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財專家組:全球經濟低迷,中國經濟要“化危為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4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今天下午,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式分析與預測”項目組對外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顯示,儘管我國一季度經濟受疫情影響出現了消費持續低迷、投資增速持續為負、貿易順差大幅收窄等情況,但報告組專家仍然認為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有機會“化危為機、倒逼改革”。據悉,該報告負責人為上海財大教授田國強,首席顧問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盛松成。

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累計名義同比下降19.0%。同比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3個百分點;與課題組去年底的預測值相比,低了25.7個百分點。這反映了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的巨大負面衝擊。

餐飲類下滑最為嚴重,第一季度累計同比下降44.3%,同比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3.9個百分點,降幅在各類消費中最大。3月份以來,雖然疫情在全國範圍內逐步得到控制,餐飲業並未得到好轉,其3月份的同比增速為-46.8%,說明人們仍然保持謹慎的態度。

除餐飲類消費,其餘絕大部分消費品在經歷了1至2月份的斷崖式下滑之後,在3月份出現反彈。在零售類中,網上零售類消費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線上商品類消費在第一季度累計同比增速為5.9%,與去年同期相比,僅下跌15.1 個百分點,降幅在各項消費中最小。

中西藥品類的消費受疫情影響相對其他種類,受到的影響要小很多,主要原因是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促使人們囤積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中西藥品類的同比增速在今年第一季度仍保持正值,名義同比增速在1至2月份為0.2%,而在3月份上漲至8.0%,扭轉了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下滑的局面。

報告顯示,2020 年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累計同比下降16.1%,比2019 年全年累計增速下降了21.5 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後,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同比下降17.3%。整體民間投資增速從2019年全年累計同比4.7%進一步下滑至2020年一季度的-18.8%。分大類看,製造業投資增速較去年底降幅最大,基建投資次之,房地產業投資增速降幅最小。

實際上,前不就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關於製造業投資的要點已經明晰:一是要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二是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且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以支持製造業投資。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8萬億元,佔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券額度的84%,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3%。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各地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全部用於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保、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各地用於符合條件重大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券規模約1300億元,積極帶動社會資本,擴大有效投資。目前,投入基建領域的專項債資金佔比已超過75%。

此外,報告還指出,我國對外貿易增速大幅下滑,貨物貿易順差和服務貿易逆差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

儘管一季度經濟數據不好看,但上財報告項目組仍然認為中國經濟有機會“化危為機、倒逼改革”。

報告建議,短期內中國需要穩步推出具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和轉移支付政策,並配合有節奏的定向寬鬆貨幣政策,減輕國內企業尤其民營中小企業負擔。擴大新基建投資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適度控制規模,並擴大民企參與。

“面向未來,中國要以開放倒逼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激發激活內部需求,走向內需驅動的創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報告建議,我國一方面可以利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衝擊,加大對美農產品、能源產品採購力度,對沖國內糧食價格上升壓力,充實能源戰略儲備;另一方面可以主動朝著“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方向推動對外開放,團結日本、 歐盟、英國等發達經濟體,以多元化確保供應鏈,倒逼對內市場化改革。

報告認為,我國下一步要進一步擴大“同盟軍”。“目前中國所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層面偏低,這特別不利於創新型發展和創新型國家的轉變。”

深層次來看,報告指出,中國應藉此次疫情衝擊及中美經貿戰升級潛在威脅,化危為機、倒逼改革,“尤其是要深化合理界定和理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治理邊界的結構性改革,以此解決市場和政府及社會各自缺位、越位和錯位的問題。”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