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那些事兒

民國那些事兒

《民國那點事兒》


主演:徐志摩 張幼儀 林徽因 陸小曼


參演:梁思成 金嶽霖 王庚 林長民 胡適 泰戈爾 梁啟超


友情出演:金庸 瓊瑤 錢學森 穆旦


導演 :命運 時光

《紅樓夢》之後,人世間最複雜的社交關係是哪一段呢?我想應該就是徐志摩。一首《再別康橋》讓他國人皆知,他揮一揮衣袖一片雲彩也沒帶走。

或許你會說,他和那仨姑娘的事都知道啊,電視劇都演好多次了。彆著急,這個關係網裡的隱藏支線可比你想象的複雜多了,您且往下看。


01.


徐家,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就是名門望族。徐志摩的父親叫徐申如,是清末的實業家,先開了錢莊,後開了綢布號,是浙江海寧遠近聞名的首富。

徐志摩出生的時候還是光緒年間,按族譜取名為徐章,作為徐家的長孫獨子,徐章垿從小就過著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生活,用今天話講就是典型的富二代。

徐章垿有個表叔叫沈鈞儒,這人很厲害,當年是救國會“七君子”之首,最牛的時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政協副主席和民盟中央主席。


民國那些事兒

毛主席右側的大鬍子就是沈鈞儒

在沈鈞儒的介紹下,徐章垿到了杭州上中學,跟郁達夫做了同學。在校期間,成績優異,還發表了不少文章,基本上年年都是校三好學生級別。

中學畢業之後,徐章垿就結婚了。父母包辦,新娘是江蘇寶山縣羅店鉅富張潤之的女兒——張幼儀。18歲的徐章垿沒有選擇,15歲的張幼儀更沒有,當時小姑娘還在上學,直接不念了到浙江做了少奶奶。

民國那些事兒

徐章垿深受西方戀愛婚姻自由思潮的影響。拜完堂就沒在家待過幾天,他用外出遊學發洩對父母的不滿,先去天津大學讀了法律,再去北京大學讀了文學,也是在此時期,他認識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導師——梁啟超

結婚第3年,18歲的張幼儀生下了一個兒子。此時,遊學四海眼界大開的徐章垿早已下定決心:追求理想人生,爭取婚姻戀愛自由。

於是,徐志摩先借口留學漂洋過海躲到美國去了。是的,徐志摩這個名字是直到留學,父親才給他起的,據說是因為小時候一個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過頭,並預言“此人將來必成大器”。

民國那些事兒

在美國讀了2年社會學,徐志摩發現資本主義太貪婪了,真讓人噁心。於是連馬上到手的博士學位也不要了,收拾行李就走。但他沒回中國,而是去了英國,在那裡他遇到了林徽因


02.


林徽因當然不是一般家的姑娘,爺爺是清朝進士後來做了高官,爸爸林長民在那個年代就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回來後在北洋政府當了司法部長,叔叔林覺民是黃花崗72烈士之一,寫《與妻書》的那個。

1920年,林長民被派到英國公幹一年,16歲的女兒林徽因同往。半年後,徐志摩也到了倫敦,在一次國際聯盟協會的演講會上,徐志摩和林長民相識,後來便成了林家的常客,自然也就認識了林徽因,常常在一起交流詩歌。

造化真是調皮,林家父女在倫敦不過只短短一年,而徐志摩本該在美國讀完博士,但兩條平行線還是交叉了,不早也不晚。

民國那些事兒

林長民和林徽因父女

當時張幼儀的二哥看到妹夫滿世界跑不著家,心疼妹妹獨守空閨,便寫信給徐志摩:你小子自己在外邊瀟灑,讓你花天酒地3年了,差不多得了,把我妹妹接倫敦去!可惜,張幼儀的漂洋過海,也沒能阻止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鍾情。

民國那些事兒

徐志摩和張幼儀

一邊是留學三年的青年才俊,一邊是情竇初開的浪漫少女,徐志摩的用情之烈不難想象,雖然林徽因只有16歲,但要說在每天浪漫情詩的轟炸下絲毫不為所動,也不太現實。有一次,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畔散步,徐志摩興奮地對林徽因說,父親讓我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可與你在一起,我滿腦子都是你讀的雪萊、拜倫,以後我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為你寫詩。


