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国庆《我和我的家乡》上映,

由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

被大家评为全片最好哭的单元,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一响起来,

观众的泪水就藏不住了。

随着《我和我的家乡》票房接连攀升,

徐峥也跻身,

“中国电影影史百亿票房电影人”行列。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从年少时期的“艺术家”,

到而立之年的“猪八戒”,

再到中年危机“徐布斯”,

一路走来,

徐峥一点捷径都没走,

但似乎,也一点弯路都没走。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说起最开始喜欢徐峥的理由,

肯定离不开“好笑”二字。

作为喜剧片大户,

他与生俱来的笑点,

就算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

只站在那里,就已经喜感爆棚。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在《疯狂的石头》中,

他饰演心狠手辣的大反派冯老板,

却被观众评价:

“即便是大反派,

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搞笑大反派。”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在《泰囧》中,

他饰演一个精明又倒霉的商人,

与王宝强、黄渤强强联合,

公路追逐、丛林打斗、对决泰拳高手等,

让人笑到头断。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在《心花路放》中,

他挂在树上打电话骂黄渤,

还不忘自拍的名场面,

连工作人员都笑了。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在《一出好戏》中,

他佯装接电话,

加入黄渤和张艺兴的吹牛队伍,

出场不到一分钟,就把观众笑翻了。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在《港囧》中,

他连骂人都那么搞笑......

让观众喜欢,是徐峥特别大的天赋。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网上有人给徐峥取名“徐萌萌”,

这个萌,最大的标志就是光头。

但很多人不知道,光头并非徐峥本意。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

自己曾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而且头发质量特别好。

上大学的时候,还当过发模。

后来有一天,他突然脱发了。

回想那时的心路历程,他坦言:

“你们知道20岁秃顶跟45岁秃顶的区别吗?

就是如果你是45岁以后开始秃顶,

那你仍然是一个优雅的男士,

你秃的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但你20岁就开始秃顶了,

你就是一个鬼鬼祟祟的小人。”

各种治疗方法,

都没让他的脱发停止,

也没法让同学的嘲笑停止。

于是在一个圣诞节,他剃光了头。

从此他接受了自己少年秃的事实,

也渐渐地重新收获了自信。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尽管徐峥是用玩笑的方法在自述,

但背后的辛酸与委屈,

只有他自己明白其中的意义。

想要拥有体面的生活并不容易,

唯有熬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才能笑着说出曾经令你痛苦的事。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擅长演喜剧的演员很多,

会来两手搞笑的更数不胜数。

倘若只会逗观众乐呵,

远远不足以支撑徐峥“杠把子”的地位。

黄渤评价徐峥说:

“他那个大奔儿头,装的都是智慧啊。”

不管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

他总能突破观众的想象。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2000年,

伴随着“好梦春光不如梦一场”响遍大江南北的,

还有徐峥憨厚、可爱的“猪八戒”形象。

但好景不长,他发现,

猪八戒这个标签,没法撕掉了。

有一天他去银行取钱,

柜员很客气地说:

“徐先生,欢迎光临。”

回头却偷偷跟同事说:

“给猪八戒拿2万块钱。”

后来他也拍了很多古装剧,

但大多是相似的剧情、相同的人物设定,

唯有人气,大大的不相同。

演员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往往会禁锢一个演员接下来要走的路。

于是他做了一个极大的决定:

离开电视剧,转战影坛。

正是有了这次选择,

才有了接下来最好的十年徐峥。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2006年,

一个叫宁浩的新晋导演,

从刘德华那里拿了300万投资,

准备拍个电影叫《疯狂的石头》。

宁浩把剧本发给陶虹,想请她出演。

结果剧本被徐峥截胡,

他自荐演那个“利欲熏心的地产商”。

宁浩说:

“你要来的话,我只能给你一个红包。”

徐峥表示零片酬也愿意一试。

这一试,试出了徐峥的电影路。

2009年,

他从《疯狂的石头》里“刁钻刻薄的冯董”,

摇身一变为《疯狂的赛车》里,

“伶牙俐齿的销售员”,

还主演了《人在囧途》,

在剧中饰演大老板“李成功”。

奠定了他的喜剧形象。

后来他不再满足于等别人的剧本,

动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心思。

2012年,

喜剧电影《泰囧》上映。

斩获12个亿的票房,

观影人次超过3900万人次,

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票房过10亿的华语电影。

徐峥也获得了第9届华鼎奖最佳新锐导演奖、

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青年导演奖。

此后,他又转行做起了投资。

从《幕后玩家》到《后来的我们》,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徐峥一直在走上坡路。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从演员到导演再到投资人,

徐峥一直在尝试踏入新的领域。

他曾直言不想做爆米花电影,

想做有温度的电影。

但《港囧》和《囧妈》上映后,

都落下了不少诟病。

很多人说徐峥挨了不少骂后,

依旧没能证明自己。

但我却觉得,他还是个赢家。

罗曼·罗兰曾说:

“大部分人,

在二十岁或三十岁的年纪就死了:

一过这个年龄,

他们就变成了自己的影子。

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

复制成功并不难,

难的是愿意不断去冒险。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徐峥有个称号---商人徐峥,

短短几年,就赚得盆满钵满。

但徐峥骨子里,其实是个文青。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徐峥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从小住在人艺剧院旁边,

少年时代的最大快乐,

就是看话剧排练。

小学三年级时,他饰演的“小地主”,

几乎演遍了上海所有的少年宫。

19岁那年,他进入了上海戏剧学院,

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了上海人艺。

26岁那年,他获得了白玉兰戏剧奖,

可谓一路顺风顺水。

但以“先锋艺术家”自居的徐峥,

仍然觉得自己“不得志”。

那时候的徐峥,

还停留在“文艺青年”阶段,

开口“纽约百老汇、巴黎左岸咖啡馆”,

闭口“存在主义、先锋戏剧”。

可是有一天,

他排了两个比较先锋的实验话剧,

观众看完后表示一脸迷茫。

当时徐峥很激动,还跟别人争辩。

后来一想,

如果这个人看不懂,我怎么去影响他?

于是他决定,

放弃做不赚钱的“文艺青年”。

先锋艺术有门槛,

那就从最容易被接受的喜剧开始。

只要别人看得懂,那就有意义。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过去了这么多年,

徐峥骨子里仍然不忘文艺梦。

他多次提到最喜欢的那部电影---

《杯酒人生》里最吸引他的,

不是经典场面,而是一个小细节:

知识分子男主写了一本书,

羞于出版,一直偷偷放在后备箱。

这听起来,就像商人想当艺术家一样可笑。

但正如作家九把刀所说:

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

才有实现的价值。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徐峥塑造了很多人物,

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点,

有点倒霉、有点无能、充满无奈。

紧接着,小人物会触底反弹。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困境,

然后寻找办法解决”,

徐峥这样说道。

“100亿先生”徐峥:人到中年,除了头发,我什么都有了...

荧屏里的他,评论两极分化,

生活中的他,受到的争议也不少。

他就像自己笔下的小人物,

有些缺点,也有些温度,

谁又何尝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