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事儿

民国那些事儿

《民国那点事儿》


主演:徐志摩 张幼仪 林徽因 陆小曼


参演:梁思成 金岳霖 王庚 林长民 胡适 泰戈尔 梁启超


友情出演:金庸 琼瑶 钱学森 穆旦


导演 :命运 时光

《红楼梦》之后,人世间最复杂的社交关系是哪一段呢?我想应该就是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让他国人皆知,他挥一挥衣袖一片云彩也没带走。

或许你会说,他和那仨姑娘的事都知道啊,电视剧都演好多次了。别着急,这个关系网里的隐藏支线可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您且往下看。


01.


徐家,从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就是名门望族。徐志摩的父亲叫徐申如,是清末的实业家,先开了钱庄,后开了绸布号,是浙江海宁远近闻名的首富。

徐志摩出生的时候还是光绪年间,按族谱取名为徐章,作为徐家的长孙独子,徐章垿从小就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生活,用今天话讲就是典型的富二代。

徐章垿有个表叔叫沈钧儒,这人很厉害,当年是救国会“七君子”之首,最牛的时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主席。


民国那些事儿

毛主席右侧的大胡子就是沈钧儒

在沈钧儒的介绍下,徐章垿到了杭州上中学,跟郁达夫做了同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还发表了不少文章,基本上年年都是校三好学生级别。

中学毕业之后,徐章垿就结婚了。父母包办,新娘是江苏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18岁的徐章垿没有选择,15岁的张幼仪更没有,当时小姑娘还在上学,直接不念了到浙江做了少奶奶。

民国那些事儿

徐章垿深受西方恋爱婚姻自由思潮的影响。拜完堂就没在家待过几天,他用外出游学发泄对父母的不满,先去天津大学读了法律,再去北京大学读了文学,也是在此时期,他认识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导师——梁启超

结婚第3年,18岁的张幼仪生下了一个儿子。此时,游学四海眼界大开的徐章垿早已下定决心:追求理想人生,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于是,徐志摩先借口留学漂洋过海躲到美国去了。是的,徐志摩这个名字是直到留学,父亲才给他起的,据说是因为小时候一个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民国那些事儿

在美国读了2年社会学,徐志摩发现资本主义太贪婪了,真让人恶心。于是连马上到手的博士学位也不要了,收拾行李就走。但他没回中国,而是去了英国,在那里他遇到了林徽因


02.


林徽因当然不是一般家的姑娘,爷爷是清朝进士后来做了高官,爸爸林长民在那个年代就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来后在北洋政府当了司法部长,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写《与妻书》的那个。

1920年,林长民被派到英国公干一年,16岁的女儿林徽因同往。半年后,徐志摩也到了伦敦,在一次国际联盟协会的演讲会上,徐志摩和林长民相识,后来便成了林家的常客,自然也就认识了林徽因,常常在一起交流诗歌。

造化真是调皮,林家父女在伦敦不过只短短一年,而徐志摩本该在美国读完博士,但两条平行线还是交叉了,不早也不晚。

民国那些事儿

林长民和林徽因父女

当时张幼仪的二哥看到妹夫满世界跑不着家,心疼妹妹独守空闺,便写信给徐志摩:你小子自己在外边潇洒,让你花天酒地3年了,差不多得了,把我妹妹接伦敦去!可惜,张幼仪的漂洋过海,也没能阻止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

民国那些事儿

徐志摩和张幼仪

一边是留学三年的青年才俊,一边是情窦初开的浪漫少女,徐志摩的用情之烈不难想象,虽然林徽因只有16岁,但要说在每天浪漫情诗的轰炸下丝毫不为所动,也不太现实。有一次,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畔散步,徐志摩兴奋地对林徽因说,父亲让我留学,是想让我将来进入金融界,可与你在一起,我满脑子都是你读的雪莱、拜伦,以后我要做一个诗人,一生一世为你写诗。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身边停留一小会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民国那些事儿

少女林徽因

这么看来,徐志摩后来成了大诗人,林徽因作用不小。不过徐志摩毕竟是有妻儿的人,所以年少的林徽因更多的是惶恐失措。于是,16岁的她留下了那封惊叹后世的分手信,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虽然徐志摩的一往情深没能打动林徽因的芳心,但他还是与张幼仪离婚了,就在他们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不久,两个人在柏林签字离婚,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离婚证书就这么诞生了。


民国那些事儿

徐志摩和张幼仪

离婚后,徐志摩以为解掉了林徽因的心头之患,归心似箭满怀希望,立即坐船返回了中国,结果一下船就蒙了,林徽因被许给了梁思成。

徐志摩握着厚厚一沓在英国思念林徽因时写就的浪漫情诗,自然不肯就此放弃,

因为当时林梁两家只是口头达成协议,尚未有一纸婚约

徐志摩回到浙江老家把行李安顿好,就立刻动身去找林徽因,结果刚到北京,就当头一棒,他收到了恩师梁启超写来的信:


万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与弟将来之快乐能地与否,殆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忧悒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而不能自拔,呜呼志摩,无可惧耶!无可惧耶!

