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摩肩雜沓互追蹤,曲直長廊路路通;絕好出門無礙雨,不須登履學坡翁。”

這是清代詩人王拭對騎樓的描述。所謂騎樓,其實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形式,臨街的樓房下層部分做成柱廊,留出公共人行空間,以避雨、遮陽,方便通行。正如詩中所言,曲曲直直的長廊將街道連在一起,坊間在上,市鋪在下,無論烈日或是暴雨,都無礙於生活,這就是騎樓建築最為人性化的設計。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最早見於印度,為英國殖民者為適應熱帶氣候所建造,後來這種融和了歐陸風格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的“外廊式建築”,風靡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並隨後傳入中國。如今在中國,這種建築形式多見於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沿海僑鄉。

初識騎樓,是在廈門,入夜後的中山路兩側,南洋風情的騎樓流光溢彩,然而我的泰半注意卻被散落在步行街和巷子裡的美食鋪子吸引了去,並未對這種建築多做留意,而真正勾起我對騎樓興趣的卻是海口的騎樓老街。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並不是一條街道,而是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新華路、解放路、博愛路等在內的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的歷史文化街區,這裡騎樓相依、柱廊相連,坐落著600多棟騎樓,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較大、保存基本完好的街區。其中又數中山路沿街兩側保留的騎樓樣式最多。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繞過入口處“中華歷史文化名街——海口騎樓老街”的石碑,向中山路走去,眼前的建築風塵十足,斑駁在牆壁上的刻字牌匾,標識著每一座建築的前身:大亞酒店、南盛金鋪、海南書局、梁安記、廣德堂、全豐泰、福興號……這些曾經旖旎瑰麗、富有傳奇的老字號,如今鉛華盡洗,低調而靜默地矗立著,卻讓每一位後來者產生尋蹤的好奇,想要沿著疏落的印記,去探尋歷史上的海口風華。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歷史上的海口,最初只是首府的外港和軍事屏障,直到清光緒年間在此設置海關,才逐漸發展成為海南島最大的口岸與貿易中心。1858年,根據《天津條約》,海口被開闢為通商口岸,隨後發展迅速,到20世紀20年代,已獨立建市並取代瓊山成為海南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那時的海口,城內狹窄的小巷和老舊的商鋪,被林蔭大道和拔地而起的鋼筋水泥所取代,來自各國的貨物在此匯聚流通,英、法、俄、美、德、日、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13國列強在此設立領事館,外國公司先後湧入,隨之而來的還有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物質文明,早期的洋行、商店、工廠、教堂等更是構建出海口近代建築轉型的初始面貌。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海口鐘樓

隨著海口海關的設立和與海外經濟聯繫貿易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貧困海南農民選擇南渡到南洋謀生,因為那裡作為歐美的殖民地,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要高於海南。同時,為了滿足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各國的移民公司在海南設立了很多招工館大量徵收華工,由此出現了海南歷史上尤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下南洋”高潮。據史學家介紹,自瓊州開埠至1928年,海南出洋的人數達到了130萬左右,華僑及其後裔人數佔到本島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送郎送到碼頭分,郎你去番儂心悶。眼汁滴到土落窟,日頭看路夜看船……”這是傳唱在全國著名僑鄉文昌市民間的一首民謠,說的就是海南人下南洋。千百年來,海南之於南洋,始終有不解的情緣,而騎樓老街的形成同樣與海南的南洋史密不可分、息息相關。難怪有人說:幾乎每一棟騎樓裡面,都隱含著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裡的南洋街

據資料記載,海口是中國沿海城市中主要依靠僑資發展起來的。那些闖南洋的海南人,通過自己的勤勞與拼搏,有了一定資本後,紛紛衣錦還鄉投資建設,此時恰逢海口的城市拓展改造運動,於是,在如今的騎樓老街片區裡,騎樓建設的黃金時代就此來臨。這些極富異國風情的建築多為商住結合,因此許多大商號便都設在這一帶的騎樓裡,比如大亞旅店、海南書局、梁安記、順昌號、泰昌隆、僑商酒店等等。