“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你的愛,那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能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你身邊停留一小會吧,你知道憂傷正像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民國那些事兒

少女林徽因

這麼看來,徐志摩後來成了大詩人,林徽因作用不小。不過徐志摩畢竟是有妻兒的人,所以年少的林徽因更多的是惶恐失措。於是,16歲的她留下了那封驚歎後世的分手信,其中一段這樣寫道:


原諒我的怯懦,我還是個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將自己一下子投進那危險的旋渦,我還不具有抗爭這一切的勇氣和力量。我降下了帆,拒絕大海的誘惑,逃避那浪濤的拍打……


我不能等您回來後再做這個決定。那樣,也許這個決定永遠也無法做出了。


我們還會重逢嗎?還會繼續那殘斷的夢嗎?
也許,也許……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雖然徐志摩的一往情深沒能打動林徽因的芳心,但他還是與張幼儀離婚了,就在他們第二個兒子出生後不久,兩個人在柏林簽字離婚,

中國歷史上第一份離婚證書就這麼誕生了。


民國那些事兒

徐志摩和張幼儀

離婚後,徐志摩以為解掉了林徽因的心頭之患,歸心似箭滿懷希望,立即坐船返回了中國,結果一下船就蒙了,林徽因被許給了梁思成。

徐志摩握著厚厚一沓在英國思念林徽因時寫就的浪漫情詩,自然不肯就此放棄,

因為當時林梁兩家只是口頭達成協議,尚未有一紙婚約

徐志摩回到浙江老家把行李安頓好,就立刻動身去找林徽因,結果剛到北京,就當頭一棒,他收到了恩師梁啟超寫來的信:


萬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與弟將來之快樂能地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 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憂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而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大概意思就是:嗚呼志摩,是不是天下好姑娘你都要喜歡啊?那也就罷了,老師的兒媳婦你也不放過,過分了啊!嗚呼志摩!


民國那些事兒

梁啟超

或許,如果林徽因要嫁給的人不是梁啟超的兒子,徐志摩還能聽得進去恩師的諄諄教誨,但有了如此關係,已經愛到失去理智的徐志摩,自然認為是老子替兒子站臺,於是也沒管什麼尊師敬長,直接回信: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翻譯一下,就是:別跟我扯那些沒有用的,我婚都離了,兒子都不要了,劍橋博士都輟學了,急三火四趕回來,然後讓你們家撬走了。我的靈魂伴侶,聚還是散,你說了不算。

民國那些事兒


03.


那當時林徽因是什麼態度呢?其實,她對徐志摩是有感情的,但各種複雜的原因決定了她無法像徐志摩一樣不顧一切,愛到痴狂。

林徽因並非嫡出,而是小妾所生,母親除了貌美既不懂琴棋書畫,又不善操持家務,在家中既不得父親的偏愛,又不得奶奶的歡心。尤其是林長民迎娶了更加年輕貌美的三姨太后,對母親更是冷淡,聰明漂亮的林徽因是母親在家中的唯一驕傲。而徐志摩拋妻棄子,頭上還頂著“中國離婚第一人”的名頭,如果和他在一起,林徽因不僅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還會讓母親在家中處境更加艱難。所以,當時林徽因,對於徐志摩的邀約,基本是拒絕的。


民國那些事兒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

1924年4月,憋屈的徐志摩終於等來一個機會。寫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的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到訪中國,點名要求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與翻譯。

民國那些事兒

林徽因豔如桃花、徐志摩郊寒島瘦與長裙白麵的泰戈爾老人相映生輝,印著彷如蒼松竹梅三友圖的報紙傳遍了京城每一個角落,成為當時的美談。

只可惜,同年5月20日,泰戈爾離開北京去太原隨後要再去日本,徐志摩要全程陪同。當他從日本返回北京的時候,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經身在大洋彼岸了。徐志摩非常難過,非常鬱悶,大概也就持續了那麼半個多月吧,他就不鬱悶了,因為他認識了陸小曼。

民國那些事兒

泰戈爾與當時中國的青年才俊們


04.