大概意思就是:呜呼志摩,是不是天下好姑娘你都要喜欢啊?那也就罢了,老师的儿媳妇你也不放过,过分了啊!呜呼志摩!


民国那些事儿

梁启超

或许,如果林徽因要嫁给的人不是梁启超的儿子,徐志摩还能听得进去恩师的谆谆教诲,但有了如此关系,已经爱到失去理智的徐志摩,自然认为是老子替儿子站台,于是也没管什么尊师敬长,直接回信: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翻译一下,就是:别跟我扯那些没有用的,我婚都离了,儿子都不要了,剑桥博士都辍学了,急三火四赶回来,然后让你们家撬走了。我的灵魂伴侣,聚还是散,你说了不算。

民国那些事儿


03.


那当时林徽因是什么态度呢?其实,她对徐志摩是有感情的,但各种复杂的原因决定了她无法像徐志摩一样不顾一切,爱到痴狂。

林徽因并非嫡出,而是小妾所生,母亲除了貌美既不懂琴棋书画,又不善操持家务,在家中既不得父亲的偏爱,又不得奶奶的欢心。尤其是林长民迎娶了更加年轻貌美的三姨太后,对母亲更是冷淡,聪明漂亮的林徽因是母亲在家中的唯一骄傲。而徐志摩抛妻弃子,头上还顶着“中国离婚第一人”的名头,如果和他在一起,林徽因不仅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还会让母亲在家中处境更加艰难。所以,当时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邀约,基本是拒绝的。


民国那些事儿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

1924年4月,憋屈的徐志摩终于等来一个机会。写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到访中国,点名要求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与翻译。

民国那些事儿

林徽因艳如桃花、徐志摩郊寒岛瘦与长裙白面的泰戈尔老人相映生辉,印着彷如苍松竹梅三友图的报纸传遍了京城每一个角落,成为当时的美谈。

只可惜,同年5月20日,泰戈尔离开北京去太原随后要再去日本,徐志摩要全程陪同。当他从日本返回北京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经身在大洋彼岸了。徐志摩非常难过,非常郁闷,大概也就持续了那么半个多月吧,他就不郁闷了,因为他认识了陆小曼。

民国那些事儿

泰戈尔与当时中国的青年才俊们


04.


那时候梁启超还有一个学生叫王庚,英雄出少年,学历完全不输给徐志摩,先后就读于清华、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最后以第10名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回国之后立刻成了北洋政府的抢手人才,不到30岁就当了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晋升陆军少将,各种军队要职。

野心和自信的王庚需要一位中西融通、人脉广博的太太相助事业,而名媛淑女陆小曼则需要一位前途地位都能给她带来荣华富贵上流生活的丈夫,于是,这桩联姻就顺理成章了。

民国那些事儿

王庚陆小曼

不过王庚少年得志,忙于公务,又是西方行事风格,泾渭分明,周一到周六只能工作不能娱乐;陆小曼却不是那种相夫教子,安分守己的贤妻良母,久而久之,隔阂就出现了。

徐志摩和王庚同是梁老得意门生,关系很近走动也很多,王庚还格外欣赏徐志摩的才情,这傻小子并不知道徐志摩和陆小曼已经在一次舞会上暗生情愫,隔三差五就把徐志摩往家里领,傻笑着引狼入室。

但更想不到,他后来竟然把自己的妻子让给了自己的师兄。

民国那些事儿

王庚为人大度,但也刻板,不懂风情,面对喜欢热闹爱好社交的挚友和妻子,忙于公务的他毫无戒心。这位聪明一世的军事家,相信朋友,亦信赖妻子,终于,他的朋友和妻子在一起了。

民国那些事儿

陆小曼徐志摩

有人说,旧时不是民风淳朴吗?不是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吗?徐志摩怎么一会抢别人未婚妻,一会撬朋友媳妇儿?

话虽如此,可怎奈一个风流浪漫,一个如花美眷,却同样内心孤独,遇合在一起,竟好像初恋,好像彼此遇到了拯救自己的人

,迸出的火花,烧成了一片,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他们只想将往事过滤,只争朝夕。

但不得不说,两个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不是逢场作戏。因为与追求林徽因相比,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压力要大得多。

民国那些事儿


05.


