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和博士該怎麼選擇?

追逐夢想的lee


這是個兩難的問題;一、是涉及到人間煙火,二、是實現夢想;其實也就是權衡經濟和更好發展問題,我先舉個例子;

我們學校有個計算機系學生,學業水平和實操能力都非常強,本科畢業學校保研。但這個學生給老師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致是“他的家在甘肅偏僻山區,家庭經濟條件非常不好,父母和村子裡的人共同供養他讀大學,能到本科畢業已經是極限了,他不想再給父母和村子裡鄉親增加負擔,選擇就業,等他自己有能力了,再回來讀研究生”。這個學生應聘到杭州阿里巴巴的工作,這個學生雖然是本科學歷,但開發設計和創新能力非常強,四年後就管理一個團隊,薪酬達到年薪制。到第五年跳到另一個公司,跟公司約定彈性工作方式,又回到學校讀研究生。這個學生不僅彌補當年沒讀研究生缺憾,還跟導師做課題,引領師弟師妹做項目,研究生畢業後又申請了博士。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如果經濟上是需要這份收入的,就選擇先去做博士後,畢竟我們生活在人間煙火中,到一定年齡也必須要承擔家庭責任,養老撫小這是現實問題。

等經濟條件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實現理想,經過人生歷練,再去伯克利大學也許高度都不一樣了!

當然,如果現在沒有什麼經濟壓力,那自然就去選擇理想,並且這不僅是理想,還是更好的發展。

讀伯克利大學能享受到名師指點資源,任何好的大學首先是一大批各專業的大師組成的。大師對於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太重要了,一個好的名師指導可以讓你在一個行業領域快速起步,少了誤區,甚至於比常人多成功數年!

還可以享受了好的國家資源與國際資源,多少個核心級的實驗室,每年多少場名人大師講座,聽到諾貝爾獎得主講座都是平常的事情。

享受頂級圖書館;舉例說明,寫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是需要很多資料書的,這也是得天獨厚的資源!

總的來講,目前的選擇還是要根據你現在自身情況來權衡決定,已經是博士畢業了,非常優秀人才,所有的選擇都沒有錯,只有對不對,你說呢!


霜含柿子鮮


題主面對的問題是,博士畢業後,是去香港做博士後還是去加州伯克利分校讀個雙博士。說實話,這個題目不好選,一個是生活,一個是理想。

不管題主是選擇去香港還是美國,以目前的局勢,最後都很難留在當地,都要回國來尋找教職。那真經就以國內大學教職的要求來幫題主權衡這件事。

在國內高校看來,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博士,肯定比香港的博士後更有價值,前者是殿堂級的高校,回國後985高校都是開門迎接的,而後者,目前在大家看來,就是混口飯吃,混個資歷,對學術能力提升幫助不是很大。


不過,題主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年齡問題。題主已經32歲了,一般來說,一口氣讀完博士的人30歲前應該能畢業,但題主32歲,年齡偏大了。如果選擇加州伯克利,是否能保證4年能畢業?畢業後一般還要再做一兩年博士後週轉一下(有時是為了等著拿學位證,用博士後來延長一下籤證),這樣題主就奔40了。37、8的年齡,除非是業績特別漂亮,能回來申報青年千人(青千原則上需要3年海外工作經歷),或者直聘一個長聘副教授以上,否則就很難去到985、211這樣的學校。因為這些學校大多5年聘期,非升即走,如果再留不下,40大幾再出來奔波,誰也受不了啊。

所以,這點需要題主自己掂量。如果覺得自己在學術上還非常有幹勁,有想法,很有希望能做出突出的業績,那不妨去加州伯克利去闖一闖,奔著一個學術明星的目標去努力,這樣年齡的劣勢就會被抵消掉,比如你可以趕在38歲之前回國,申報青千或者優青,如果中了,前途無量,絕大多數學校的終身教職就穩了。

如果沒有這個決心,那個人建議選擇穩妥一點,先在香港做博後,也就相當於先工作。也可以先做一年,看看後面還有沒有機會去美國名校繼續做後,如果伯克利的老師有博後的崗位了,你再過去做一兩年,渡個金,35、6歲回國,國內大多數高校也都可以挑一挑的。