那時候梁啟超還有一個學生叫王庚,英雄出少年,學歷完全不輸給徐志摩,先後就讀於清華、哥倫比亞和普林斯頓,最後以第10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回國之後立刻成了北洋政府的搶手人才,不到30歲就當了交通部護路軍副司令,晉升陸軍少將,各種軍隊要職。

野心和自信的王庚需要一位中西融通、人脈廣博的太太相助事業,而名媛淑女陸小曼則需要一位前途地位都能給她帶來榮華富貴上流生活的丈夫,於是,這樁聯姻就順理成章了。

民國那些事兒

王庚陸小曼

不過王庚少年得志,忙於公務,又是西方行事風格,涇渭分明,週一到週六只能工作不能娛樂;陸小曼卻不是那種相夫教子,安分守己的賢妻良母,久而久之,隔閡就出現了。

徐志摩和王庚同是梁老得意門生,關係很近走動也很多,王庚還格外欣賞徐志摩的才情,這傻小子並不知道徐志摩和陸小曼已經在一次舞會上暗生情愫,隔三差五就把徐志摩往家裡領,傻笑著引狼入室。

但更想不到,他後來竟然把自己的妻子讓給了自己的師兄。

民國那些事兒

王庚為人大度,但也刻板,不懂風情,面對喜歡熱鬧愛好社交的摯友和妻子,忙於公務的他毫無戒心。這位聰明一世的軍事家,相信朋友,亦信賴妻子,終於,他的朋友和妻子在一起了。

民國那些事兒

陸小曼徐志摩

有人說,舊時不是民風淳樸嗎?不是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嗎?徐志摩怎麼一會搶別人未婚妻,一會撬朋友媳婦兒?

話雖如此,可怎奈一個風流浪漫,一個如花美眷,卻同樣內心孤獨,遇合在一起,竟好像初戀,好像彼此遇到了拯救自己的人

,迸出的火花,燒成了一片,哪裡還顧得到宗法家風?他們只想將往事過濾,只爭朝夕。

但不得不說,兩個人的感情是真摯的,不是逢場作戲。因為與追求林徽因相比,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壓力要大得多。

民國那些事兒


05.


徐志摩雖是追求真愛,但奪友之妻終歸有傷風化,雙方父母始終不同意。在自己嘗試多次無果之後,

他竟然找來朋友做說客,而朋友竟然也答應了,最後竟然還辦成了,這位要出場的朋友就是後來做了駐美大使和北大校長的——胡適

這胡大哥先三顧茅廬說動了陸小曼她媽,又專程去求了徐志摩他爹,最後竟把徐志摩、徐志摩爹、陸小曼、陸小曼媽,加上王庚,一起請到了飯店


民國那些事兒

徐志摩與胡適


他們一會談社會和反封建,一會談人生和愛情,一會又談夫妻要情趣相投,最後說得王庚累了倦了心灰意冷了,他望向自己的妻子,卻只看到她眼中對徐志摩的愛意,於是舉起酒杯:“願我們都為自己創造幸福,並且為別人幸福乾杯。”一飲而盡,拂袖而去。

也許王庚不懂愛情,但他是讓人敬佩的,在與陸小曼辦完離婚手續後,當面送給徐志摩一句讓人心顫的話:"我們大家是知識份子,我縱和小曼離了婚,內心並沒有什麼成見;可是你此後對她務必始終如一,如果你三心兩意,給我知道,我定會以激烈手段相對的。"

民國那些事兒

眉目生盼的陸小曼,是當時北平社交界的名媛

三座大山,胡適搞定了兩座,只剩下徐志摩的父親。自己的兒子先拋妻棄子,又追恩師的兒媳,最後還把朋友的老婆給拐了,徐家的臉都讓他丟盡了。胡適巧舌如簧,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徐父提出三個條件:1、必須經由張幼儀同意;2、必須婚費自理,婚後南歸;3、必須梁啟超證婚。

最難當屬第三個條件,梁啟超對徐志摩所做之事本就不爽,再加上很不喜歡陸小曼,當即拒絕。最後又是胡適豁出去老臉,去求梁啟超,就差跪了,逼得梁啟超無奈,撂下一句:我可以去,但別想讓我說好聽的。

梁公果真說到做到,在婚禮上留下了一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證婚詞: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什麼成就;陸小曼,你要認真做人,你要盡婦道之職,你今後不可以妨礙徐志摩的事業!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 作為這場婚禮的證婚人,我送你們一句話,