徐志摩虽是追求真爱,但夺友之妻终归有伤风化,双方父母始终不同意。在自己尝试多次无果之后,

他竟然找来朋友做说客,而朋友竟然也答应了,最后竟然还办成了,这位要出场的朋友就是后来做了驻美大使和北大校长的——胡适

这胡大哥先三顾茅庐说动了陆小曼她妈,又专程去求了徐志摩他爹,最后竟把徐志摩、徐志摩爹、陆小曼、陆小曼妈,加上王庚,一起请到了饭店


民国那些事儿

徐志摩与胡适


他们一会谈社会和反封建,一会谈人生和爱情,一会又谈夫妻要情趣相投,最后说得王庚累了倦了心灰意冷了,他望向自己的妻子,却只看到她眼中对徐志摩的爱意,于是举起酒杯:“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一饮而尽,拂袖而去。

也许王庚不懂爱情,但他是让人敬佩的,在与陆小曼办完离婚手续后,当面送给徐志摩一句让人心颤的话:"我们大家是知识份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民国那些事儿

眉目生盼的陆小曼,是当时北平社交界的名媛

三座大山,胡适搞定了两座,只剩下徐志摩的父亲。自己的儿子先抛妻弃子,又追恩师的儿媳,最后还把朋友的老婆给拐了,徐家的脸都让他丢尽了。胡适巧舌如簧,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徐父提出三个条件:1、必须经由张幼仪同意;2、必须婚费自理,婚后南归;3、必须梁启超证婚。

最难当属第三个条件,梁启超对徐志摩所做之事本就不爽,再加上很不喜欢陆小曼,当即拒绝。最后又是胡适豁出去老脸,去求梁启超,就差跪了,逼得梁启超无奈,撂下一句:我可以去,但别想让我说好听的。

梁公果真说到做到,在婚礼上留下了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什么成就;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碍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 作为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

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民国那些事儿

就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以一场啼笑皆非的婚礼暂时告一段落之时,在大洋彼岸,林徽因的心里五味交织,有一点酸楚,有一点庆幸,也有一点祝福。当时,她依然还没有与梁思成正式结婚,两个人一边谈恋爱一边努力读书。

对梁思成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最有名的成就是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还有

被后人称为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但好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成就的产生要归功于林徽因。

民国那些事儿

林徽因与梁思成

林徽因真算是个奇女子,喜欢诗歌激发徐志摩成了大诗人,喜欢建筑让梁思成做了一代建筑学大师,自己在建筑、文学、诗歌、翻译、戏剧方面造诣也颇高,难怪受到那么多男人爱慕,这里边除了徐志摩和梁思成,还有一个叫金岳霖

的。

民国那些事儿

这首徐志摩最著名的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那时他已与陆小曼结婚,故地重游,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却一个都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桥仍在那里默默等待。一幕幕过往回溯眼前,想起与林徽因昔日时光,于是便有了传世的《再别康桥》。


06.


林徽因和梁思成从美国学成归来后,在自家客厅打造了一个文化沙龙,各学各派的大腕每周六聚在梁家的客厅谈笑鸿儒,成了北平文化界的一道风景线。

听说这事之后,徐志摩自然不甘人后,当然主要是来看林徽因,又怕被人看出,于是总是携友同去。一天他带了一位新友,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哲学系的主任,号称中国哲学第一人的金岳霖

许是当年徐志摩的痴情转移到金岳霖身上,金在见到林徽因后也一见钟情,而且比徐志摩要痴情的多,他做出两件匪夷所思的事。

一件就是终身未娶,另外一件更夸张,就是“逐林而居”。


民国那些事儿

林徽因家客厅的文化沙龙,最右为金岳霖

对林徽因心生爱慕之后,金岳霖就成了梁家的常客,久而久之他竟心中生念: “一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似的。”于是金岳霖干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他搬到了林徽因家隔壁!

“我们住在北平总布胡同的时候,老金就住在我们家后院,但另有旁门出入。”后来,战事吃紧,国民政府将北方大学合并南下,梁思成夫妇南下去了长沙,金岳霖也搬家去长沙,最后梁家去了昆明,金岳霖也搬家昆明。一开始金岳霖因为爱慕林徽因,后来就真的是习惯了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民国那些事儿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等在内的西南联大成员随着日寇铁蹄一路南下,最终在昆明落脚。

甚至在梁思成知道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后,他们依然让金岳霖住在身边,吵架时还搬出金岳霖来调停;甚至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去世后,金岳霖还跟梁思成的儿子住在一起。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一起,隔院毗居,同饮同食,同悲同喜。

民国那些事儿

晚年的金岳霖也一直忘不掉林徽因,有天他突然把一些好友请到北京饭店,大家都很纳闷,直到人到齐他才站起来举杯说到:“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众人听闻,不禁感慨。


07.