高校人才真經


扎心的話我一般提前說,如果你還能挺住咱們就繼續。


首先,香港博後回國進入985/211或雙一流大學,有可能性,取決於你的成果。

做博後嘛,如果一點成果都沒有,怎麼出站對不對?只是成果多一些好一點,就能進入排名高一點的高校;成果差一點,那就去新一線或者高校雲集的二線。香港做博後,哪怕哪兒都去不了,深圳大學還是可以的。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做博後,讓你尷尬的年齡問題就基本不存在了。回國任教對博後的年紀相對寬容。

雖然現在香港大學的氛圍沒有從前那麼好,不過國內還是認可香港博後經歷,你做好行為管理即可。

收入方面,年薪30萬如果提供住宿或者有住宿補貼,單身的話還可以;如果有家人,那就跟學校協商一下家人(和小孩,有的話)的安置。如果學校不給其他優惠,只有年薪30萬港幣(一般香港給年薪是稅前且按港幣計算),需要你自己租房、生活,你可能需要好好安排一下。(香港房租、飲食都不便宜,疫情前有人把家人安置在深圳,週末回家,也是一個方法。不過現在疫情期間,這個方法暫時行不通,解封之後可以)

其次,拿兩個博士學位對你的人生規劃不一定有非常大助力。

我說得蠻委婉了,你懂的。

博士學位又不是買房,多多益善。博士剛剛畢業,相信你對博士論文寫作依舊還保留著應激反應呢。國外博士難畢業,是我們的共識;也有一些人讀到一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咱們就不討論這種最糟糕的情況了。

假設你三年順利畢業,論文優秀,本科非美本,如果是人文社科留校任教的可能性太低,可能還是再博後一陣,順便找教職。如果是金融類,可能性大一些;工科類再大一點。但也相當有限。再加上現在的疫情,對華人並不友好;美國失業潮來襲,影響未知。

去伯克利讀博,你賭上的不僅是未來三年,有可能是五到十年。三年在美國讀書,需要適應美國的價值觀、文化傾向才能順利畢業,人文社科尤甚。現在國內對美國文化態度微妙,一方面歡迎海歸,給年薪、解決戶口、解決配偶工作、解決孩子上學;一方面需要海歸們去“海”化,最好能像土博們一樣聽話且紅。思想工作最難做,科研能力都過關,不過就是誰勤奮些,誰又有天賦加持;但是思想偏向怎麼辦?這些都是我的經驗之談,肺腑之言。三思呀。

去伯克利,再拿一個博士學位,你可能會進入一個向左走,留美困難;向右走,回國尷尬的局面。,


最後,如果可能,你在做決定之前再去一次這兩所學校,跟導師面談。

伯克利是你的夢想,但是導師不一定是成就你夢想的人,也可能握著令你夢碎的雷神之錘。在你賭上未來三年之前,瞭解一下導師的為人、項目組的氛圍和當下的學術環境。如果因為疫情不方便出行,你再想辦法側面瞭解一下項目組?願意招中國人的美國導師,多少都會帶過一兩個中國學生。看看他們的發展現狀,你大概能對自己的未來有個預估。

香港那邊也一樣,不過博後的導師,更像老闆啦。肯給你30萬一年,也不算黑心。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離得近、更熟悉、門檻更低(特指入學),我對香港大學博後,感覺更有安全感。伯克利雖好,有種後媽的感覺。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感受和建議。

到了這個年紀讀書,導師的人品也是我們的重點考察方面對吧。跟對了人,每天都是節日;跟錯了導師,每天都在撕扯。你懂的。

題外話

同為30+能夠明白你對未來的期許和擔憂。這個年紀,努力和選擇同樣重要。捋一捋自己擁有的,自己想要的,自己實打實能夠得到的,選擇顯而易見。夢想很重要,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夢想麼,尤其是搞學術的。真想賺錢,誰讀博士啊。對不對。

祝你一切順利,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