祝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民國那些事兒

就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愛情以一場啼笑皆非的婚禮暫時告一段落之時,在大洋彼岸,林徽因的心裡五味交織,有一點酸楚,有一點慶幸,也有一點祝福。當時,她依然還沒有與梁思成正式結婚,兩個人一邊談戀愛一邊努力讀書。

對梁思成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最有名的成就是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還有

被後人稱為中國古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但好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成就的產生要歸功於林徽因。

民國那些事兒

林徽因與梁思成

林徽因真算是個奇女子,喜歡詩歌激發徐志摩成了大詩人,喜歡建築讓梁思成做了一代建築學大師,自己在建築、文學、詩歌、翻譯、戲劇方面造詣也頗高,難怪受到那麼多男人愛慕,這裡邊除了徐志摩和梁思成,還有一個叫金嶽霖

的。

民國那些事兒

這首徐志摩最著名的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那時他已與陸小曼結婚,故地重遊,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卻一個都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橋仍在那裡默默等待。一幕幕過往回溯眼前,想起與林徽因昔日時光,於是便有了傳世的《再別康橋》。


06.


林徽因和梁思成從美國學成歸來後,在自家客廳打造了一個文化沙龍,各學各派的大腕每週六聚在梁家的客廳談笑鴻儒,成了北平文化界的一道風景線。

聽說這事之後,徐志摩自然不甘人後,當然主要是來看林徽因,又怕被人看出,於是總是攜友同去。一天他帶了一位新友,就是當時清華大學哲學系的主任,號稱中國哲學第一人的金嶽霖

許是當年徐志摩的痴情轉移到金嶽霖身上,金在見到林徽因後也一見鍾情,而且比徐志摩要痴情的多,他做出兩件匪夷所思的事。

一件就是終身未娶,另外一件更誇張,就是“逐林而居”。


民國那些事兒

林徽因家客廳的文化沙龍,最右為金嶽霖

對林徽因心生愛慕之後,金嶽霖就成了梁家的常客,久而久之他竟心中生念: “一離開梁家,就像丟了魂似的。”於是金嶽霖幹出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他搬到了林徽因家隔壁!

“我們住在北平總布衚衕的時候,老金就住在我們家後院,但另有旁門出入。”後來,戰事吃緊,國民政府將北方大學合併南下,梁思成夫婦南下去了長沙,金嶽霖也搬家去長沙,最後梁家去了昆明,金嶽霖也搬家昆明。一開始金嶽霖因為愛慕林徽因,後來就真的是習慣了與他們生活在一起。


民國那些事兒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嶽霖等在內的西南聯大成員隨著日寇鐵蹄一路南下,最終在昆明落腳。

甚至在梁思成知道金嶽霖對林徽因的感情後,他們依然讓金嶽霖住在身邊,吵架時還搬出金嶽霖來調停;甚至在梁思成和林徽因雙雙去世後,金嶽霖還跟梁思成的兒子住在一起。他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一起,隔院毗居,同飲同食,同悲同喜。

民國那些事兒

晚年的金嶽霖也一直忘不掉林徽因,有天他突然把一些好友請到北京飯店,大家都很納悶,直到人到齊他才站起來舉杯說到:“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眾人聽聞,不禁感慨。


07.


另一邊,歷盡萬難的徐志摩和陸小曼,卻並沒有想象中那般情比金堅你儂我儂。婚後的陸小曼變得越發懶惰、貪玩,每天過午才起床,跳舞、打牌、聽戲,揮霍無度。徐志摩雖家境殷實,但父母對他在婚姻方面十分不滿,也十分討厭陸小曼,在經濟上與他們一刀兩斷。為了滿足巨大的開銷,徐志摩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餘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徐志摩曾數次提出要搬回北平,減少路上奔波,但均被陸小曼拒絕。

當時,人均的年薪為五塊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可掙到幾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家庭的花銷。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對陸小曼說,錢不夠用要節儉一點,兩個人發生了爭吵,隨後徐離開上海去了南京。第二天,徐志摩從南京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去參加林徽因當晚在北平舉辦的建築藝術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時,忽然大霧瀰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撞山墜毀,一代風流才子徐志摩就這樣停在了35歲

