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你感受到內心的召喚

人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回應它,人就始終不能平靜下來,如果去回應它,就意味著必須放棄很多心愛的人和物。(呂克·貝松 《碧海藍天》)

這句話用來評述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似乎頗為妥當,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對費爾米娜·達薩長達半個世紀的傾慕,便是最好的詮釋。

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你感受到內心的召喚

閱讀馬爾克斯的作品,從來都不是奔著其嫻熟的敘事技巧和細膩的故事情結,而是邊閱讀邊思考,有時沉浸於作者對人物與讀者內心呼應的掌控,有時則幡然醒悟脫離這種掌控,獨立於作品去探索現實與內心的碰撞。

馬爾克斯非常擅長於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中築建時代的脈痕,這也我是最為欣賞的一點,感受到的不僅是人物命運的多舛,還有一個國家和地區乃至整個時代人文的縮影。

對於《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作品的理解,我的想法並沒有被馬爾克斯強大的掌控力所攝迫,但就如文章開篇所講,“人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回應它,人就始終不能平靜下來”,這也正是我內心的寫照,我只遵從內心的召喚去寫作。

如果沒有這種強烈的召喚,任何形式的寫作我只能看作是沒有靈魂的垃圾。

對這部作品的收尾我其實並不滿意,可能也有人有相同的感受,但出發點也許不同。

馬爾克斯並沒有延續整部作品壓抑、迷茫、絕望的基調,而是給了跨越半個世紀的兩人完美的人生結局。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等待了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接觸了623個女人後,終於為內心的召喚劃上了句號。

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你感受到內心的召喚

而費爾米娜·達薩則被青春的回憶折磨了數十年後,屈從於回憶的羈絆,接受了“等”了她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

某種意義上看,不得不說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烏爾比諾的死讓這個結局不必揹負背叛,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情人的消亡也似乎還了他一個“清白”之身。

但隱藏在這背後的,似乎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不知是作者有意迎合讀者或是同情弗洛倫蒂諾·阿里薩,還是故作更為徹底的絕望。

事實上,作品中的一切都在變,只有兩個人年輕時的回憶在各自的心裡沒有變。

費爾米娜·達薩情竇初開的愛情讓她在愛情的世界裡迷失,以至於失去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判斷,屈從於現實與某一刻的醒悟,嫁給烏爾比諾醫生。

這份婚姻除了最初幾年烏爾比諾母親及其家族的教條束縛讓其深感不幸之外,自此婚後幾十年的生活殷實豐滿,即便是現代生活中的夫妻,也少有如他們那般穩定。

費爾米娜·達薩從最開抗拒被教條和階層馴服,直至完全融入這個圈子,甚至主動維護這個圈子,恰好說明,人的執念在時間和環境面前,是如此的脆弱。

日子就像隱形的沼澤,悄然吞噬著每一份桀驁。

在我看來,費爾米娜·達薩雖然在作者的刻畫下高貴、聰慧、聖潔(有《百年孤獨》中美人兒蕾梅黛絲和費爾南達·德爾·卡皮奧的影子),但仍然是現實中眾多女性的寫照,並沒有逃離出生活的腐蝕和本能的慾望,內心的召喚如同潛伏的種子,總在外界環境適宜的時候破土而出。

而她對愛情的迷失,讓她無法以絕對的愛情去滋養烏爾比諾,以說不清道不明的習慣取而代之。

但不得不說,烏爾比諾的結局也是幸福的,至少費爾米娜·達薩一身清白並且深情的陪伴了他一世。

“可憐的人”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我看來並不可憐,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世紀等待絕對會讓任何一個憧憬愛情的人奉為聖經,這也正掉入了作者收尾的“陷阱”。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是我們內心召喚的一個象徵,如同每一個男生在初嘗愛情受挫後的不甘,而少女時期的費爾米娜·達薩則是大多數男生幻想的代表。

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你感受到內心的召喚

因為得不到,所有的失望和不甘都會轉化成對“費爾米娜·達薩”的豐滿,內心的召喚越強烈,“費爾米娜·達薩”就越神聖越完美無缺。

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有更多的選擇,塵封有關“費爾米娜·達薩”的回憶,偶爾會有來自內心的召喚,但那似乎已經是很遙遠的聲音。

而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則是一些人內心的豐碑,永遠執著於回憶,回應內心的召喚,陷入無望的陷阱。

這個世界每分每秒都在變化,無論是你喜歡的人還是物。

烏爾比諾出軌神學博士芭芭拉·林奇就是很好的說明,在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眼裡接近完美的費爾米娜·達薩也避免不了丈夫另尋新歡。

這足以詮釋,喜歡不過是屬於一個時期的東西,如何的驚天動地,也只會留在驚天動地的那一刻。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無可救藥的執念註定不會想到這一點,也正是這種執念支撐著他風流的活過了大半輩子,結識了623個女人,並且一生有人悉心照料,年至暮年收穫了半個世紀的“愛情”。

如此來看,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並沒有為他無可救藥的執念買單(惡果),相反,他比任何一個人都要活得瀟灑和圓滿,除了忍受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煎熬和沒有子嗣(書中未明確指明)。

所以,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並不可憐,他只是響應內心的召喚,用智慧(狡詐)和回憶征服了時間和費爾米娜·達薩。

這並不是一個我理想中的結局,因為弗洛倫蒂諾·阿里薩贏得並不光彩,甚至一度讓我覺得有作者是否遵從內心真實意圖的懷疑。

不可否認這部作品是偉大的,無論是人物、事件的刻畫,還是從中映射出來的關於愛情和人生的智慧,以及對社會和時代的思考。

故事裡的人和事仍在我們身上驗證、延續, 如同夾在書中純白的梔子花一樣,那熟悉的味道,仍在遠遠的召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