閱書籍相比更為簡單方便,所以,圖書借閱人數逐年減少是普遍現象。”江蘇海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艾華介紹,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該校圖書館的座位雖然比較搶手,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考研或考公務員的大四學生。

江蘇海洋大學圖書館另一組數據顯示,2019年數字資源下載量較2018年增長20%,訪問量較2018年增長119%。而這組數據背後則是校圖書館對於數字資源的大力引進。據艾華介紹,2019年,該校圖書館在電子數據庫資源投入佔全部資源投入的71.7%。包括開通了WILEY期刊數據庫、RSC數據庫、設計師之家資源庫等等25種中外文數字資源的試用,助力教學科研。同時爭取CADAL海量資源共建共享,240萬餘冊(件)電子圖書、報刊免費使用。

“時至今日,卻超越紙質閱讀,一躍成為當前的主流閱讀方式。這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也是大勢所趨。”艾華表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人們的學習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學生群體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逐漸加深。高校圖書館需要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優化自身建設,創新服務途徑,為讀者提供網上資源服務,推動自身的現代化轉型發展。

創新線上網絡服務模式

去年10月,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開展了“優質服務月”活動,彰顯了線上網絡服務模式的轉型思路,其中包括“碼上有禮———愛上微信圖書館”圖書館官微推介會、“我在故我show”圖書館隨手拍徵集、“發現獲取智慧”數字移動資源推介、“超期免罰月”活動等多項內容。據該校圖書館信息諮詢部曹曉君介紹,開設網上信息服務可以促進高校圖書館資源管理的數字化發展進程,增強學生讀者對館藏資源的瞭解,拉近師生間距離,從而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

曹曉君說,“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和發展需要更多的探索,而為讀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不能再拘泥於傳統紙質閱讀的形式,可以創新服務媒介,結合讀者喜聞樂見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和社交工具,如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朗讀亭等方式,以此來實現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

“往年,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單一,對師生的吸引力也有限,而提升數字化網絡服務水平,則可以無縫銜接,打通高校師生閱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艾華介紹,該館還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嵌入匯文圖書管理系統微信服務平臺,座位預約、自助借還、移動圖書館等服務和科技查新工作的開展,提高了服務水平,也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根據統計,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點擊量最多的自定義菜單為座位預約和匯文服務、移動圖書館。通過圖書館現代化設備的利用,實現圖書館大流通及服務水平現代化的需要。

強化創意閱讀推廣方式

“通過參加校讀書節活動,知曉瞭如何利用書籍,如何發掘圖書館資源,激發了自己讀書的熱情。希望讀書節今後能舉辦更多精彩的活動。”在2019年年底舉辦的江蘇海洋大學首屆讀書節上,獲獎學生於洋表示。

“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的閱讀主體,但由於處在成長期,心理不穩定,會容易出現不良的閱讀心理和行為,這個時候,高校圖書館就要適時作為,恰當引導大學生的閱讀心理和行為,培養閱讀素養,構建良好的圖書館閱讀文化。”江蘇海洋大學學術期刊社社長李義良分析,當前數字化轉型給高校圖書館帶來諸機會與挑戰,除了積極採取應對措施之外,還要立足最根本定位,就是作為全體師生閱讀學習的平臺陣地,不斷夯實自身服務理念,營造高品質閱讀文化氛圍,在提高學生閱讀素養、培養健全人格等方面,堅持不懈。

“創新服務模式可為業務轉型期提供探索路徑,而恰當地抓好學生群體獨特的閱讀心理,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閱讀產品和服務,才更能拉近與學生讀者間的距離。”艾華坦言,“或許因為師生間存在天然的思維差異,導致我們在挑選書籍的時候,會與學生的閱讀品味、閱讀風格產生一定的代溝。我們挑的書,他們不一定喜歡看。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舉辦有趣的閱讀活動,創建圖書館與學生群體之間的溝通橋樑,在交流互動中,準確、深入地瞭解讀者的閱讀需求與閱讀偏好,收集讀者對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意見與建議,優化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促進圖書館服務工作的人性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