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中国修地铁最慢的城市是西安,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段子固然是段子,但是从侧面说明了西安文物古迹之多。


西安作为世界久负盛名的文化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2011年国务院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十三朝建都西安一览表•坤庭书房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全省文物资源2020年版最新统计数据。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2020陕西文物资源概况•陕西省文物局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西安目前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有3246处,其中有级别文化保护单位392处,

世界遗产2处6个点,可以说是“一步一文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的建成区与遗址区高度重叠,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之间是如何协调共存的,我们来一探究竟。


西安文物保护历程回顾


1950年到1980年间,西安市人民政府分别对鼓楼、大小雁塔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葺工作,编制了西安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20世纪50年代的西安钟楼•新华网


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规划沿袭了唐长安城以来所形成的棋盘式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


另外,城市发展特意避开了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地区,避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对这些历史遗迹的破坏。


这也为现在遗址的开发复原等建设提供了可能,为今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20世纪80年代的西安大雁塔•NEWS


1982年,西安市被确认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随后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重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行了说明。


1980年到2000年,规划提出了“保护现存明城的完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迹”的保护战略,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城市风貌进行了全面保护。


这一阶段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实施了明城墙、环城绿化、护城河、环城路四位一体的环城工程,对保护古都风貌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城墙的环城绿化•NEWS


同时该阶段制定了各种法规,如《西安市周丰镐京、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西安市控制市区建筑高度的规定》等。


这些法规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法制化,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和可实施性。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古城墙一角•NEWS


2000 年以来,《西安宣言》的发表,使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和世界古城保护运动接轨。自此,开始了全面按照国际准则和国家法规开展保护工作的新时期新局面。


在城市发展格局上,确定了“新旧分治”的规划思想,疏解旧城,建设新城。这时期,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开始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大雁塔的全新风貌•NEWS


西安文物保护新的挑战


随着西安经济体量不断壮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骨架不断被拉大。历史旧址与现代新城融合的同时,保护与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2011年西安地铁二号线(北段)通车运营,标志着西安进入“地铁时代”。然而地铁二号线的修建过程中,总是会和各种文物古迹“不期而遇”。


据统计,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对二号线沿线进行考古发现,迄今共发现并清理古墓130余座,出土器物200余件。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地铁在规划建设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及省市有关文件要求。


在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中,针对地铁下穿西安城墙、钟楼等文物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程保护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采取双向绕行、加大埋深,盾构施工、控制沉降,采用暗挖法,无缝接轨等,对其他地区地铁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具有借鉴意义,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肯定。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施工剖面图•NEWS


西安地铁二号线贯穿城墙北门,钟楼和城墙南门,地铁在经过时都采取了避让措施,除了要规避南门,还要规避永宁门下穿立交和地下停车场。


地铁在修建时,将其设计的固有频率和地上建筑的共振频率区分开来,是为了防止对地面建筑的破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对文物保护的良苦用心。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现场•NEWS


同时,在经过古建筑附近的地铁轨道还铺设减震弹簧以减少对古建筑的影响。


二号线用于文物保护工程的投资就有2500多万元,仅为了避让明城墙和钟楼工程措施费用就超过1亿元,为了减震使用的钢弹簧复制板道床1公里就要2000多万元。


西安地铁四号线,在经过曲江、大雁塔、大明宫等文物保护建筑群的时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地铁四号线路线图•NEWS


西安对于文物的保护可谓是不遗余力,甚至有时候已经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但是,宁愿城市建设慢一点,也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瑰宝,这是一种民族情怀,也是一份责任担当。


西安文物保护全局规划


我们根据古城区的文物保护,从更加宏大的整体和层次,看看西安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存,如何形成交相辉映,和谐共生的局面。


西安的魅力在于古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古城文化。古城的格局继承了唐代以来棋盘式方格网状的道路格局。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唐长安城平面图•NEWS


此举同时保护并发展了城市中轴线,保持了城市整体对称的格局。中轴线以市中心的钟鼓楼为中点,贯穿北城门、南城门,向南方延伸。


明城墙、环城绿化、护城河、环城路四位一体的环城工程的实施,保护和修复了明城墙,给西安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城墙南门夜景•NEWS


保护古建筑,不仅仅是维持建筑本身的完整性,还要做到与现代城市发展建设和谐共存,相互映衬。


古城墙内建筑高度和风格实行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控制采用分区梯级控制的布局,建筑采用传统风格,保持了西安明清时代的古城风貌。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城墙内建筑高度严格控制•NEWS


按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古城墙内侧100米以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9米,建筑形式应当采取传统风格;100米以外,采用以梯级形式过渡,过渡区的建筑形式采用青灰色全坡顶建筑等。


通过建筑高度的控制与风格的控制,避免了现代建筑对古城视觉的干扰和破坏,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钟楼与现代建筑和谐共存•NEWS


在西安城区内,保留了很多标志性建筑,如钟楼、大雁塔等,为了使这些建筑有很好的建筑景观效果,提升城市的古城印象,整体布局开辟了文物古迹通视走廊。


按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需要对钟楼至东、西、南、北门通视走廊宽度的控制和其间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如规定城楼钟楼至东门城楼通视走廊宽度为50米,通视走廊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9米,通视走廊外侧20米以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米等技术规定,切实提升了通视走廊的景观效果。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西安城墙内的通视走廊景观•NEWS


站在永宁门(西安古城墙南门)向北望去,视野中充斥着古城墙的古朴风貌,不会有现代建筑干扰欣赏的目光,恍如置身于唐长安城。


这样的景观效果极大提升了古城的历史厚重感。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在这里和谐共生。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文物古迹见证了西安的发展,它是这座城市的记忆。经过梳理西安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方面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这座城守护这份记忆的初心。


文章作者:兵马永

@坤庭长安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申请

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

「坤地房庭 笔记长安」

与城市,共蓝图;与时代,共发展;与世界,共梦想

西安修地铁最忙的是文物局?西安发展与文物保护如何和谐共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