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發了10篇1區SCI的本科生,有了最新消息

南科大本科生胡啟錕,在就讀本科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先後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區期刊上作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論文有10篇,累計影響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論文總被引100餘次,H因子6。他還多次被一些學術會議邀請作口頭報告,並有三項國家發明專利正在資質審查。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胡啟錕早在大三時期,就曾接收到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歡迎他去攻讀博士學位。而據《中國青年》雜誌近日的報道,他已作為全額獎學金獲得者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跟隨該校一名頂尖教授讀博。

在大學四年,胡啟錕浸染在科研的世界裡,收穫了豐富的科研經歷和成果。2020年,胡啟錕還榮獲了勤學上進類別“廣東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他即將奔赴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開始他科研路上的下一段旅程。

那個發了10篇1區SCI的本科生,有了最新消息

目標明確,走進南科做科研

從小對科研感興趣的胡啟錕對於選大學的標準很明確,他希望走進大學就可以接觸科學研究,因此希望能進一所本科生做科研就有很好的科研環境的高校。

那個發了10篇1區SCI的本科生,有了最新消息

胡啟錕和導師許宗祥

2016年高考結束後,胡啟錕在福建省考生中排名較前,選擇高校卻成為他面前的一道難題。幸運的是,他在報考前遇到了南科大化學系副教授許宗祥,瞭解了南科大科研環境和自主選擇專業的特點,更讓他興奮的是南科大基本上所有科研設備都向本科生開放,於是他將目標鎖定了南科大。進入大學後,胡啟錕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在大一上學期時便聯繫許宗祥老師,加入了他的課題組。

正式走進了夢寐已久的實驗室時,他才發現自己彷彿是一張科研“白紙”,各種豐富精密的科研設備讓他大開眼界,他深深地感受到,科學世界的奧妙與神奇,“那裡面有太多我不知道等待著去探索的事物。”當時的他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做科研,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的熱情,反而慶幸可以儘早進入實驗室。

在後來選擇專業時,胡啟錕選擇了化學系,並選擇了許宗祥做自己的學術導師。選擇導師也意味著他加入了一個科研“小家庭”。剛進入實驗室時,他首先跟著課題組的師兄學了半個學期的實驗操作。年齡的相近讓他們很快打成一片,尤其讓他感受到了在一所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做科研的氛圍,“本科生做科研不是一件孤獨的事,有同齡人一起實驗,還能隨時接受導師和學長學姐們的幫助。”

讓他沒想到的是,在本科即有導師的“加持”,對他日後的科研之路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個實驗室新手,剛開始遇到了很多問題,許宗祥引導他從文獻中找方法,如果看文獻也不能解決,許宗祥便會耐心地給他解答,並不斷啟發他下一步要怎麼做。逐漸地,他開始得心應手,融入實驗室,也開始在實驗中不斷輸出自己的想法。“是許老師的肯定,讓我有信心去挖掘自己的潛能,也是課題組的培養,讓我逐漸散發光熱。有這樣一位耐心而負責的科研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到南科大最幸運的事。”

堅持不懈,甘做科研“守夜人”

沉浸在實驗室的氛圍裡,胡啟錕慢慢找到了自己做科研的節奏。在大一下學期剛開學不久,許宗祥交給胡啟錕一個課題讓他獨立完成。該課題是合成一種酞菁分子,之後將其轉變為可調控的納米結構,最後應用到相關的器件上。獨自做科研的起步之路總是磕磕絆絆,每一步都會遇到各種新的問題,比如他常常合成不出高純度的材料,在納米結構形貌調控上總是得到各種各樣的但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那個發了10篇1區SCI的本科生,有了最新消息

那個時候,為了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他常常熬夜,“實驗失敗的次數數不過來”。周邊的人甚至笑稱他是“一科(第一科研樓)守夜人”,這個艱難的歷程持續了很長時間,讓他一度感到非常沮喪。許宗祥始終陪伴著他,給他指導,希望他能真正邁出自己科研的第一步。“許老師不僅常常鼓勵我,同時也給了我許多悉心的指導,讓我發現了許多實驗過程中潛在的問題,通過查閱文獻以及和許老師的溝通交流,我慢慢地解決了一些問題,得到了一些初步的實驗結果。”大一下的課題成果也讓胡啟錕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第一作者論文。“如果讓我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科研經歷,那麼一定是這一段旅程。這篇論文的每一個字母,都承載了那兩年中我的每一滴汗水和成長。”

在這段旅程中,還有一段插曲。在南科大各種學術活動或課程中學生們常能遇到國內外的名師和大咖。大二下學期,胡啟錕選了電子科學與工程系的選修課《有機電子學》,課程由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王立鐸講授。課後,胡啟錕主動聯繫王教授,和他交流自己遇到的困難,並申請去他的課題組學習,得到了王教授的同意。於是,大二暑假,他開始了兩個月的清華之行,在這兩個月裡,他結合之前失敗的經驗最終解決了多個關鍵的技術問題,還得到了王教授的高度評價。“在科研路上要大膽地抓住機遇,南科大那麼多資源,需要自己把握機會。”胡啟錕說。

從大三開始,胡啟錕在做科研方面遊刃有餘起來,迎來了自己科研成果的“井噴時期”。

關注社會,冀科研造福人民

科研為z什麼?“發表文章不是目的”,在胡啟錕看來,將科研成果轉化並造福社會,為更多的人添加福祉才是科研的意義所在。他認為,將科技成果以產業化的方式運作才有可能讓科技的紅利走進千家萬戶。因此,在做科研的同時,他也時刻關注著社會上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信息,也期待自己有一天可以做出重大的科技成果造福社會。

那個發了10篇1區SCI的本科生,有了最新消息

為了解企業標準和社會需求,讓自己的研究更接地氣,更有價值,胡啟錕曾在艾覽(上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兼職市場專員一年,在這個過程中,他更加熟悉市場的需求和難題;在西安寶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有機器件工程師兩個月,協助公司提升產品質量並製備器件。目前,他正和導師一起在和比亞迪、協鑫納米深入合作開發太陽能電池。“去年協鑫納米的研發人員來到我們實驗室,學習了一些我們器件的製備工藝;我們還一起摸索了一些工藝,我也學到了很多企業的思路和技術,覺得很有意義。”

在南科大四年,胡啟錕將他的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實驗室以及和企業合作中提升自己,培養專業能力。但同時,他也積極參加了書院組織的相關活動,例如申請擔當書院的“大學長”,幫助學弟學妹們成長,還獲得了“致仁書院優秀大學長”稱號。“無論哪種實踐都常常需要與別人溝通交流,我期望可以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也希望在傳承書院的精神文化方面貢獻一些力量,幫助學弟學妹們更好地成長。”

對未來的安排,他表示,力爭在博士階段做出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畢業後找到機會回到南科大。“我希望有一天能造福社會,我想,這也是每一名南科大人的願望。當然,我最希望回到南科大做研究和培育人才,這裡是我的初心發源地。”採訪最後,胡啟錕想對學弟學妹們說:“愛你所愛,行你所行;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