“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這是歷史上的騎樓老街最真實的寫照。如今,那些南洋歸來的建造者們早已“葉落歸根”,只有佈滿洋派裝飾的老建築,歷經滄桑依然佇立,門樓之上那褪去濃墨的老商號,靜靜地印刻著歷史,透過它們,似乎還可以遙想這裡,曾經宛如上海十里洋場般的燈火輝煌、人來人往。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建築之美,是有韻律節奏的美,是多樣統一的美,與廣州、廈門、福州等地相比較,雖然街道的佈局形態差不多,風格卻更為豐富,那些接連成片的“女兒牆”,雖已斑駁古拙,但依稀可見的花草鳥鳳裝飾卻透露出難以言表的雅緻和風情。

更讓我覺得難得的是,這裡的市井生活氣息依舊濃厚。在與中山路相交的街道巷子,摩托車往來穿梭不停,那是當地人奔波在自己的日子裡;樓與樓之間留出窄窄的縫隙,抬頭望去只有一線天空,還被繁雜交錯的電線分隔開來;巷子裡坐著納涼的老海口人,喝著老爸茶,與街坊閒話著家常……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中山路上的騎樓一層大多是經營海南特產的商鋪,還有一些美食涼品鋪子,不像其他地方那樣勤快,這些商鋪早上是不開門的,都是過了中午才陸陸續續悠悠哉哉地打開門面,做起生意,慢慢地,街道也就熱鬧了起來,遊人們或是打卡拍照、欣賞建築,或是靜坐在甜品店外的桌前吃一碗清補涼,感受海口慢生活的怡然自得。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海口非遺文化展示館也坐落在這條街道上的騎樓內,瓊劇戲服、八音器樂、黃花梨傢俱製作、椰雕、海南粉烹調技藝、公仔戲、海口龍舞、冼夫人文化節等傳統戲曲、傳統技藝、傳統飲食和傳統舞蹈都在此展出,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涵含著數百年的歷史遺痕,真實而系統地展現了海口市的歷史概貌、文化底蘊和市井風情。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與非遺文化館相隔不遠的是海口現存為數不多的古建築之一——天后宮。它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騎樓老街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說在海口市商貿企業改制的時候,“天后宮”曾一度成了私人店鋪的倉庫。如今,修繕後的天后宮,分前庭、正殿和兩側廂房,典型的中國傳統抬梁式結構,雕工精美、氣勢恢宏。廟內敬奉的正是海上保護神媽祖,每逢媽祖誕辰,即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老街居民便會舉辦媽祖大巡遊活動,到那時,整個騎樓老街人聲鼎沸,巡遊隊們盛裝打扮簇擁著媽祖神像,從水巷口出發,沿著老街進行媽祖巡街,為市民和遊人祈福。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夜色降臨,騎樓老街上依次亮起暖黃的燈光,商鋪的招牌隨燈光映投在街道之上,漫步在老海口人從前的生活軌跡,不經意抬頭間,與原汁原味的老字號不期而遇,一樓的店鋪有不少適應了現代的審美,裝飾得多姿多彩,但仍能從華麗而典雅的浪漫情調中透視曾經濃郁的民俗風采和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騎樓老街,海口人的歲月靜好

Tips:

1、 騎樓老街是個值得過夜的地方,可選擇入住街上幾家民宿客棧,在民宿樓裡可以高位拍到騎樓老街。

2、 騎樓小吃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棟樓,在大同路、泰龍城旁。全樓上下全是吃的,泰龍城旁那條小街也全是小吃,在這裡可以一次把各種海南小吃嚐個遍。

3、 騎樓老街上有一家書店是電影《芳華》的拍攝地之一,如果遇見了千萬別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