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看得见更光明的未来,是对广大护士的“硬核”奖励

切实提高护士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护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每千人口护士数”和“医护比”,充分保障护士职业的稳定性和尊崇感,让护士这一职业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让广大护士看得到职业发展的光明未来。

据4月1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最近,网络热议江西萍乡的赣西肿瘤医院给抗疫医护人员的最“硬核”奖励——以“果盘端现金”给援鄂医护每人奖励8.6万元,还有每人14天带薪假期,以及直系亲属可以在医院食堂全年免费吃自助餐。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护人员在惊涛骇浪中奋勇前行,守护山河无恙、人民安康。感动之余,保障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待遇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其中,给护士放恋爱假、涨工资、给编制转正等,屡屡成为话题中心。这切中了护士职业亟需更多关爱的现实痛点。而给予怎样的“硬核”奖励,才能保障、激励护士群体在职业发展上拥有不竭的动力,是此次抗疫留给我们的思考题之一。

抗击疫情,广大护士人员付出的代价、作出的牺牲,的确值得社会给予更多的赞赏和感恩。在4.26万名的援鄂医疗队员中,护士有2.86万人,占了70%。“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既是此次抗疫救治一线的真实写照,又道出了护士工作的重要性。抗疫期间,除去医疗护理,患者生活照料、心理抚慰,轻则喂水翻身,重至扛氧气瓶,无一不是护士在做,不仅有风险、要求高,而且工作强度大。

抗疫让公众更清楚地看到了广大护士日常的职场现状。据报道,抗疫当中,需要护士每天工作8至12个小时,没空吃饭、喝水,可不少护士表示,“习惯了,和平时差不多”。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凸显护理供给的匮乏,护理资源分配不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我国护士人数虽然日益增多,但总量依然不足,且从业环境有待改善、劳动强度大、薪资待遇低等问题,都是制约护士职业发展的难题,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职业烦恼,更是阻碍护理事业发展的负累。

今天,我们在重奖抗疫一线护士之外,更要反思如何清除护士职业发展的障碍,确保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能轻装前行。

物质的激励不可忽视。众所周知,护理职业技术要求高,培养成本高。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行业薪酬整体水平偏离劳动价值付出,基层机构人员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导致护士职业吸引力不足。有调查显示,国内七成多护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有不少护士因为收入低而选择离职。此次抗疫中,不少医院表示,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风险和隐患。因此,改革公立医院护理服务补偿机制,合理调整护理服务价格,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护士实际收入,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迫在眉睫。

在社会选择日趋多元的当下,除去物质待遇,还要给予护士更多的精神满足和激励,为他们提供更顺畅的职称、职务晋升通道,提升社会认可,促进职业进取和价值实现,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一职业的未来,吸引、留住更多护士人才。

期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社会更加关心护士这一职业和重视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切实提高护士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护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每千人口护士数”和“医护比”,充分保障护士职业的稳定性和尊崇感,让护士这一职业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让广大护士看得到职业发展的光明未来。这是对张静静护士等抗疫牺牲护士的最好告慰,更是对所有参与抗疫的护士及整个护士群体的“硬核”奖励。(工人日报评论员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