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認可",看重慶這所高校的硬實力!

在重慶市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區——沙坪壩區,坐落著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重慶大學,它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近年來,重慶大學按照"強化工科、夯實理科、振興人文社科、拓展醫科、推動交叉、發展新興學科"的學科發展思路,深化內涵建設,打造學科高峰,著力構建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流學科體系。

目前,重慶大學擁有理、工、經、管、法、文、史、哲、醫、教育、藝術11個學科門類,現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另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9個(含培育2個)。根據最新數據,學校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分別為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物理學。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在學科發展中,科研平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重慶大學發揮學科優勢與特色,打造國際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機構,現擁有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1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3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8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其他省部級及各類研究基地180餘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111計劃")5個。

長期以來,學校依託學科與平臺優勢,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僅2019年,重慶大學在科研發展上成績喜人,更有項目取得了重大成果。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2019年1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重慶大學王時龍教授主持完成的"複雜修形齒輪精密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裝備"和土木工程學院楊慶山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屋蓋及圍護體系抗風防災理論、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重大牽頭完成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月球上長出第一片綠葉

2019年1月12日20點,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傳回最後一張試驗照片,顯示載荷內生長出的植物嫩芽長勢良好。在經歷月球高真空、寬溫差、強輻射等嚴峻的環境考驗後,重慶大學牽頭研製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生物生長實驗,也是人類首次在月面以較高等生物構建太空生態系統。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2019年4月,中國知網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整理自2006年至2019年3月國內984所本科院校在各學科發表的高被引論文。結果顯示,重慶大學高被引論文數量1438篇,居全國第14位,分學科排名工學類高被引論文745篇,居全國第5位。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2019年7月5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聶建峰與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和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李斌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題為"Large plasticity in magnesium mediated by pyramidal dislocations"的研究論文,聶建峰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重慶大學為通訊單位,這是重慶大學首次作為通訊單位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2019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佈了關於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重慶大學共有4項獲獎項目。其中牽頭3項,包含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同時作為參研單位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呂學偉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鈣鎂鈦精礦大型電爐冶煉高鈦渣關鍵技術及應用"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2019年的基石之上,2020年重慶大學繼續發力,1月10日便迎來開門紅,實現歷史突破——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揭曉。重慶大學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是學校牽頭成果第一次獲該獎項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也是重慶市時隔7年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此外,學校參與項目"河谷場地地震動輸入方法及工程抗震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2月24日,重慶大學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陳斌研究員團隊等合作,在《Nature》上發表題為"High pressure strengthening in ultrafine-grained metals(超細晶金屬的高壓強化)"的研究成果,黃曉旭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重慶大學為共同通訊單位,材料學院青年教師馮宗強為共同第一作者,黃天林副教授為共同作者。

此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重慶大學積極承擔高校責任與使命,貢獻了"重大力量"。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2月7日,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政霖副教授等完成的冠狀病毒動態分析數據庫(CoVdb)構建,其論文"全球冠狀病毒動態分析數據庫"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注:bioRxiv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該文囊括了當時所有已報道的冠狀病毒株基因組,為冠狀病毒科的基因組鑑定提供了方便。

10個學科居全球前1%,科研成果獲世界

2月12日,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呂敬龍等完成的"123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和細胞因子分析"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注:medRxiv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該文提出淋巴細胞亞群和細胞因子水平檢測可作為預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症患者向重症患者轉變的重要依據,為新冠肺炎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參考。

目前,學校堅持"紮根重慶、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辦學思路,堅持"樹西南風聲,創一流大學"的辦學理念,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正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辦學目標不懈奮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重慶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重慶大學官網、官微、教育部、新浪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