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的悲哀

张侘||文

甘地的悲哀

漫画甘地

色之于味,如影随形;色离绝欲之人,味绝得道之士。——《甘地自传》

他不是宗教,他又是宗教,他像释迦牟尼一样出生,又如同耶稣一样离世,他没有创立什么教名,也没有什么系统的教义传播,如果说有什么信仰的话,那么一定就是“非暴力”。他秉承自己的信仰,从日不落帝国手中夺回了印度的独立,他秉承自己的信仰,二百五十万人的大暴动,大屠杀,5万5千名军队无法阻止的,他凭一己之力做到了。

他就是甘地。

甘地的悲哀

电影《甘地传》

甘地也难免满心悲哀,他出生显贵却终是穷困潦倒,他为亿万人爱戴敬仰,却难得子孙后世的哪怕一点儿的理解,他曾幻想以爱赢得独立与和平,却最终倒在了冲突的血泊中。

童年、家庭与禁欲

甘地的悲哀

幼年的甘地

甘地出生显贵,父亲,祖父都做过地方最高长官,放在古印度,他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是藩王的儿子,会被称作王子。

甘地却其貌不扬,矮小瘦弱的像只麻雀,他还生性怯懦,多愁善感,他不属于那种博闻强记,品学兼优的人,在幼年时,他只能凭借自己显赫的种族地位获得奖学金,他也曾凭借父亲的权威逃掉不喜爱的体育训练,因家族的显贵,十三岁就必须娶妻生子,童婚被他诟病一生。

甘地的悲哀

《甘地自传》

甘地在他的自传中屡屡提到他对妻子身体的依恋,“禁欲”的思想从他十四五岁萌生的,而到其五六十岁都还是那种尚未完善的状态。他相信绝食有助于禁欲。这一点很多人都会相信,但很少人会为此绝食,也不大会有人会想到禁欲。为达到目的,早年他经常性地把妻子送回娘家,进行隔离“治疗”。促使甘地下如此狠心的原因恐怕就是自己父亲的去世了。父亲去世那天他本是在病重的父亲身边服侍着的,可是,当他的叔叔让他回去休息时,他欣然同意了,回到他们的房间中,和妻子刚刚温存了十分钟,便有佣人敲门告知父亲病重了,病重是委婉的说法,他一直都病重着,甘地没下床时就明白了他永远地失去了父亲。

甘地的悲哀

青年甘地

父亲即将离世还有极强的兴致与渴望令他感到羞愧。这是他终生倡导禁欲的发轫。

他对待妻子孩子以及子侄辈都是苛刻而不近人情的。他不热衷积累财富,也极不情愿给子孙留下财富,甘地曾因别人送给妻子的贵重首饰而和妻子大动干戈,他鼓动年幼的孩子抵抗妻子,年幼的孩子当然不知道贵重品对自己的意义,他们合起来让孩子的母亲,甘地的妻子把首饰捐赠了出去。而他的哥哥,曾经鼓励与支持他出国留学的兄长也难免遭受甘地的气,甘地曾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说,“你很难再从我这里得到一分钱了,我能给你的已经尽数给了你,我将我的其余财产悉数捐赠了出去。”他的兄长气急败坏,再也不肯与他联系。他的兄长所气的并非是甘地说话的语气,而是他的做法实在和他们所属的阶级和家族背道而驰,他的做法是在摧毁他们家族的荣耀,更是在毁坏自己子孙的前程。

直到甘地的生命后期,甘地几乎一无所有了,他所有的财产仅包括一部《薄伽梵歌》、一套白铁餐具、一尊象征教主的三只猴子的小雕像和一只用牺牲系在腰间的价值八千先令的英格索尔老怀表。

他力图向自己的家人传达自己的观点:每个生命来到世上都能尽其所能地获取其所需,所有人对我们的厚爱都将是所有人与我们的不幸源泉。

甘地的悲哀

甘地后人

甘地的哥哥行将就木时,一如从前的那样原谅了他,他希望甘地能够去看望看望自己,他也希望甘地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照顾一下自己的子侄。然而,甘地在还没来得及见到哥哥时,哥哥就已经撒手人寰了。而他也没有照顾他的子侄,因为他觉得按照哥哥的说法,他最好的照顾就是不照顾。

甘地的暮年,他的后人们几乎都从他的身边消失了,照顾自己的都是觉得他伟大的“信徒”,他的子孙却截然不这样认为。

曾有一部影片叫《甘地,我的父亲》就是从甘地长子的视角展示了一个民族圣雄和一个失败父亲的故事。故事中民族独立和家庭破碎成为了两条主线,甘地不让四个儿子接受高等教育,不让儿子结婚。由于对父亲的不满,长子哈里开始酗酒,甚至改信伊斯兰教以抵抗父亲的非暴力政策,最终长子哈里在寻求父爱,抵抗父亲的征途上颠沛流离,感染上了结核病而草草结束了一个凄苦孩子的一生。

