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这是一个小导演大展才华的黄金年代。

宁浩用荒诞的黑色幽默,开启了“以小搏大”的时代;

毕赣以诗意的长镜头,敲开了艺术电影的新大门。

而他是比较特别的一位;

凭借一部朴实无华的纯方言电影,在万花丛中脱颖而出。

他是电影人鲁坚。

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从年少时在老家遵义碱厂大院观看露天电影的那个时候,鲁坚便在幼小的内心埋下了一粒电影梦想的种子。

直到《末代皇帝》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鲁坚被这部大气磅礴,充满深厚人文和诗意化的史诗巨作深深的吸引,坚定了他做一名电影人并视电影为一生追求的决心。

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至今他的微博标注最喜欢的电影只有那部《末代皇帝》。

此后,他在小成本领域深耕数载匠心筑梦,拍了多部电影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第十部作品《麦子的盖头》被国内外电影节眷顾。从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到美国旧金山新概念电影节,再到中国电影百合奖。短短数月里,《麦子的盖头》屡获大奖,成就了鲁坚入行以来的高光时刻。

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导演须是半个编剧

当然,电影成功的背后鲁坚付出了不同以往的艰辛。

除了导演的工作,剧本内容也是他独自完成的。鲁坚认为一名合格的导演需要具备编剧的能力。

纵观电影界,李安、王家卫、冯小刚、贾樟柯、曹保平等著名导演都是编剧出身。

事实上,鲁坚导演的作品绝大多是由他独立编剧的,这离不开他大学期间以及工作后常年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理性思考。

从编剧到导演,鲁坚足足等待了16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沉淀,将他磨成了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导演。

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鲁坚说过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要走进生活,扎根生活,艺术创作就会有如神助。”

多重身份 多重责任

不仅如此,鲁坚还遇到了中小成本电影融资难的问题,令身为导演的他不得不身兼数职,兼顾影片的制片人及联合出品人。

多重身份就意味着多重责任。

从选题、剧本创作开始,其间历经融资、报批立项,以及拍摄制作、送审修改、宣发等工作,鲁坚把电影比做一场马拉松接力赛。

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当被问道有没有为钱头疼过时,鲁坚面露苦色表示:太缺钱了。

从他的言语中能感受到《麦子的盖头》一路走来的不易,和他身为电影导演的无力感。

所幸经过团队的齐心协力,最终拍出了令大家满意的作品,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相信此时的鲁坚精神世界是富足的,当初经历的困难和阻碍,如今再回首,早已变成了一道道风景。

不忘初心 笃定前行

鲁坚擅长拍摄小成本电影,这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自编自导的影片《卒迹》曾荣获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低成本电影导演奖。

即便没有大IP,没有大制作,没有明星卡司,也丝毫不放松对电影品质的追求,他把每一部电影当做大银幕电影来做。

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在电影这条路上鲁坚没少经历磕磕碰碰,但如果让他重新选择,结果还是一样的。

在被问到不做导演会做什么职业时,鲁坚笑着回答:还是导演吧!

他对电影的赤诚之心一直没有改变,正是这种真挚真诚的态度、单纯的执着,才让他一步一步的越走越远。

导演气质决定电影风格

入围北美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后,鲁坚梦想有朝一日登顶三大国际电影节,这也是每个导演毕生的梦想。

对待电影拿奖,鲁坚一贯采取顺其自然、一切随缘的态度。比起拿奖,他更在乎的是观众用心看他电影。

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靠钱堆砌起来的,也不是靠拿奖与否,更重要的是看这部电影中有没有导演的态度和诚意。

鲁坚是那种骨子里十分正的人,对电影怀有敬畏之心。

电影人鲁坚:心存敬畏,修行不止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自己,鲁坚认为自己的性格像蛇:冷静、闷骚。表面看似儒雅内敛,内心却充满了狂热与躁动。

他的性格与气质直接影响了影片的特征与风格,这种特质逐渐成为了他电影作品的符号。

给人生做减法

作为一名导演,鲁坚不止有诗情画意,更有艺术家的使命和担当。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创作一个让观众信服的故事是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在坚持或放弃中做出选择的修行

对于今后的电影之路,鲁坚送给自己三个字:做减法

我们每个人总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从没想过什么是自己不要的。

当一个人开始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把不重要的事情全部砍掉,保证精力、时间和智慧全部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能专心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