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大奕可以解決問題……

檸檬@朋橙心理 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很多人都知道,心理學最愛問:“你有什麼問題?”


問題來了!


4月17日,微博名為@花花董花花(以下簡稱花花)的博主發博稱“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孃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之。”並在文末@了張大奕。


如果@張大奕可以解決問題……


張大奕,淘寶網紅,1700多萬的粉絲,再到上市公司如涵的第二大股東,身價至少5個億。花花同樣不是一般人,她是天貓總裁蔣凡的夫人。而蔣凡,2006年畢業入職谷歌,28歲就成功把公司以80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阿里。目前任天貓淘寶總裁。


緋聞曝出當天,淘寶持股佔7.4%的“如涵控股”股價盤前大跌近10%,市值蒸發1.5億。據悉,蔣凡已在阿里內網就此事造成的影響表示道歉,要求公司調查自己。


吃瓜群眾沸騰了。問題即“瓜”,這瓜好大。


作為一名心理服務從業者,我接下來說的,可能不太符合主流價值觀,如果你願意,可以繼續往下看。


我想從關係的角度,來說一說這件事。在說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甲和乙兩個秀才進京趕考。途中,路過一個村莊後,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甲秀才和乙秀才約定,分別找村裡的人詢問過河的方法。只要有一個人找到方法,就回到約定地點,兩人一起過河。


甲秀才找到村裡一個人問,你們這裡有橋嗎?


村裡人說,沒有。


甲秀才想著要建一座橋,於是找到村裡的木匠幫忙。木匠表示,橋可以造,但他沒有木材。

甲秀才又問,木材要到哪裡去買?木匠說,離這裡2裡地的村子應有。


於是甲秀才又去買木材,再等木匠造好橋。甲秀才終於過了河,卻已經錯過了京考的時間。


乙秀才呢?


乙秀才也找到一個村裡人問,你們這裡有橋嗎?


村裡人說,沒有。


乙秀才接著問了一句,那你們是怎麼過河的呢?


村裡人說,你往上再走1里路,就可以繞過這條河了。


得知這個消息,乙秀才很高興。他馬上回到分手的地方,想等甲秀才回來一起過河,但左等右等,甲秀才一直沒來。乙秀才只好自己先過了河,及時趕到了京城。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異常努力地解決問題,但怎麼去努力,卻還是在原有的框架裡,離你內心真正想要的,越來越遠。


花花對張大奕的警告,讓我聯想起當年,一代名妃戴安娜在記者面前曝光 “卡米拉”一樣——“我們的婚姻裡有三個人,實在是有點擠!”


當時,那麼多人挺戴安娜,但她得到幸福了嗎,沒有!


那對“花花”們來說,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心理學在當事人遇到問題時,不主張當事人解決自己以外他人的問題,而是主張誰(自己)痛苦誰(自己)改變。你的生活,只能由你自己和你的人生伴侶來共同面對。


在我看來,“花花”的困境,本質上是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的升級版:八卦的網友早已經扒出,“花花”是氣質出眾,帶娃勤勉,更加上烹飪、珠寶、書法、旅遊、健身一樣不落,低調上進又品位不俗。


眼尖的網友同時還看到,“花花”在1月份的時候,點讚了TED的性愛普及課《夫妻如何長期保持穩固的性關係》。性關係的背後,是親密關係,好的親密關係才造就好的性關係。聯繫前因與後果,我們不難發現,兩個人的親密關係已經存在問題。


在親密關係裡,有一個詞叫做“同頻”,也有人稱之為“三觀”。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婚姻中,兩個人的格局或三觀,一定是互相影響的。而好的親密關係,一定是相互滋養、彼此成就的。


其次,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是信念在起作用。從花花的行為來看,發博背後的信念是:“張大奕你的行為傷害了我和我的家庭,張大奕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和買單。我是一個受害者。”


如果@張大奕可以解決問題……


焦點在哪裡,結果就在哪裡。如果你的焦點是別人的錯誤,想讓他人為你的生活來買單,恐怕你是無法去自我成長的。


從他們孩子的角度,親親相隱為直,這是孔子說的。在古時候,除了殺人和弒君,刑法也認可,親人之間會有包庇的行為。這也是一種文化。


如果兒女知曉了在微博上被曝光的父母,他們心裡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和價值觀呢?


生命最重要的意義,不是愛情,不是自由,而是傳承。傳承的意義,不在於犧牲,而是當下的你要活出來,你是否活得有意思、或是有意義?在生命傳承的長河裡,只有父母的學習、成長及和解,才會實現代際賦能,不然,就會出現卡頓和阻滯,嚴重影響子女的成長。


第三,療愈一切傷痛的五個字:一切都會過去。


經歷就是獎賞,每一段路都不白走。外界環境的改變,改變的只是環境,自我的成長,才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事實上,過去無法改變,結果也許不是“花花”們想要的,但是這個過程,是“花花”們可以去學習、可以去感知的。


學習心理學,就像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可能是10年前,或是現在。


如果說心理學最愛問:“你有什麼問題?”那麼在自我成長的領域裡,我們更喜歡問:“你來到這個世界,想達成什麼目標,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吧,永遠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應該變成什麼樣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