甘地的悲哀

电影《甘地,我的父亲》

电影上映时,众多印度人写信给印度总统和总理要求禁播此片,甘地的孙子则发表声明说:“影片非常感人,处理的非常合理。”

蹲号子,绝食与非暴力抵抗

甘地反对儿子接受高等教育,反对儿子结婚。其实都是他人生际遇中总结出了的对对的东西的理解,一如他总结出非暴力抵抗,不合作的理念一样,在家庭的理念里他也有自己的独特理念。

二战期间,甘地曾为宣传自己的非暴力政策而四处奔走,要求各国放弃抵抗法西斯。当局因此不得不把他抓起来。

甘地的悲哀

社会运动中的甘地

他说“在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很多的暴君和凶手在短时间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就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是这样。”

甘地的悲哀

甘地是仁慈的,是有着坚韧的信仰的,但有时候他算不得睿智,要知道真理和爱并不能自己蹦出来抵抗暴君和凶手,把一切交给时间其实本质上还是在交给大多数人们去正确地处理问题,他没能明白自己和所有人都是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地运动并同时寻找正确的。

或许他有时是对的,但绝不可能是全部。

为了践行他的信念,他有他自己的方法:绝食、禁欲、蹲号子是他处理自己和民族问题的三大策略。绝食和蹲号子能很好地帮助他实现禁欲,而绝食、禁欲与蹲号子也是他很好实现民族醒悟、民族提高、民族独立的方法。

甘地一生被捕多次,具体多少次连他自己也没能细数出来,事实上他好像是挺甘愿被捕的。在可数的拘禁中,他在狱中共计度过了六个春秋,共计2338天。其中249天是在南非的监狱,2089天是在英国殖民者的监狱。甘地一生有16次绝食,其中有两次是绝食三周,每天只是喝一点苏打水。最后一次绝食是他79岁时,也是离他死前的半个月,共绝食121小时30分钟。目的是为了抗议在刚刚实现独立的印度,又陷入的百万人级的宗教冲突。那一次绝食发生了加尔各答奇迹,数百万宗教分子愿意放弃械斗,搁置仇恨,只为让甘地进食。加尔各答的动乱平息了,他又前往德里去宣扬和平。

然而,在甘地自认始有成效,并计划准备徒步穿过旁遮普省的大地前往独立后从印度母体分出去的巴基斯坦,并继续宣扬和平时,一个极端的宗教分子把他枪杀了。这注定是一个悲哀,也是一个历史必须的一笔——一个和平使者死于暴力。就像耶稣必须被钉上十字架一样才能拯救世人,甘地也是如此。甘地中枪倒地之后,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哦!上帝啊!”

声色是那样的凄婉。

甘地的悲哀

为甘地送葬的人群

甘地曾如此谈到自己吃苦的意义“: 我们只受打 , 不还拳 , 我们用自己的痛苦使他们觉察到自己的不义 , 这样我们免不了要吃苦 ,一切斗争都是要吃苦的 !”“自己受苦意味着对人的信任和希望 , 意味着对人性中某种善端的尊重。这也是一条自我忏悔 , 自我纯洁之路。最后 , 如果你是正确的 ,你就会在经受重重痛苦之后取得胜利 , 如果你错了 , 那么受打击的只是你个人而已。”

关于非暴力抵抗,他说:“人和行为是不同的两个事情。一个好的行为是应该引起称赞的,而一件不好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指责,而作出此种行为的人,无论是好是坏。总是由于他的行为的好坏而受到尊敬或怜惜。”应该是恶其罪而非恶其人,“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理念,但很少有人做到,这就是为什么抱怨的毒汁遍布全球的原因。”

甘地的悲哀

纺织中的甘地

在他看来这种“非暴力”就是追求真理的唯一有效途径和基础。打击和抵抗一种制度是十分正当的但要打击和攻击这种制度的创始人或维护者,那就等于抗拒和打击自己。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模子刻出来,并被另一种制度粉饰过的人,我们都是造物主的儿女。也只有这样(非暴力)我们心中才有无穷的神灵之力。而蔑视一个普通人就是蔑视那种神灵的力量。可见,伤害不只是那个人,同他同时被伤害的还有整个世界。

甘地的悲哀

甘地画像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的陵墓花了五亿法郎 , 甘地的骨灰却早已被老恒河的流水给带走了 , 但甘地的精神却注定是长存不衰。甘地给世界文明带来了一种新的东西 , 这种东西的意义我们现在还很难估计。甘地决不止是一个国家的缔造者 , 他也是一种伟大精神的创造者。甘地仅是印度的 ,也是世界的。但他也很难属于他自己,属于他的孩子与家庭,他为世界奉献自己,也被世界所伤害。他也是哀伤的不是吗?那一句:“哦!上帝啊!”多少有些凄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