為愛可以背叛全世界,卻終敵不過命運弄人。陸小曼的遲遲不肯北上,和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成了徐志摩罹難間接或直接的原因,徐志摩就這樣“死在”了她最愛兩個女人的糾纏之間。


民國那些事兒

更為諷刺的是,郵局把徐志摩空難的消息送給陸小曼,她卻不信;而林徽因得到消息後,也沒有親自去現場,最後竟是張幼儀去處理了後事。這位徐志摩最不愛的女人,也許才是最愛他的人。她後來服侍他的雙親,撫育他們的兒子,數十年後還策劃出版了《徐志摩全集》。

梁思成、金嶽霖,這兩個徐志摩的情敵也到了事故現場,梁思成從現場帶回一塊燒焦的飛機木頭殘骸,林徽因看後一整天都沒有說出話,後來這塊殘骸便一直掛在臥室二人的床頭。

一箇舊情人住隔壁,一箇舊情人掛床頭…

民國那些事兒

而陸小曼,是受到打擊最大,指責最多的,徐志摩的朋友們都將他的死歸咎於陸小曼的任性和揮霍,徐家甚至不准她參加追悼會。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素服終身,默默忍受。她把對徐志摩的懷念都整理成書,用了幾十年的時間。


故事講到這裡,能找到記載大概就是這些了,大多出自彼此來往書信。想來,這些民國的才子佳人們,在文字沒有記載之外的故事,肯定更加精彩。

附: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的堂姐嫁給了瓊瑤的三舅,所以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而錢學森的岳母和金庸是姑侄,詩人穆旦是金庸的堂兄。

民國那些事兒


後記:


  • 張幼儀,(1900 – 1988),與徐志摩離婚前生下的小兒子彼得因無人照顧,2歲時去世。她一邊留學一邊將大兒子照顧成人,自己後來到大學教德語,主政上海女子銀行,還開了中國第一家新式服裝公司,做了中國最早的女職業經理人。並編撰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1954年與醫生蘇紀之結婚,1988年逝世於紐約,享年88歲。


  • 林徽因,(1904 - 1955),與梁思成一同走遍大半個中國,對古建築進行勘測和保護。出書,寫詩,包括那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講述了與徐志摩在倫敦的故事。1955年,被肺病折磨半生的才女林徽因去世,只活了51歲。她的墓碑上這樣寫著:
    這裡長眠著林徽因,她是建築師、詩人和母親。


  • 陸小曼,(1903 – 1965),徐志摩去世後,學畫作詩,將自己與徐志摩的回憶整理成《志摩日記》,並每日供著他的遺照,62歲在上海逝世。


  • 梁思成,(1901 - 1972),做了中央研究院院士,與林徽因共同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出版了《中國建築史》,很多中國古代建築都因他得以存世。設計了林徽因墓,將她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設計的花圈移到墓碑上。1962年,林徽因去世7年後,梁娶了比她年輕27歲的林洙。71歲在北京去世。


  • 金嶽霖
    ,(1895 – 1984),培養了中國第一代哲學和邏輯學人才。林徽因去世的時候,金嶽霖為她組成治喪委員會,悉心料理後世。雖然現在人們都將金嶽霖塑造成一生痴情,一生未娶,但其實他是有女友的,是一個美國姑娘。89歲在北京去世。


  • 王庚,(1895-1942),也許是這群人裡最悲劇的那一個。與陸小曼離婚成了這個青年才俊噩夢的開始,他誤入日本人之手,日軍發現了他身上的軍事地圖部署,利用此情報日軍殺開突破口,竟導致上海保衛戰失敗,上海淪陷。後來丟了軍銜,被軍事法庭判監牢一年。1942年,作為赴美軍事代表團團員,途徑開羅時突發急病,客死他鄉,英年早逝


  • 胡適,(1891 -1962),出任了駐美大使,做了北大校長,去了美國,又返臺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臺北病逝。


這就是民國那點事兒,比現在大膽、直接、複雜得多,卻也真誠、有趣、精彩得多。愛情固然不堪,卻是最平等之人生,為富者或許孤獨終老,清貧者常踐白首之約,再好的出身也不能幫你一分。須百折不撓,才不負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