另一边,历尽万难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却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情比金坚你侬我侬。婚后的陆小曼变得越发懒惰、贪玩,每天过午才起床,跳舞、打牌、听戏,挥霍无度。徐志摩虽家境殷实,但父母对他在婚姻方面十分不满,也十分讨厌陆小曼,在经济上与他们一刀两断。为了满足巨大的开销,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徐志摩曾数次提出要搬回北平,减少路上奔波,但均被陆小曼拒绝。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对陆小曼说,钱不够用要节俭一点,两个人发生了争吵,随后徐离开上海去了南京。第二天,徐志摩从南京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去参加林徽因当晚在北平举办的建筑艺术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撞山坠毁,一代风流才子徐志摩就这样停在了35岁

为爱可以背叛全世界,却终敌不过命运弄人。陆小曼的迟迟不肯北上,和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成了徐志摩罹难间接或直接的原因,徐志摩就这样“死在”了她最爱两个女人的纠缠之间。


民国那些事儿

更为讽刺的是,邮局把徐志摩空难的消息送给陆小曼,她却不信;而林徽因得到消息后,也没有亲自去现场,最后竟是张幼仪去处理了后事。这位徐志摩最不爱的女人,也许才是最爱他的人。她后来服侍他的双亲,抚育他们的儿子,数十年后还策划出版了《徐志摩全集》。

梁思成、金岳霖,这两个徐志摩的情敌也到了事故现场,梁思成从现场带回一块烧焦的飞机木头残骸,林徽因看后一整天都没有说出话,后来这块残骸便一直挂在卧室二人的床头。

一个旧情人住隔壁,一个旧情人挂床头…

民国那些事儿

而陆小曼,是受到打击最大,指责最多的,徐志摩的朋友们都将他的死归咎于陆小曼的任性和挥霍,徐家甚至不准她参加追悼会。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素服终身,默默忍受。她把对徐志摩的怀念都整理成书,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故事讲到这里,能找到记载大概就是这些了,大多出自彼此来往书信。想来,这些民国的才子佳人们,在文字没有记载之外的故事,肯定更加精彩。

附: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的堂姐嫁给了琼瑶的三舅,所以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而钱学森的岳母和金庸是姑侄,诗人穆旦是金庸的堂兄。

民国那些事儿


后记:


  • 张幼仪,(1900 – 1988),与徐志摩离婚前生下的小儿子彼得因无人照顾,2岁时去世。她一边留学一边将大儿子照顾成人,自己后来到大学教德语,主政上海女子银行,还开了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做了中国最早的女职业经理人。并编撰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1954年与医生苏纪之结婚,1988年逝世于纽约,享年88岁。


  • 林徽因,(1904 - 1955),与梁思成一同走遍大半个中国,对古建筑进行勘测和保护。出书,写诗,包括那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讲述了与徐志摩在伦敦的故事。1955年,被肺病折磨半生的才女林徽因去世,只活了51岁。她的墓碑上这样写着:
    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 陆小曼,(1903 – 1965),徐志摩去世后,学画作诗,将自己与徐志摩的回忆整理成《志摩日记》,并每日供着他的遗照,62岁在上海逝世。


  • 梁思成,(1901 - 1972),做了中央研究院院士,与林徽因共同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出版了《中国建筑史》,很多中国古代建筑都因他得以存世。设计了林徽因墓,将她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设计的花圈移到墓碑上。1962年,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娶了比她年轻27岁的林洙。71岁在北京去世。


  • 金岳霖
    ,(1895 – 1984),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哲学和逻辑学人才。林徽因去世的时候,金岳霖为她组成治丧委员会,悉心料理后世。虽然现在人们都将金岳霖塑造成一生痴情,一生未娶,但其实他是有女友的,是一个美国姑娘。89岁在北京去世。


  • 王庚,(1895-1942),也许是这群人里最悲剧的那一个。与陆小曼离婚成了这个青年才俊噩梦的开始,他误入日本人之手,日军发现了他身上的军事地图部署,利用此情报日军杀开突破口,竟导致上海保卫战失败,上海沦陷。后来丢了军衔,被军事法庭判监牢一年。1942年,作为赴美军事代表团团员,途径开罗时突发急病,客死他乡,英年早逝


  • 胡适,(1891 -1962),出任了驻美大使,做了北大校长,去了美国,又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这就是民国那点事儿,比现在大胆、直接、复杂得多,却也真诚、有趣、精彩得多。爱情固然不堪,却是最平等之人生,为富者或许孤独终老,清贫者常践白首之约,再好的出身也不能帮你一分。须百折不挠,才不负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