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惠農】145億農貸從“雲端”流向田間地頭

□秦薏顏 記者 趙修彬

春回大地,萬物勃發。在最美的黑龍江四月天,一款“手機新農具”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播撒著金融惠農“金種子”,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超過145億元的農貸資金正源源不斷地通過手機“雲端”流向田間地頭。

春耕在即,受疫情影響,哈爾濱依蘭縣愚公鄉四新村農戶王海峰還在為買種子化肥缺資金而發愁,經同鄉介紹,他用建行手機銀行辦理了“農戶信用快貸”,很快解決了農資短缺問題。“沒想到動動手指,10萬元說貸就貸下來了,建行的高科技貸款實在太方便了!”王海峰樂得合不攏嘴兒。

針對疫情期間農戶無法按期還款問題,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全方位保護農戶利益。4月1日,隨著王海峰這筆農貸的成功投放,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疫情期間涉農貸款投放額攀升到100.61億元,惠及全省10.63萬戶農戶和2752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距離農貸投放窗口期還有一個月時間,這個數字還在以平均每天增長1億元的速度被不斷刷新。


【金融惠農】145億農貸從“雲端”流向田間地頭


疏通堵點,建“智慧鄉村”

不少農戶都體會過這樣的大難事兒:備春耕前跑貸款“跑細了腿”;審批通過後十幾天才能拿到貸款,甚至會耽誤了購買農資;貸款審批的數額不足使用,還要藉助高額借貸……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困擾龍江“三農”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融資、信用環境、銷售渠道等環節。

查明瞭“堵點”,就因症施策,尋求疏堵良方。2018年5月,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從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題,最終確定了“智慧鄉村”項目建設目標:解決農業“補貼亂、監管難”;解決農村“缺信用、服務難”;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將“智慧鄉村”項目列為一號工程,緊密聯合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黑龍江省財政廳和北大荒農墾集團、哈爾濱工業大學,組成300多人的研發攻關團隊,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歷時5個多月研發,全國首個以“金融科技+農業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鄉村”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及一系列助農惠農產品,趕在貸款投放週期開始之前正式上線運行。

線上服務,貸款不求人

“智慧鄉村”項目針對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出農戶抵押快貸、農戶信用快貸、墾區快貸、地押雲貸、農信雲貸等五款全流程線上產品。在此基礎上,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又向上遊延伸研發了“農採雲貸”產品,為農資經銷業戶提供融資服務,打通涉農產業鏈融資堵點;向下遊拓展推出了“糧易融”產品,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完善糧食供應鏈金融服務;配套開發了“農戶消費快貸”產品,為農民日常消費融資增添了新路徑;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了“惠農寶”系列產品,有效降低了糧食價格波動給農戶帶來的經營風險;全新上線“土地託管貸”,為沒辦法種地、沒時間種地、進城打工的農民增加了土地託管的增收渠道,實現了種產收的最大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

農戶形象地把貸款體驗總結為“四省一有”——省錢、省時、省事、省心、有尊嚴。

“去年我貸了105萬元,今年還完款,我準備擴大種地規模就又申請了145萬元。我信用好,銀行系統自動給我提額了!”前不久,家住齊齊哈爾訥河市龍河鎮保安村的楊麗麗,足不出戶,在自家炕頭上用建行“惠懂你”APP即成功為“麗麗家庭農場”申請了145萬元的“地押雲貸”。

楊麗麗自己算了一筆賬,如申請1萬元貸款,使用一年她僅需支付450.25元利息,與往年相比今年她能省3萬多元的利息。“我們農民種地不容易,辛苦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辦建行農貸太划算了!替我們農民減輕負擔不說,我也不用四處求人了!”

科技賦能,讓農戶“樂貸”

銀行有“錢”用,農戶缺“錢”花,兩者相加,正好平衡。但想做好這道簡單的方程式,中間過程卻要回答好不簡單的三個問題,“為什麼貸?”“怎麼貸?”“貸得起嗎?”

據介紹,“智慧鄉村”項目可以大膽地簡化放款流程,是因為它在系統內部嵌入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系統和手機APP農村金融服務系統,作為土地確權成果轉化、農業大數據及金融科技應用的重要成果,它們充分釋放了土地資源、數據信息的金融價值,打破信息“孤島”。農村土地確權數據、涉農補貼數據、農業供應鏈條的各方交易數據以及農民自己的徵信數據,讓每個農民都有了專屬於自己的信用“畫像”,自動形成用款人信用記錄,引導農民增強信用意識,規範信用行為。

“智慧鄉村”五款全流程線上支農惠農“雲”產品大幅降低了融資成本,減輕農民負擔,並且可以隨貸隨還,貸款平均佔用時間只有9個月左右,實際支付的利率僅為3.9%,進一步拓寬了農民脫貧增收的路子;優化農村營商環境,貸款全流程線上手機操作,把手機打造成農民的“新農具”。

截至目前,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智慧鄉村”平臺線上五款明星產品已累計投放貸款145.11億元,覆蓋全省13個市(地)的83個縣(市、區)7780個行政村以及97個國有農(林)場,惠及4074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14.66萬戶農戶,1.34萬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實現了“裕農通·村村通”全覆蓋,聯動發行惠農龍卡28萬張,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約4億元,大幅降低了農村融資成本,有效減輕了農民負擔,真正把手機打造成農民的“新農具”,為快速啟動復工復產、鄉村振興按下“加速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